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1425年的那个五月,一声炮响震惊京城!明仁宗朱高炽骤然驾崩,引发了皇储之争。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他能否安全返京继任皇位?而乐安的汉王朱高煦又将如何行事?两人命运将何去何从?一场生死对决,就此拉开序幕...
仁宗驾崩,京城陷入哗然
五月的暮春时节,紫禁城内落英缤纷。闲暇时分,朱高炽常在御书房馆阅读书籍,品味雅兴。这日清晨,几名太监捧着早膳推门而入,却见朱高炽昏迷于太师椅,面色苍白如纸。太监们大惊失色,连忙唤来御医。
御医急急赶到,掌上熟门熟路探了探皇上的脉搏,面露骇色。他缓缓开口,语气不无颤抖:"皇、皇上驾鹤西去了..."众人闻言如遭重击,跪倒在地,放声痛哭。
朱高炽当朝第八年突然驾崩,消息在宫中瞬间传开。皇后张太后泪眼婆娑,下令先行封锁噩耗。她立即着手处置后事,将幼子襄王朱瞻墡和老臣夏元吉留于京中执掌大权,暂时看守京城。同时她又命太监海寿和礼部官员况钟飞赴南京,将太子朱瞻基迎回登基。
消息传至乐安,朱高煦喜出望外
与此同时,消息很快也传到了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那里。离京更近一些的朱高煦,自然比朱瞻基先获得这一喜讯。他听闻噩耗后,顿时喜出望外,大摇大摆地在亲信面前放言:"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举夺位,扳倒朱高炽的嫡系儿子朱瞻基,龙兴我也有一份!自从朱高炽被朱棣拥立为太子后,朱高煦就一直虎视眈眈,心存嫉妒。尽管朱棣曾对他照拂有加,然而在他看来,兄长的存在已成为他夺嫡的绊脚石。后来朱棣为了斩除朱高煦的夺嫡阴谋,不得不剥夺了他的两支亲军,并将他软禁在乐安州。但朱高煦的野心却始终不减,只是暂时压抑了下去。
如今大好时机终于来临。朱高炽英年早逝,待朱瞻基从南京返回京城时,他必将亲自将其除掉,夺取太子之位,从而达成自己长久以来的夙愿。于是,朱高煦立即召集亲信开始布置截杀朱瞻基的行动。
朱瞻基雷厉风行启程回京
与此同时,身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也终于接到了朱高炽仓卒过世的噩耗。消息犹如一声惊雷,震惊了朱瞻基。经过短暂沉思,朱瞻基立即决定立刻启程返回京城,履行太子应尽的责任,顺利登基继位。毕竟这也是朱高炽去世前对他的最后一句叮嘱。
朱瞻基迅速收拾妥当,准备起程。可是他的随从们看到殿下如此匆忙,纷纷露出担忧之色。回程必经朱高煦的地盘,路途遥远,危机重重。况钟上前劝说道:"殿下,汉王阁下向来心怀叵测,此番仁宗驾崩,他若一旦窥伺皇位,必将行事。我们应该未雨绸缪,三思而行。朱瞻基听后,面色坚毅,斩钉截铁地说:"此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迟疑。我就要以继承人应有的决心和威仪,一鼓作气返回京城觐见皇陵,履行我的责任!况且,他朱高煦那种人,我实在是略略看不起而已。"说罢,当即传令准备轻骑兵护卫随行,立马启程回京。
朱高煦布下伏击路线
朱瞻基一行出发后,行踪便变得诡秘起来。他们初出南京时还是一派从容,到了安徽境内就开始有意无意隐藏行踪,偶尔换装易服,避开沿路的驿站和城镇。到了河南境内,朱瞻基更是担心有朱高煦的探子监视,命令绕道而行,并让轻骑兵警惕戒备。
果不其然,正在这时,朱高煦的亲信手下已在朱瞻基必经的官道上埋伏下来。他们密切监视着沿路的行人车马,以确定朱瞻基的行踪。可眼看日头一点点西沉,朱瞻基的车马却迟迟不见踪影,他们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自己选错了伏击地点?
