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睿:生前定庙号,离经叛道背后的无奈与抉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6 11:52: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恪守传统的古代,礼仪就像一堵高墙,人们无法也不愿意跨越。尤其是涉及到祖先,稍有不慎,就可能落下“千古骂名”的下场。——曹魏时期,正好有这样一个皇帝,做出了千年无人敢再做的离经叛道的事。事物。

《三国志魏书明帝年谱》载:“荆楚元年(237年)……有奏:武帝平乱,为魏太祖,文帝受天命,乐用献禧之舞。三位祖庙永远不会被毁,其他四庙相继被毁,如周代的后稷庙、文庙、武庙。”

曹睿:生前定庙号,离经叛道背后的无奈与抉择

魏明帝曹睿死于荆初三年(239年)正月,但寺名“卫列祖”早在两年前就已出现。按照传统礼仪制度,人死后加上庙号和谥号。不会有寺庙名称。曹操的“魏太祖”和曹丕的“魏高祖”也在曹丕和曹睿死后得到了证实。自曹睿之后,中国封建时代没有任何一位皇帝在生前明确为自己颁布过庙号。因此,《三国志》中记载的这段奏折,就成为了曹睿区别于其他封建皇帝的铁证。正是因为这种与礼法大相径庭的越轨行为,曹睿受到了后世许多儒家学者的严厉批评。

曹睿:生前定庙号,离经叛道背后的无奈与抉择

2、曹魏祠堂的新旧礼仪

曹睿为何冒着被指责的风险,在临死前匆忙为自己定下庙号?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和平时的做法不一样吗?其实问题可能出在曹睿对于当时的祠堂礼仪的认识非常清楚。

曹魏的祠堂礼制继承自汉代。以儒家经典理论为基础的礼制特点在曹魏身上也得到了体现。然而,在经历了政治混乱和领土分裂之后,没有在政治中发挥直接有效的积极作用的宗庙礼制却有些被曹魏所鄙视。曹丕当政时,曹魏虽然正式建国,大兴土木,却连郊外祭坛都不愿意建。曹睿继位后,荆楚元年(237年),曹魏终于在洛阳南面的魏宿山筑了一座圆丘。

曹睿:生前定庙号,离经叛道背后的无奈与抉择

也是荆楚元年(237年),建圆丘是为了祭祀曹氏先祖:结合上面提到的奏折,曹睿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越轨者”,但曾祠堂的修复和发展困难重重。礼制皇帝。

曹睿:生前定庙号,离经叛道背后的无奈与抉择

按照商周以来的传统和儒家的观点,皇帝的祖庙应该永远是“七庙”。祠堂的数量无论是开国君王还是世袭几代,都应该始终保持在七座。后来的皇帝要到祠堂祭祀时,就必须根据与以前的祠堂的关系依次更换。东汉儒学大师郑玄也主张七庙中的三庙不宜更换。因此,无论是表面上曹操的“五庙”,实际上的“三庙”,还是曹丕的“四庙”,都是不符合正统礼仪的。——对此,为了使曹魏的祠堂礼仪符合正统,曹睿将曹节、曹腾、曹嵩、曹操、曹丕等人都供奉在祠堂里。参照曹魏经学家王肃的观点,曹睿还提前将自己纳入祠堂,利用事实上的“六庙”组成新的“七庙”仪式,并确定了曹魏的三庙。曹、曹丕、曹睿坚不可摧。寺庙。

曹睿:生前定庙号,离经叛道背后的无奈与抉择

三、曹睿牺牲的悲喜

一般来说,皇帝的祠堂能够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殿堂,永远接受后人高规格的祭祀,这是一种极其尊贵的礼遇。如果只看成绩,曹睿祠能够与曹操、曹丕祠并列,这对于曹睿这个创始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然而,对于当时为自己起草庙名的曹睿来说,这件事其实充满了悲伤和无奈:一方面,曹睿需要实际创建六座庙宇,以提升曹魏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曹睿悲惨的个人经历也迫使他早早为自己制定计划。

