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泰安日报
□记者 池彦明/文 陈阳/图
初春时节,一草一木都在蓄力生长着。翟安水用手刨开土,树下土壤里埋藏着的丹参显露出来,吐着嫩绿的细芽,充满生机与希望。
核果本草各美其美,林上林下一地双收。新泰市放城镇阁老山黄芩生态种植基地里,本草产业另辟蹊径,林下经济初具规模。
“一开始是包山放羊,靠山吃山。后来国家政策好了,我们封山育林搞好绿化,带着村民修路,种植核桃树。”作为山东省阁老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翟安水翻出几十年前的老照片,如数家珍。
放城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山区乡镇,山林总面积800公顷。辖区内阁老山经济林连片区120公顷,林下中草药种植集中连片区近27公顷。“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山上起初乱石散立、杂草丛生,护林员翟安水36年如一日,甩开膀子整理石壑堰坝、沟垄岭丘,曾经的石头山变成了如今的套种林。
从种植核桃树起步,翟安水发现核桃树下的山林空间闲置荒废,逐渐萌生了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想法。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核桃树下种植黄芩、丹参、苍术等中草药,用实用足山上资源,逐步变石山草山为绿水青山。如今,在景色秀丽、生态秀美的阁老山上,一片片核桃树布满山腰,一簇簇黄芩掩映林下。“每天我都会上山转转看看,不然心里不舒坦。”几十年来,翟安水对山上的一草一木有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坚持防火不松懈,将种植收获的资金投入基建,在阁老山上修建了防火道、水池、深井等,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让阁老山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山林自然条件优越,为黄芩等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业林业方面的技术专家给予我们技术指导和帮助,对中草药的长势进行动态评估,为其茁壮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专业呵护。”翟安水说,经过不断摸索试验,他逐渐掌握了黄芩、丹参的科学育苗方法和规律,选取优良种苗在核桃树下分布式栽植。
“这些中草药的生长年限都在两年以上,需求缺口比较大,主要销往上海、河北等地的药材市场,经济效益可观。”谈起销路,翟安水信心满满。黄芩亩产鲜品750公斤,每公斤6元左右,年产量约12万公斤,产值近70万元;丹参亩产干货400公斤,每公斤10元左右,年产值约40万元。
本草生长期间,数十名村民进行除草、浇水、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等作业,标准化管理,保证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从选种选苗到科学管理,从采收加工到销售出货都需要人工进行精细化管理,由此能够带动周边农户100余户,年均增收1.6万元。”翟安水告诉记者,放城镇扩大了中草药种植面积,由他向乡亲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目前已带动种植660余公顷。“开春种中草药不耽误农作物种植耕作,这为我们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郗家峪村村民王大爷对此赞不绝口。
看护一片山,发展一方林。翟安水说,基地将继续利用山林自然优势,采取“公司+基地+科技+标准+农户”的模式,加大资金投入,拓展连片种植,计划连片种植黄芩40公顷、丹参130公顷以上。同时,通过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行黄芩切片、烘干、晾晒初加工,持续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1 12: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