• 我的订阅
  • 国内

家门口赏非遗 携起手传文脉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11 07: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旅游报

家门口赏非遗 携起手传文脉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精彩纷呈

□ 本报采访组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文化和旅游部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组织各地开展万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彩活动 送到身边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地基于本地的非遗项目和相关场所,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开展广大市民游客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让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省主会场活动日前在铜川举办,65个非遗项目亮相五大展示体验区,让市民游客畅享非遗购、欣赏非遗美、品鉴非遗味、共赴非遗游。铜川市民杨涛说:“很开心在家门口就能欣赏非遗之美,我感受到了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迷人魅力。”

山西非遗厚重多彩、蕴藏丰富。山西省各市县与非遗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共同发力,组织了非遗项目走进景区、走进文旅消费街区等活动,市民游客与非遗近距离接触。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乔燕莉说,“山西将扎实推进非遗调查与建档等基础性工作,促进非遗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闽台非遗精品展、妈祖筵席长街宴、非遗达人秀……福建莆田的11个系列主题活动充分体现闽台地域特色,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体验。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林守钦介绍,活动旨在推动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享受非遗的良好氛围。“福建将加强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价值利用,让历史沉淀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面貌、绽放独特魅力。”

“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集中体现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成果;云游非遗·影像展在云端汇聚精彩内容、带领用户云观非遗……精彩纷呈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了群众共享非遗保护成果、传承中华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说:“这些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从身边人、身边事了解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示展演 引来关注

非遗传承,重在传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传承人以及相关从业者的守护、传承和创新让传统非遗持续焕发活力。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非遗传承人用智慧和创新当好“守”艺人。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正值端午节假期第一天。中国结编织技艺传承人陈妙华带着粽子形态的编织品、“福慧圆满”香囊、五彩绳等走进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参加了以“粽夏时清·恰归心”为主题的“我来学手艺”湖南非遗展示体验活动。

“前来体验的游客很喜欢这些非遗作品,他们都说能来了解非遗真是不虚此行。”陈妙华说,“我经常参加馆里组织的非遗传习活动,每次来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看到来学习的孩子们又长高了,让我有一种传统非遗伴随孩子们成长的感觉。孩子们也都在耳濡目染间了解非遗并爱上了非遗。”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河南洛阳的河洛工坊美学体验馆里艾草馨香扑鼻。在这座集非遗体验、展品陈列、手工制作于一体的社区综合类体验馆内,河洛打籽绣传承人赵俊旗正指导体验者制作艾草香囊。

“除了包粽子和划龙舟,我们还想让市民游客了解端午节插菖蒲、做香囊等一系列流传至今的习俗。”赵俊旗介绍,他联合当地非遗技艺工作者共同打造了河洛工坊美学体验馆,还针对“宝妈”、退休职工等推出公益培养代工模式,解决了部分闲置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不仅要传承文化和技艺,还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助推社会发展,尽到社会责任。”

履约践行 共促保护

今年是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周年。履约20年来,我国持续提升非遗保护能力,广大非遗传承人矢志不渝,精心守护传承珍贵璀璨的非遗,落实履约责任。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了“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分3个部分展示20年来的非遗保护成就以及我国积极履行缔约国义务、为国际非遗保护工作贡献中国经验的实践成果。展览期间邀请百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演,多角度立体呈现非遗魅力。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学习织造技艺已52年。展览现场,周双喜与另一位传承人展示了用云锦大花楼织机纺织的过程。

“我国批准《公约》20年来,非遗传承保护成果有目共睹。现在也有一些年轻人主动来学习技艺,但仍需解决留不住人的问题。”周双喜认为,保护传承非遗应“浇水浇到根上”,让年轻人愿意把传承非遗技艺当作职业,探索出一条非遗技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吴元新是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十二生肖蓝印花布壁挂》等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多年来,吴元新一直与团队研究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的“立档”工作,这是对《公约》中提到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等要求的落实。

吴元新认为,为文化遗产建立档案,是科学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收藏的基础上作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作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作传承,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才更有希望。”

