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襄王朱瞻墡在明朝的王爷里堪称最为厉害的一位。他乃明仁宗朱高炽的嫡子,和明宣宗朱瞻基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叔叔。其一生颇具贤德之名,并且有三次与皇位失之交臂的经历。就这样一个离皇位近在咫尺,对皇位存在潜在威胁的人,最后竟然能够历经七个朝代、六位帝王而安然善终。
朱瞻墡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犹如被圈养般的明朝藩王里,他可算得上是明朝历史上颇有名望且有所建树的王爷。然而,朱瞻墡也存在劝皇帝做“挖绝户坟,敲寡妇门”这种彰显人性阴暗面的行为。
朱瞻墡开创了明朝藩王监国先例,他两次监国都稳定了政局,避免国家陷入动乱
朱瞻墡为明仁宗朱高炽和其原配妻子(后来的诚孝皇后张氏)所育的幼子。朱高炽与张皇后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即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张皇后的次子朱瞻墉,在明仁宗诸子中排第三;而朱瞻墡作为张皇后的幼子,在明仁宗诸子里排行第五;张皇后所生的另一个孩子为皇长女嘉兴公主。
明成祖朱棣昔日对朱高炽身为皇太子这一皇位继承人选颇为不满,有段时间甚至打算让次子汉王朱高煦承袭皇位,然而朱棣因为钟爱嫡长孙朱瞻基,才未更换太子人选。朱棣之后更是径直将朱瞻基册立为皇太孙,直接为朱高炽指定了继承人。
朱瞻基的名分早就被朱棣确定,其皇位继承人的地位极为稳固,所以朱高炽的另外两个嫡子,即朱瞻墉与朱瞻墡,从幼年起就对皇位没太多觊觎之心。
朱瞻墉生性忠厚,对待他人宽容和善,在孝义方面对父母极为看重。然而,他的能力较为平常,人品虽佳,是个实在人,却缺少机敏和自身的主见。所以,朱瞻墉在政治方面并无太多建树,于历史上更多地给人留下宽厚亲王的印象。
与朱瞻墉的憨厚老实相比,朱瞻墡亦是如此,不过朱瞻墡要比兄长朱瞻墉更具才能,也更为机智。朱瞻墡兼具朱瞻墉的宽厚,还拥有大哥朱瞻基的才华,所以朱高炽夫妇也极为喜爱朱瞻墡。
在朱棣逝世且朱高炽登基之后,朱高炽将自己的嫡长子朱瞻基册立为皇太子,并且把其余的儿子皆封为王,其中朱瞻墡被封作襄王。在对儿子们进行分封以后,为了锤炼朱瞻基独自处理政务的本领,朱高炽决意派遣以皇太子身份的朱瞻基前往南京监国。
彼时朝中群臣皆力阻朱高炽让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监国,然而朱高炽一直觉得唯有朱瞻基离自己而去才能够切实获得历练,于是他执意差遣朱瞻基去往南京,朱瞻基便这样抵达了南京。
然而朱高炽未曾料到自己的寿命如此短促,仅仅做了十个月的皇帝便驾崩了。朱瞻基前往南京还未安稳下来,他的父亲朱高炽就已离世。
朱高炽的离世极为突然,他的逝去倒也罢了,可当时的局势却由此变得错综复杂、变幻莫测。要晓得那时朱瞻基身在南京,而大明王朝的都城在朱棣在位时就已迁至北京,在那个年代,一南一北的距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到达。朱高炽的两位弟弟,即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皆是野心勃勃之人,朱高煦更是妄图暗杀朱瞻基以趁乱夺取皇位。
