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规避五大“陷阱”,大学科技园向“下一代”迈进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22 06: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任声策 戴大勇

2023年12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在此之前,2023年8月30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还发布了《北京市关于新时期推动大学科技园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1年,教育部、科技部在《关于发布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结果的通知》中提出,希望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能进一步依托高校特色优势,集成科教资源,探索建立世界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述政策都旨在推动大学科技园突破既有的体制机制束缚,实现思维跃升,向“下一代”大学科技园迈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坦承,当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在发展思路、功能发挥中仍然存在不足,亟须摆脱发展窠臼,探索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

五大发展陷阱

大学科技园一头连着学术界、一头连着产业界,在连接大学教学、科研与市场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从功能定位来看,其兼具“大学”“科技”“区域”三大重要属性:需要与大学的教学研究活动紧密联系,不能脱离大学;需要有科技含量,承载大学知识与成果的外溢;需要有园区特征,要与地方政府的产业导向匹配、契合。

然而,从大学科技园的运营实践来看,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囿于大学体制机制,缺少市场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二是过于市场化,缺少大学气质,与社会上的一般科技园无异,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也未能有效支持大学的科教事业。

当前大学科技园存在五大发展陷阱:创新资源“集”而难“成”;科技成果“转”而不“化”;创业孵化“企”难成“业”;创新人才“创”大于“新”;开放协同“协”而未“同”。

创新资源“集”而难“成”主要表现为:在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多元创新要素的过程中,大学科技园的确发挥了集聚功能,但仅仅集聚并不一定能见到成效,还应推动科技、教育、经济的融通创新和军民融合发展,即需要“成”——通过创新资源集聚寻求在科技创新突破、高端人才引育、产品模式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成效。

科技成果“转”而不“化”主要表现为:在推动科技成果信息供需对接、工程化和成熟化,以及转移转化过程中,大学科技园主要发挥了成果“转移”的功能,但仅仅转移并未充分释放成果潜能,故需要“化”——不仅要促进成果工程化和成熟化,更要促进成果的大范围转化。

创业孵化“企”难成“业”主要表现为:在完善多元创业孵化服务、培育科技型创业群体过程中,大学科技园的确在不断孵化企业,但孵化企业并不应成为终点,更重要的是孵化企业的结果,即需要成“业”——不仅要促进企业活下来、活得好,还要促进企业形成集聚,孵出产“业”。

创新人才“创”大于“新”主要表现为: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大学科技园的确推动了“双创”活动,但当前的“双创”更多是创业,创新则不足,故需要在“新”上下功夫——“双创”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创业”,更需要“创新”,特别是硬科技创新。

开放协同“协”而未“同”主要表现为:在与地方政府、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的交流合作中,大学科技园的确起到了协调各方的作用,但“协”只是手段,“同”才是目标,即要做好“同”——在各方整合创新资源中形成共同目标,促进高校科教发展、区域经济新动能、企业新优势等。

“下一代”大学科技园建设思路

当前大学科技园在发展中凸显出的瓶颈,意味着其仍存在认识误区和体制机制约束,需要大力突破,着力建设“下一代”大学科技园。

第一,需要调整运营理念,从侧重“空间运营”转向聚焦“知识运营”。依托大学优势学科集成科技创新资源应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任务。“空间运营”受传统产业园区运营思维的影响,但在大学科技园应该是“知识运营”指导下的“空间运营”。

第二,需要创新资源“集”且能“成”机制。需要完善“集”的模式、导向,即怎么集、集什么,更要强化“成”的机会和条件。在整合高水平创新网络与平台、促进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搭建线上资源整合平台中,要将过去基于个体的偶然性创新资源集成转向基于团队的稳定型创新资源集成。

第三,需要科技成果能“转”也能“化”机制。需要提升成果转化的认识高度,坚持从技术“转移”到技术“扩散”、从科技成果“传送带”向“发动机”转变,不仅要做科研成果的“搬运工”,更要进行“深加工”。在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和成熟化、加强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共享中,强化重要成果转移后的持续创新和扩散,让创新知识广而“化”之,向主导标准发展。

第四,需要孵化科技创业有“企”也有“业”机制。需要坚持从产业集聚到产业创聚,开展产业集聚的创业孵化,要能够在孵化企业中孵化产业。因此,在建立完善的创业投资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孵化载体、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中,大学科技园应重点围绕产业定位,集聚对应产业资源,促进“企业”到“产业”的孵化。

第五,需要培养创新人才能“创”且有“新”机制。需要在培育高水平创新创业群体、建设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中,更注重基于创新的创业,特别是基于硬科技创新的创业,在创业教育中要更加突出创新。

第六,需要开放协同发展有“协”也有“同”机制。在服务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与地方政府、其他园区、企业、产业联盟、服务机构等加强交流合作,链接全球创新创业资源,促进大学科技园所依托优势知识的产业流通渠道进一步扩张,围绕产业在地方、企业和高校之间凝聚共识,使得大学科技园开放协同发展成为共同的目标。

(任声策系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戴大勇系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限公司与庆安县政府、通河县政府、佳木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农发五大连池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黑河绿农集团(黑河全域绿色农业发展集团)5家单位进行“智能农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
2023-06-10 06:55:00
第四届天大“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落幕 这些科创项目获奖
...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科技园(津南)落幕。30个优秀项目参与角逐。最终,“玻色量子”项目摘得桂冠,荣获本届大赛特等奖。“PLNP纳米抛光项目”“天
2023-01-07 16:18:00
人民日报关注湖南湘江新区:精耕高质量发展“试验田”(新气象 新作为)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图①: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图②:湘江新区梅溪湖两岸。图③:位于湘江新区的湖南金融中心。潮涌湘江岸,风起岳麓山。湖南湘江新区中联智慧产业城里,挖掘机械智
2023-05-11 09:39:00
...技术创新中心(南京)运营公司,出台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三年行动计划,辖区内南理工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实现高端机床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毁伤与防护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
2023-07-15 06:48:00
...场去年,派瑞未来将办公场地从嘉庚创新实验室迁往厦大科技园。这个决定,是派瑞未来经营团队有意为之——“剪断脐带”,融入市场的大潮,迎接竞争和挑战。“我们明确的一点是,派瑞未来由
2023-06-27 07:15:00
金海创科技赋光创新项目开工
...重点工程项目、金海创科技赋光创新项目在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式开工。江苏金海创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镇江经开区丁卯街道经十五路99号,是专业从事光学扫描振镜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
2023-11-28 08:08:00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先行先试下好“先手棋”
...料到提取、收膏的全过程自动化。通过创建原能细胞生命科技园、制药机械产业园、生物医药加速器,设立驻沪“科创飞地”,丽水正培育一个“超百亿”规模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今年以来,经开
2023-08-05 09:22:00
“新质增动力·引才助振兴”莘莘学子访冰城活动火热进行
...创新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未来产业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创新、科技人才项目落地。希望学子们看到这座带土移植的‘深圳城’向他们发出的诚意邀约。”“通过明信片‘小窗口’
2024-01-20 20:57:00
美的集团创新科技园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广州日报总投资13亿元 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美的集团创新科技园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徐韬)昨日,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历经9个多月的
2024-03-28 04:0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