(采访组成员:任丽 王文华 李金枝 郝宁 执笔:郝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使千年文脉赓续绵延,也为活态利用奠定了基石,创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泉州经验。系统性修缮提升之路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
2024-08-14 12:12:00
人文经济润泉州(文化中国行)
...是泉州古城修复“绣花功夫”的典型映照——以传承历史文脉、提升街区街巷、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秉承“修旧如旧”的修缮理念,泉州对669幢传统历史建筑逐一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分批修
2024-08-11 06:05:00
...竹声,将文化遗产生命力融入音符,瞬间将观众带入千年文脉的时空长廊。随后上演的维吾尔族伊犁民歌《牡丹汗》、南京白局说唱《跟着文化遗产游南京》、南京非遗民歌联唱《水韵江南唱新声》
2025-06-14 08:07:00
...护工作对保护和传承北京老城历史格局、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2022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北京市首部为保护特定文化遗产而制定的地方
2024-08-04 11:29:00
“文脉千年江河水·溯源追流续华章”文化遗产保护大型融媒联动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大江大河,文明之源。为记录江河文脉,守护“流动的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来临之际,中国吉林网携手四川新闻网、西部网、津云、山西新闻网联合推
2025-06-02 14:09:00
枣庄市市中区矿区街道开展“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历史文脉”宣传活动
...矿区街道民政办开展“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历史文脉”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设立宣传台,悬挂横幅,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山东省地名管理条例》《枣庄市地名管理办法》等宣传页,全方位
2024-03-25 12:01:00
德州领衔运河五城:共绘“水韵河风”时代画卷
...城市守护生态长廊,活化历史资源,深耕人文沃土,融通文脉精粹,将千年运河水的淘淘势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作为大运河线性活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拥有大运河沿线城市中
2025-06-16 13:24:00
如皋市人民法院:多措并举 守护古城历史文脉“根与魂”
...有机更新,优化城市管理配套功能和宜居体验感,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随后,唐明渠、刘志俭共同为“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司法保护实践基地”揭牌。“此次设立历史文化街区司法保护实践基
2024-08-16 12:52:00
...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志愿者的初心,牢记嘱托,守护文脉,传承文明。立足物质形态,守护好古城文化遗产昨天(8月1日)一早,姑苏区沧浪街道道前社区益泉古井志愿队志愿者袁雪春跟往常
2023-08-03 11:5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唐槐电子与装备制造园区的阳光三极智能煤矿感知装备产业化项目钢结构厂房日前正式竣工,标志着这一省级重点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2025-11-02 06:46:00
摄制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王育民11月1日晚,唐山籍青年歌唱家吴琦独唱音乐会在唐山大剧院举办。她用歌声回报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用音乐诉说不变的乡情。
2025-11-02 06:54:00
10月31日下午,山西公安英模“五进”法治宣讲太原专场首场活动在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举行,为企业200余名职工代表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2025-11-02 07:17:00
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终选会,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落幕,遴选出精品案例30项、优胜案例67项。太原市博物馆“对望时空·探访古人”项目入选研学类优胜案例
2025-11-02 07:17:00
近日,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阳光出行”社区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与生活场景,在观察
2025-11-02 07:17: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数据里“读”河北(七):“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
雄安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大数据里“读”河北(七)10月27日傍晚时分
2025-11-02 07:3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从省统计局获悉,河北省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11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
2025-11-02 07:3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0月31日,2025河北文旅京津宣传推广周走进天津街区活动在意式风情区举办。河北文旅推介官围绕“徒步长城观秋光”“泛舟运河感秋韵”“登临雄峰赏红叶”“浸润温泉秋康养”“穿越古城寻秋迹”五大主题
2025-11-02 07:41:00
串联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星光·燕赵号”开启秋冬季全新运行计划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陈正)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
2025-11-02 07:41:00
河北社银合作构建“15分钟社保服务圈”将高频业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10月28日,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与金融系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2025-11-02 07:42:00
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
11月1日,居民在宁晋县凤鸣湖公园赏景游玩。宁晋县不断加大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加快城市更新改造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市11月1日
2025-11-02 07:43:00
“田间课堂”体验收获的快乐
10月29日,在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劳动实践拓展基地,学生们采挖红薯。当日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实践拓展基地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日“田间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快乐10月29日
2025-11-02 07:44:00
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开展“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 ”义诊活动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韩丽丽)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守护老年人身心健康,10月28日,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晓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区政协与即墨民建举办“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主题活动
2025-11-01 15:40:00
青岛“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启幕,让老传承“潮”起来
鲁网11月1日讯10月31日,“国际海洋美食之都 青岛食材荟”系列活动之“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在鑫复盛礼记酒店正式启幕
2025-11-01 15:40:00
家校同心育芳华 共话成长向未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二家校座谈会圆满举行
鲁网11月1日讯金风送爽,秋意正浓。为进一步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共促学生成长,10月31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举行高二家校座谈会
2025-11-01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