彼时大明朝的国都北京处于无主的状态,皇位的继承人朱瞻基并不在北京,如此一来局势极为不利,若处理不善极有可能致使国家陷入动荡之中。就在这个时候,朱高炽的妻子张皇后勇敢地站了出来。
为防范朱高煦与朱高燧心怀不轨,张皇后不许任何人对外宣告朱高炽的死讯,暗中派人前往南京将朱高炽驾崩之事告知朱瞻基,还令朱瞻基尽快秘密返回京城继位。
与此同时,张皇后忧虑京城缺乏主持事务之人,所以便假借朱高炽的名义向外界宣称自己身染重病,特地任命襄王朱瞻墡担当监国之职,由户部尚书夏元吉辅佐政务。
张皇后会挑选小儿子朱瞻墡来监国,原因在于她深知朱瞻墡性情宽厚并且极具才智,于是便让朱瞻墡监国。
这是朱瞻墡首次进行监国之事,同时也开启了明朝历史上藩王监国的首例。彼时朱瞻基尚未正式登基,是以太子的身份监国;而朱瞻墡则是以襄王的身份监国。这在明朝的历史上是仅有的一次南北二京同时存在两人监国这种局面。
尽管是以藩王的身份监国,可朱瞻墡颇为聪慧,他心里明白自己越是靠近皇位就越容易被哥哥朱瞻基猜疑。所以,在朱瞻基平安到达北京之时,朱瞻墡为了消除哥哥的疑虑,当即就率领满朝的文武大臣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哥哥朱瞻基返回京城。
朱瞻墡在与朱瞻基初次会面之后,马上朝着朱瞻基下跪磕头,将监国的权力交还给朱瞻基,同时恳切地请求朱瞻基尽快登基即位,以此来安定天下之人的心。
朱瞻墡这般诚恳,甚至可以说是佯装怯懦的态度,令朱瞻基极为满意。于是,朱瞻基在登基之后,并未马上让弟弟朱瞻墡前往封地就藩,朱瞻墡也因而得以继续留在京城。
朱瞻基继位一事令其叔叔朱高煦心生不满,朱高煦妄图效仿其父明成祖朱棣发动一次类似“靖难之役”的战事,以篡夺侄子的皇位。朱高煦于山东举兵叛乱的消息传来,朱瞻基大为震怒。重臣夏元吉强烈建议朱瞻基御驾亲征,朱瞻基遂决定亲自率兵去平定叔叔朱高煦的叛乱。但他若带兵出征,京城的诸多事务将由谁来决策呢?
需明确的是,彼时朱瞻基还未曾有后代诞生,他的儿子,也就是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明英宗朱祁镇,是在朱高煦叛乱被平定后的次年才降临人世。都没有儿子的情况下让谁来监国呢?于是朱瞻基就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朱瞻墡,毕竟朱瞻墡之前监国时的表现令朱瞻基非常满意。
于是在御驾亲征的时候,朱瞻基专门吩咐弟弟朱瞻墡留在京城监国。当然了,他也并非对朱瞻墡全然信任,还特地让二弟郑王朱瞻埈一同参与监国之事。即便如此,在明朝的历史上,朱瞻基也可算作是对弟弟朱瞻墡极为信任的了。
需晓得朱瞻墡具备嫡子身份,且有过一次监国经历,离皇位已然非常接近了。然而朱瞻基并未因此对弟弟产生猜忌,反倒又能将监国的重任交予他,由此可以看出,朱瞻基对弟弟朱瞻墡还是较为信任的。
朱瞻墡极为出色地履行了朱瞻基交付的二次监国的重要职责。在朱瞻基平定朱高煦的叛乱后,朱瞻墡心怀敬畏地交还了监国的权力,还主动请求前往长沙府就藩。
然而朱瞻基对朱瞻墡极为不舍,一直拖到宣德四年(1429年),朱瞻墡才前往封国长沙府就藩。
朱瞻墡的这两次监国,皆处于大明朝局势动荡之时。他并未趁此机会觊觎皇位,而是本本分分地履行了监国的重要职责,所以他的兄长朱瞻基才不会对他产生猜忌。
朱瞻墡三次有机会继承皇位却获得了侄子朱祁镇的信任和礼遇
