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原突围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5点高度相似,都迟疑不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16:56:00 来源:兵说历史

中原突围皖南事变李先念解放战争项英

作者:相忘于江湖

中原突围和皖南事变,都是我军战史上的重大损失。

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1月,标志着蒋军第二次与我为敌达到高潮顶点。

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队9000余人遭到灭顶之灾,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人牺牲,仅有2000余人分散突围。

中原突围发生于1946年6月,标志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在中原突围的过程中,中原军区5万余主力部队兵分6路向西北、西南、东南等方向突围,大部分被打散后打游击,仅有担任牵制任务的皮定均1旅成建制突围。

敌军发起突然合围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

同样损失巨大、根据地丧失的中原突围,究竟有没有成为皖南事变第二?

中原突围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5点高度相似,都迟疑不决

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和皖南事变,有五个方面看起来高度相似。

第一点,“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战一触即发的氛围非常浓厚。

无论是中原突围还是皖南事变,实际上我军至少在3个月之前早已洞若观火。换句话说,就是针对敌军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和全面进攻,我军事前已经从各个渠道掌握了大量信息。唯一不能确认的就是,敌军发起进攻的确切时间。

因此,战事爆发之前,我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很多家属和机关人员也按照双方协议约定,通过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途径进行疏散转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部队的行军负担。

第二点,敌强我弱的态势非常明显,硬碰硬绝非明智之举。

中原突围之前,双方小打小闹已经有半年之久,彼此心知肚明:大规模“火山爆发”式的武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面对敌军局部的绝对优势兵力,硬扛是不可取的。

中原突围之前,我军正规部队只有5万余人,被30万敌军步步紧逼、压缩到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窄空间,基本失去了大踏步进退和敌军周旋的余地,突围是唯一的出路。

而在皖南事变前夕,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队仅有9000余人,而云岭北面是日军封锁的长江航道,其余东、南、西三面都是犬牙交错的顽军和友军,形势非常复杂。

中原突围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5点高度相似,都迟疑不决

皖南事变

第三点,中原突围和皖南事变,都错过了最佳转移时机。

众所周知,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部转移,多次贻误战机。

从重庆方面在1940年10月19日发出“皓电”起,新四军军部有足够的时间东移,但决策者舍不得苦心经营的云岭根据地,对转移路线也是顾虑重重,以致屡屡错失转移时机。

为什么说中原突围,也存在贻误转移时机的情况?

抗战胜利以后,对于中原军区的去留问题,军区高层有过激烈争议。

1980年代中期,当年的中原军区司令员、新四军5师师长李先念回顾40年前的中原突围,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当初听了张主任的话,突围或许就可以避免。

李先念说的“张主任”,指的是中原军区政治部主任张执一。

在中原军区是去还是留的问题上,当时延安还没有最后定下战略性放弃的决心,就像后来粟裕的华中根据地一样,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最好的处置方式当然是争取保全。

延安派来的书记郑位三,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张执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中原军区整体北移几百里,和刘邓的晋冀鲁豫根据地(太行军区、冀南军区)合二为一。

如果按照张执一的设想,完全有可能避免后来的突围。但是,中原军区5万大军和大量机关、家属人员整体搬迁,需要延安的批准,需要较长时间的操作,也绝非易事。

中原突围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5点高度相似,都迟疑不决

张执一

第四点,在突围的大方向上,都存在迟疑不决。

中原突围时,由于书记郑位三刚刚从延安归来,而李先念作为新四军5师师长,部队活动区域遍布鄂豫皖湘赣5省,汇集了晋冀鲁豫、延安等多方力量。这样独特的条件,造成了新四军5师和后来的中原军区,部队虽然有5万之众,难以捏成一个拳头。两位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王震,在突围方向上也意见不一。

王树声来自红四,曾是总指挥徐向前的副手。抗战时期,一直在129师刘邓麾下担任副职,抗战后期和皮定均等开辟了豫西为主的河南根据地,是中原军区的“外来户”。

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出身于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抗战时期在八路军120师贺老总麾下。抗战后期,王震率领南下支队5000人,前往湘赣粤创建敌后根据地。由于日伪军的层层封锁,南下支队北返和新四军5师会合。