就在此时,一支骑射了得的轻骑兵突然出现在视野里。手下们面面相觑,虽然对其身份有些疑虑,但联想到朱瞻基必然会避开官道前行,他们还是决定先将其拦下询问。
却不料,朱瞻基等人发现了他们的伏击,根本无暇交涉,立即互射数箭掩护,护送朱瞻基钻入一条僻静小路,转瞬间就杳无踪影。手下们虽也追了过去,但终究身手远不及这些精锐的轻骑兵,很快就陷入了穷追不捕的境地,只能气馁而归。
京城加强防范戒备
其实就在朱高煦酝酿伏击计划时,京城那边已经先一步展开了戒备工作。作为当年亲身参与创建大明王朝的功勋老臣,夏元吉对朱高煦野心勃勃早有预感。眼见朱高炽突然驾崩,朱瞻基又远在他乡,朱高煦一旦趁乱窥伺皇位,必将乘机行事,于是他立即进言张太后加强京城防范,防患于未然。
张太后闻言深有同感,先是下令京师以及数百里范围内的关卡军镇全面进入戒备状态,严查来往车马,尤其是可疑的大军人马。同时命令御营将士更加小心防范,严密看守宫城,确保皇家安全。
接着,她又派出心腹太监和亲信官员,暗中窥视朱高煦的行踪动向,一旦发现异动就立即回报。与此同时,朱高煦那边也着手展开了行动准备。首先,他在乐安州召集了一些可靠将士,组织了约一千人左右的武装队伍,准备沿河南一带前去伏击朱瞻基回京的必经之路。同时,他还在暗中派出亲信分赴几个不同的地点,监视朝廷动向,以防自己的行踪暴露。
通过种种严密部署,朱高煦十分自信自己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实施针对朱瞻基的伏击行动了。他暗自琢磨:就让我朱高煦先除掉这个皇储,到时兵权一旦掌控在手,平叛将指日可待;战事一结束,谁人不以我们伟大复辟之心为理所应当?
朱瞻基一路遭袭无虞
尽管遭遇朱高煦的伏击阴谋,但朱瞻基最终还是安全返抵北京。张太后已在他回京前,先行派人严密查看朱高煦一方的动向,一切无虞后,这才在香积宫恭请新君驾到。
朱瞻基于是如期登基,赐号"宣宗"。虽然朱高煦先前暗地里扰乱紊扰了一番,但如果他真打起了千分决心来夺权,最终仍将前功尽弃。缘由至少有三:
一是他的兵力有限,仓卒之间难以组建起足以攻城掠地的庞大军队。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可是凭借着上百万大军的雄厚实力。朱高煦的私军恐怕连三万人都调拨不齐,他怎能靠区区几千人马就攻下京城,除非是在做白日梦。
二是朱高煦的根据地乐安州地处北方,地理环境开阔而人口稀疏,难以为他提供可靠的屏护和后勤补给。朱棣当年打江山,首选攻取富庶的江南作为大本营,正是因为那里有着充裕的人力物力资源。朱高煦却妄图凭乐安州那点微薄实力对抗整个北方王师,只能是痴人说梦。
三是明朝遗老和精锐王师已在朱瞻基即位前就集结于京城,全力防范朱高煦的阴谋诡计。眼见着这般的大阵仗,朱高煦又能如何对抗?所以他的叛逆行为注定是徒劳无功。
结语
朱高炽英年早逝引发了朱高煦与朱瞻基之间关于皇储之位的争夺。作为野心勃勃的野心分子,朱高煦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暗中布置了对朱瞻基的阴谋袭击。虽然朱瞻基在回京路上一度陷入危机,但最终他还是凭借着精锐的护卫和机警的决断摆脱了朱高煦的阴谋,安全归来继承了皇位。
人心叵测,难免有人会妄图夺权。但有理有据,朱瞻基继位皇位实至名归。他行事果断,有远见卓识,对于朱高煦的游移更是有着充分的防范和应对。而朱高煦则囿于眼前,蓄谋已久却还是未能成功。真让人感叹历史进程的无情,人心算尽也难夺天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1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