朱瞻基在位的十年间颇有建树,不过他却过早离世。宣德十年(1435年),年仅38岁的朱瞻基便驾崩了,在临终之际,朱瞻基留下旨意,让其母亲张太后拥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朱瞻基驾崩之际,他的长子,身为太子的朱祁镇仅仅9岁。太子尚处幼年,少主在位而国家局势令人疑虑重重。彼时,朝堂上下议论纷纷,众人皆觉得年幼的君主不可继承皇位。甚至有朝中大臣提议张太后凭借太后的旨意,让年纪较长且向来享有贤良名声的襄王朱瞻墡继承皇位。
然而,朝臣们的这些提议均被张太后给否决了。在朱瞻基驾崩之后,于大殿朝会上,张太后当着众多朝臣的面,指着年仅9岁的朱祁镇讲道:“这就是新君,诸位大臣赶快朝拜。”
于是,年仅9岁的朱祁镇就顺利地继承了皇位,他便是明英宗。在继位之后,他将祖母张太后尊为张太皇太后,把生母孙皇后尊为孙太后。
彼时,朱瞻墡已然在长沙府就藩许久。他虽身处长沙,却一直密切关注着京城的局势。当知晓朝中大臣有支持自己继承皇位的声音,而其母张太后却执意拥立太子朱祁镇为帝这一消息后,朱瞻墡为防止日后侄子朱祁镇对自己心生猜疑,赶忙给母亲张太后写了一封饱含真情的书信,信中的主要内容便是表明自己无意于皇位,坚决拥护母亲拥立朱祁镇继位的想法。
张皇后对儿子朱瞻墡这般情形极为满意,自那以后,她便始终留存着这封书信,还拿给朱祁镇看,叮嘱他日后务必要厚待叔叔朱瞻墡。这是朱瞻墡首次得到朝臣的拥戴,从而有了继承皇位的契机,先别心急,要知道朱瞻墡之后还会有两次继承皇位的机会呢。
朱祁镇刚刚登基的时候,年纪尚幼,于是便由张太后辅佐处理朝政,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大权全都掌握在张太后手里。张太后依旧遵循朱瞻基的政策方针前行,对在“仁宣之治”中担当重臣的杨士奇、杨溥、杨荣这三个人予以重用,这让朱祁镇在登基初始就维持了“仁宣之治”的繁荣盛世景象。
后来,张太后与三杨等人先后离世,朱祁镇慢慢长大开始亲政。他开始着重任用大太监王振,如此一来,便为有着“大明战神”之称的朱祁镇后来发生“土木堡之变”种下了恶因。
朱祁镇开始亲政之后,满怀着雄心壮志,一心想要像他的曾祖父朱棣以及父亲朱瞻基那般,能够出兵征讨蒙古。于是,蒙古的瓦剌部每次前来进贡之后,都会得到大明给予的赏赐。而朱祁镇正有征伐瓦剌的想法,所以就故意削减给瓦剌的赏赐。这样一来,瓦剌太师也先便以此为理由,向大明发起进攻。
朱祁镇得知也先带兵前来攻打,心中甚是欢喜。他老早就有御驾亲征的念头,想着如此一来便能在军事方面大显身手。朱祁镇御驾亲征这一想法遭到了母亲孙太后以及众多朝臣的一致反对,可唯有大太监王振不停地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于是,朱祁镇听不进劝阻,热血上涌,执意要御驾亲征瓦剌的也先。
而后,那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朱祁镇便尝到了不听从长辈劝告而自食恶果的滋味。在“土木堡之变”里,朱祁镇极为生动地展现了什么叫做不远千里去送命,这可真算是一份薄礼却饱含深厚“情谊”。此役之中,大明的军队差不多全军覆没,大太监王振也在乱军里丢掉了性命,而朱祁镇这位“大明战神”则被也先率领的瓦剌军队生擒活捉。
朱祁镇这位皇帝被敌人活捉的消息一经传至京城,顿时引得群臣议论不休。皇帝都被擒了,大明可不就没了主心骨嘛,而且瓦剌的大军即刻就要直逼京城,这可让大明如何应对呢?