曹睿的生母甄氏早年被曹丕亲手杀害。曹睿始终把失去母亲的责任归咎于曹丕的妻子郭氏。虽然后来郭氏名义上奉曹丕之命抚养曹睿,但曹睿却与他有世仇,差点失去了太子之位。因此,在被迫低调之后,曹睿继位后不久就逼死了郭氏家族。至于生母甄氏,曹睿为她另建庙宇,尊甄氏为文昭皇后。同时,曹睿没有亲生子女,只有几个养子。这让他担心,他的养子们以后会不会像对待甄一样,对他有足够的礼遇和尊重。本着求人不求己的原则,曹睿干脆给自己定了一个庙名,并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

曹睿:生前定庙号,离经叛道背后的无奈与抉择

虽然生前为自己起草庙名的行为客观上违反了古代礼制,并在死后给他带来了很多批评和嘲笑,但曹睿本人却主动将自己纳入“六庙”,开辟了新的庙号。曹魏的道路。符合古代礼制的“七殿”新传统,或许是他作为一个身负重任的皇帝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如果有点偏差怎么办?一个活着的人,在活着的时候还能受到死亡法则的束缚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6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曹睿为什么在活着的时候,就用死后才用的庙号?
...在前文《曹睿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活着就有庙号的皇帝?》中提到,曹睿在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上了庙号。要知道庙号是皇帝去世后才有的称号,曹睿活着的时候给自己上庙号等于咒自
2023-04-21 18:45:00
开国皇帝中,为何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有何区别
汉朝第一位皇上刘邦,他有个庙号叫太祖,还有个谥号叫高皇帝,合起来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不过啊,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把刘邦的庙号给记错了,写成了高祖。所以,大家平常也都习惯叫他汉
2024-11-04 11:06:00
庙号之别:高祖与太祖的差异在哪里?
庙号之别,高祖与太祖的差异在哪里?高祖与太祖虽然都是庙号,但你知道它们之间的不同吗?在中国历史上,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每个皇帝都会给自己取年号,比如“建宁”、“贞观”。但是,庙号
2023-12-09 06:25:00
曹操庙号太祖,为何司马懿的庙号却是高祖
庙号制度始于商朝,一开始只有“太高世中”四种庙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一般来说太祖和高祖只有王朝奠基人或开国皇帝才有资格享有(一开始高祖是用于追尊,比如
2024-04-25 20:44:00
这位奇葩帝王还活着就给自己定庙号,死后却成为笑话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属于儒家文化圈的朝鲜、越南等国也有此类称呼)。顾名思义,人皇帝活着的时候是不会有这个称号的。在现今很多一点考证都不做的影视剧
2023-01-07 01:21:00
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两者有何区别?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连起来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司马迁在史记中弄错了刘邦的庙号,误以为是高祖,习惯上也称刘邦为汉高祖,严格说来还是汉太祖。唐朝开国皇帝李
2023-07-14 16:21:00
盘点一下历史上著名的“文皇帝”
...养生息的政治局面。后元七年(前157年)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二、魏文帝曹丕 曹丕是魏武帝曹操之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
2023-02-17 14:28:00
刘邦的庙号明明是汉太祖,为什么史记叫他汉高祖,后人也叫汉高祖
...年62岁。随即吕后召集了众位大臣,为刘邦拟定了太祖的庙号,谥号为高皇帝。因此刘邦的全称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可后世大家称呼刘邦的时候,往往都说他是汉高祖刘邦,这是怎么回事影视剧
2024-12-23 11:34:00
为什么我们现在称呼杨坚时,只用谥号来代替?
杨坚死后的庙号是高祖,谥号是文皇帝,活着时用过开皇、仁寿两个年号,可为什么我们现在称呼杨坚时只用谥号来代替呢?大部分时候,我们都称其为隋文帝,而不是隋高祖,而开皇帝、仁寿帝这样的
2023-02-17 20: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