在敌人即将发起合围时,王树声、王震就突围方向发生争执。结果会议开了多次,但议而不决,最终还是分成北路和南路几个方向。意见不能统一,必然影响突围效果。

皖南事变,由于项英和叶挺的分歧,也出现了在8万敌军合围下作战会议开了7个小时没有结果的情况。最终,白白浪费大半天时间,也错失了抢占突破口的最佳时机。

中原突围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5点高度相似,都迟疑不决

新四军5师师长李先念

第五点,中原突围和皖南事变,各出现了一支意想不到的奇兵。

中原突围,作为偏师和佯装主力的皮定均1纵1旅6000余人,转战千里到达华东军区,全旅3个团的建制居然完好无损。

对比李先念、郑位三的北路军左路,王震的北路军右路,王树声、刘昌毅的南路军,建制基本被打乱了。还有留守的吴诚忠、张体学的独2旅,损失重大。

这样看来,皮定均在太行山上学的游击战关键时刻起了作用。

在皖南事变中,也有一支部队幸运地逃出了顾祝同、上官云湘7个师的层层围堵,最终1000余人分散突围后,在长江边上的安徽无为重新聚集,这就是傅秋涛的1纵一部。

但傅秋涛1000余人大多是三三两两分散突围,没有超过百人的大队,傅秋涛所部之所以能够在8万敌军的重重围困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早年结识的青帮帮忙。

中原突围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5点高度相似,都迟疑不决

开国中将皮定均

中原突围并没有成为敌军期望的皖南事变第二,原因有三。

其一,中原突围是主动放弃,而皖南事变我军是被动的。

中原突围,之所以半年多时间迟迟没有行动,主要还是掩护其余几个大的战略区展开,像林总和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一年磨合,已经渐入佳境。中原突围以后不久,粟裕的华中根据地也战略放弃,主力转移山东和陈毅所部融合。

皖南事变则完全不同,由于新四军军部处于被动态势,损失惨重。

其二,中原突围的军政主官,比皖南事变的主官更团结。

中原突围时,尽管王树声、王震有意见分歧,但确定分路突围决定以后,大家的执行力还是没得说。李先念、郑位三突围到了晋冀鲁豫,王震和359旅重回延安,王树声、刘昌毅等人在陕南地区创建了新的游击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被敌军打散,云岭和江南根据地完全丢失。所以,和中原突围有失有得、战略性置换相比,皖南事变的干部队伍损失,是很重大的。

其三,中原突围骨干得以保全,皖南事变干部损失很大。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也是主席和延安对新四军军部、中原军区的基本要求。中原突围,我军丧失了中原军区,但是骨干尤其是高级干部得以保全。

而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牺牲,被扣留的扣留,叛逃的叛逃,新四军军部不复存在。所以主席和延安统筹考虑以后,决定由陈毅在盐城重建军部。

中原突围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5点高度相似,都迟疑不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皖南事变发生时,有一位政委拒绝执行叶挺的命令,他的结局如何?
1941年,国民党包围了新四军军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爆发后举世皆惊,总理更是写出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为被国民党扣押的军长叶挺鸣冤。皖南
2023-10-10 16:17:00
...代表、烈士亲属、南京部分单位代表在位于雨花功德园的皖南事变三烈士墓前举行祭奠活动,凭吊和缅怀项英、周子昆、袁国平三位烈士。1941年1月4日,经中共中央同意,新四军军部及所属
2024-03-31 10:28:00
...后投水自尽而亡。赖文鸿,太平天国悍将,赖汉英族弟,皖南“三支柱”之一,力大无穷。太平天国早期,赖文鸿追随韦俊作战,遇战先登,协助主帅两次攻克武昌,威震两湖。天京事变后,韦俊处
2024-07-08 21:28:00
...韦俊,经李秀成劝说,才躲过一劫。韦俊撤离武昌后,在皖南打下基地,并进入江西作战,在新圩之战击败刘长佑军团。黄金文、赖文鸿、刘官芳、古隆贤等悍将也投奔韦俊,韦氏“国宗”的实力复
2024-07-08 21:49:00
...辅清挤压下,被迫投降胡林翼。黄、古、刘等将领则留在皖南,专门干苦力活,而得不到好处。皖南是南京后方,战略地位重要,但很贫瘠,难以筹措军粮、弹药,却要与湘军劲旅鲍超“霆军”厮杀
2024-07-08 21:25:00
...影片中涉及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皖南事变,更深入了延安革命根据地,描绘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在延安掀起的关于文艺创作方向讨论的浪潮。这些出现在历史书上的人物
2024-04-19 03:18:00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名将,为何不追随石达开
...候的陈玉成已经是名将了。石达开准备单干时,陈玉成在皖南、鄂东一带已经打下基地,形同诸侯,岂会离开呢?李秀成综合能力要比石达开强,且忠诚度一流,不会辅佐石达开,不愿意充当贰臣。
2024-04-14 11:07:00
...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在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设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红色文化等有机融入思政课,积极探索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
2024-03-21 04:01:00
李秀成点评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
...秀成评价是“少年刚强”,说李世贤大有可为。5、对“皖南诸侯”评价,赖文鸿、刘官芳、黄文金,打仗非常厉害,就是所部纪律太差,经常去劫掠民众。李秀成直言:“太平军纪律败坏,就是皖
2023-08-19 16: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