在那时,朝中群臣大体上分为两个派别。其中一个派别为逃亡派,这一派主张孙太后颁布懿旨,将都城迁往南京,从而留存实力。而另一个派别则是以于谦、王文等人为领军人物的主战派,该派提议孙太后即刻另立一位新的君主,且凭借新君主的名义组建军队,抵御瓦剌的大军。
孙太后是何许人也?她是陪伴朱瞻基长达二十来年的女子。她与自己的婆婆张太后,都堪称大明朝极为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在政治方面具备一定的见地与决策能力,所以她接纳了于谦等人的提议另立君主,并且组织军队抵御瓦剌。
然而,该立谁为皇帝呢?彼时朱祁镇虽已育有太子朱见深,但朱见深年仅两岁。要是他登基为帝,又有谁会服从于他呢?他也不具备能够组织军队抵御瓦剌的威望啊。
此时孙太后便想起了曾有过两次监国经历的小叔子襄王朱瞻墡。要知道,朱瞻墡向来有贤德之名,在朝臣中颇得拥护。于是,孙太后派人前往长沙府,邀请朱瞻墡到京城商议应对瓦剌大军的策略。实际上,就这一次而言,若朱瞻墡来到京城,他极有可能被拥立为皇帝。
然而朱瞻墡并未入京,他既审慎又聪慧,心里明白这又是让自己去收拾烂摊子,况且朱祁镇留下的这个局面相当棘手,京城当时的局势一片混乱,稍不留意就可能落得个费力不讨好的结果,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嫂子孙太后的请求。这也是朱瞻墡第二次有机会登上皇位,但出于谨慎的考量,他依旧委婉地回绝了嫂子孙太后让他继承皇位的提议。
朱瞻墡特地为孙太后构思出应对局势的方案,他提议孙太后莫要另立君主,而是将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且让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凭借朱见深与朱祁钰的名义召集军队入京保卫王室,进而抵御瓦剌大军,瞅准时机解救朱祁镇。要是无法解救出朱祁镇,便让朱祁钰以摄政王的身份监国,直至朱见深成年后再亲自执掌政权。
朱瞻墡的法子倒也合乎情理。孙太后收到朱瞻墡的回信后,亦觉得他所言有理,便召集于谦、王文等主战派的重要大臣前来商议。于谦等重臣觉得,与其让朱祁钰监国,倒不如让他直接登基称帝,这样更具号召力。于是,在于谦、王文等重臣的劝谏之下,孙太后下懿旨,令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朱见深依旧被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泰,朱祁钰便成了景泰帝。
朱祁钰登上皇位之后,于谦等主战派大臣得到重用,朱祁钰依靠这些大臣组织军队,从而取得了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将蒙古瓦剌的大军击退,使得人心得以凝聚。在瓦剌战败之后,也先想要改善与明朝的关系,便主动把朱祁镇释放了。
然而朱祁镇的处境变得极为尴尬,朱祁钰已然登基继位,不论是谁登上皇位都不会轻易让出,朱祁钰同样如此,他并不希望兄长朱祁镇回来,可瓦剌却恰恰释放了朱祁镇,朱祁钰也只好在表面上接受朱祁镇归来这一事实。
然而,朱祁钰在之后将朱祁镇幽禁起来,并且,他还违背与孙太后的协定,把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黜,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使得当初拥护他登基的孙太后和于谦等人极为失望与恼怒,同时也为日后的“夺门之变”埋下了隐患。
朱瞻墡彼时身处长沙,却始终心系朝廷局势。他得知朱祁镇遭到软禁后,马上向朱祁钰呈递奏书,以叔叔的身份劝诫朱祁钰应当友善对待并敬重兄长朱祁镇,毕竟朱祁钰的皇位是从朱祁镇那里得来的,不可对其丧失恭敬顺从之意。
实际上朱瞻墡这么做也是为了朱祁钰着想,厚待朱祁镇有助于朱祁钰收揽人心,还能在世间博得一个美名,这就如同人们常说的凡事别做绝,日后好相处。
朱祁钰并未将叔叔朱瞻墡之言听入耳中,对朱祁镇的监控愈发严密起来。景泰八年(1457年),29岁的朱祁钰重病之际,大将石亨、御史徐有贞以及太监曹吉祥在孙太后应允之下,率兵将被软禁的朱祁镇释放,并且发动了“夺门之变”,让朱祁镇得以重新登上皇位。
实际上,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起“夺门之变”,不过是妄图得到拥立新君的功绩。在“夺门之变”即将发动之前,他们内部有人觉得朱祁镇曾被瓦剌俘获,威望遭受极大损害,并且他已然是太上皇,成为过去之人,应当拥立向来有贤能之名的朱瞻墡继承皇位。然而,石亨等三人依旧觉得朱祁镇近在眼前,更便于利用。
这同样是朱瞻墡第三次面临继承皇位的机会,然而这一回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议论罢了,他本人并不知晓。
朱祁镇复位之后,旋即针对朱祁钰进行政治清算,朱祁钰反倒被其软禁,而后莫名地病逝了。
朱祁镇后来亦着手对那些拥立朱祁钰的朝臣展开政治清算。于谦、王文皆因此被朱祁镇愤然诛杀。而后,朱祁镇又忆起当时孙太后欲立朱瞻墡为帝之事。况且,当初自己幼年继位之时,便有朝臣提议张太后拥立朱瞻墡为帝。并且,在“夺门之变”前夕,又有传言称有人建议立朱瞻墡为帝。这一切致使复位之后极为敏感且多疑的朱祁镇对叔叔朱瞻墡满怀猜忌。
朱祁镇最初意欲让锦衣卫暗中监视朱瞻墡,企图寻觅他的过错,一旦找到借口便将其置于死地。而后此事被孙太后知晓,孙太后赶忙向朱祁镇拿出当初朱瞻墡给予自己的回信,并且提及当年婆婆张太后要求朱祁镇好好对待朱瞻墡的话语。
之后,朱祁镇又在朱祁钰那里发现了朱瞻墡所写的书信。这时候,朱祁镇回忆起小时候祖母张太后拿给自己看的那封信,还有母亲孙太后展示过的书信,再加上如今朱瞻墡恳切劝诫朱祁钰要好好对待朱祁镇的这封信,朱祁镇深受触动。他这才知晓,每当自己遭遇危难之际,叔叔朱瞻墡始终都是坚定维护自己的人,于是,朱祁镇对叔叔朱瞻墡的疑虑完全消除了。
于是朱祁镇便将朱瞻墡邀至京城,他意欲当面答谢叔叔。朱瞻墡抵达京城之后,得到了朱祁镇极为隆重的礼遇。朱瞻墡也当面给朱祁镇提出了诸多革除弊端的建议,这些建议皆被朱祁镇径直采纳。此次即将返程之前,朱瞻墡最后恳请朱祁镇削减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如此方可使国家长久安定,朱祁镇朝着叔叔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必定会遵照执行。
而后朱祁镇又一次邀请朱瞻墡前往京城,此次叔侄相见时,他们只聊家常,并不涉及国事。到了分别的时候,朱祁镇居然亲自把朱瞻墡送到了卢沟桥。在这一路上,朱祁镇只准许朱瞻墡的马车行于皇帝御车之前,这一行为完全违背了君臣礼法。朱瞻墡执意不敢走在前面,朱祁镇却讲道:“您(朱瞻墡)品德高尚、威望尊崇,今日并非君主送臣子,而是侄子送叔叔,哪里有悖乱之处呢!”
朱祁镇的意思便是,他送朱瞻墡并非君送臣的关系,而是以侄子的身份去送别叔叔,如此便不存在违背礼法之处。从古至今,君王大多都是有舅氏而无叔伯,历代的皇帝即便是重用自己的舅舅,也不会重用亲叔叔,这是因为叔叔属于皇室血脉,对皇位存在着一定的威胁。皇帝继位之后,通常都会弱化叔侄的辈分关系,而着重强调君臣的礼法。然而朱祁镇却能够对叔叔朱瞻墡强化叔侄的辈分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朱祁镇给予朱瞻墡极高的信任与礼遇。
从那之后,朱祁镇又多次传召朱瞻墡前往京城相聚。朱瞻墡行事谨慎,他担忧进京次数过多的话容易遭到猜忌,所以在这之后他都委婉地拒绝了朱祁镇的邀请。既然朱瞻墡不来,朱祁镇便只能对其大肆赏赐,朱瞻墡也就成了当时获皇帝赏赐最多的藩王。
朱祁镇特意准许朱瞻墡能够携带世子率领亲王的护卫人员出城去游猎。要晓得,自从明成祖朱棣之后,对各个地方的藩王监视极为严格,明朝藩王的任何行为都被地方官员监视着,特别是随意调遣护卫出城游猎这种事,这可是可能会被皇帝判处赐死的罪名。因而,朱祁镇能够特别准许朱瞻墡带着护卫出城游猎,这完全可以看出他对朱瞻墡的信赖。
朱瞻墡的谨慎睿智让其赢得了大侄子朱祁镇的信任与礼遇。朱瞻墡也有人性的阴暗一面
朱瞻墡向来有着贤良的名声,其为人也很宽厚,可他也存在人性中阴暗的部分。当初朱祁镇首次召他入京的时候,他察觉到了皇帝对自己的猜疑,所以在面见朱祁镇之后,他曾提议毁掉朱祁钰的杭皇后的陵寝。
杭皇后乃是朱祁钰所立太子朱见济的生母,朱见济于3岁时夭折,之后不久杭皇后也离世了,她的陵寝属于标准的绝户坟。朱瞻墡觉得,既然朱祁钰已经被废去帝号,那么杭氏的陵寝就不应当具备皇后的规格,这属于僭越之举,所以应当予以废除。
此建议恰合朱祁镇的心思,于是朱祁镇传旨,派遣士兵捣毁了杭皇后的陵寝,朱瞻墡也正是借此机会向朱祁镇表明自己对他的拥戴。
之后朱祁镇驾崩,其子朱见深承继皇位,也就是明宪宗。朱祁镇尽管对朱瞻墡极为信任且礼遇有加,可朱祁镇已离世,他的儿子朱见深会怎样对待朱瞻墡呢,这一点朱瞻墡自己心里也没底。
于是朱瞻墡又提出了一个提议,即提议朱祁钰被废的汪皇后从郕王府搬走。朱瞻墡觉得朱祁钰已然离世,并且没有子嗣,郕王府理当被收回,汪皇后应当回娘家居住,这完全是一种欺负寡妇的行为。
然而,最初朱祁钰是由于汪皇后极力反对废掉朱见深的太子身份才被废黜的,杭皇后于是取而代之。之后朱祁钰被降为郕王,汪皇后也从冷宫中被释放出来成为郕王妃。朱祁钰逝世后,汪皇后一心礼佛,不与世相争。
一直到朱见深登上皇位的时候,当年汪皇后坚决捍卫朱见深的太子地位,就因为这个,朱见深对汪皇后满是感激之情。再加上看到汪皇后没有孩子,朱见深对待汪皇后就如同儿子孝顺母亲那般,于是朱瞻墡的提议被朱见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这样一来,朱瞻墡也发觉朱见深是个宽厚仁慈的君主,所以朱见深肯定不会对他有太多的猜疑了,于是他便安心地颐养天年了。
事实的确这般,朱见深品性宽厚且仁义,对于叔爷爷朱瞻墡始终以礼相待,恩宠从未间断。朱瞻墡也正因为如此得以安享晚年。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的时候,朱瞻墡以73岁的高龄辞世,逝世之后被朱见深追封谥号为襄宪王。
朱瞻墡到了晚年的时候,为了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竟然昧着良心向皇帝提议去做挖绝户坟、踹寡妇门这样的事。他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毕竟在良心和生存二者之间,还是只能选择后者。
明朝官方给予朱瞻墡的评价颇有意思:朱瞻墡王爷为人谨慎、清正,在孝敬方面极为笃厚,尤其受到诚孝昭皇后(也就是朱瞻墡的生母张皇后)的钟爱。不过,他能够谨守礼法,远离嫌疑之事,所以即便存在不同的意见,也不会被上下之人猜疑,最终得以安享荣华富贵,长寿而终。(源于《明宪宗实录》)
“遵循礼法,远离嫌疑”可谓是朱瞻墡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有两次监国经历,三次面临继承皇位的机会,然而每一次他都能够抑制自己的野心,如此这般才得以在晚年安享平静的生活。
像朱瞻墡这般传奇的人生经历,有许多次都与皇位近在咫尺,然而却未遭受皇帝的猜疑,还能够历经七朝六帝,最终安享高寿,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仅凭这一点,朱瞻墡就完全称得上是明朝最“厉害”的王爷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