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变废为宝”助农增收
宁南县拓宽生态农业循环路
周天芬在大棚里查看食用菌生长情况。
本报讯(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仁芳商曼文/图)在宁南县松新镇碧窝村,有一排排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白色大棚,这里是宁南县桑枝食用菌研发基地。
走进大棚,鲜菌特有的芳香扑鼻而来。一排排两米高的铁架,被分成放置食用菌包的一个个格子。黄嫩的榆黄菇从菌包口“冒出头来”,有的只有指甲盖大小,有的已经有成人手掌般大。
松新镇南苑社区居民周天芬,正在大棚里查看食用菌生长情况。她说:“在食用菌研发基地务工,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方便得很。省委、州委全会召开后,基地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特别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让我们可高兴了,感觉日子更有盼头了。”
蚕桑产业是宁南县支柱产业,全县有13个蚕桑基地、30万亩优质桑园,年产干茧5000多吨、生丝2000多吨,带动13个镇、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茧丝产业,农户售茧年总收入达7.1亿元。
以前,作为冬季桑园的废弃资源,桑枝被农户作为燃料使用。如今,由于农户使用电和沼气等能源,桑枝不再有燃料“功能”,如何合理利用被丢弃在田间地头的20万吨桑枝,让其变废为宝”助农增收,成为一个接地气的“命题”。
很快,这个“命题”就有了答案——利用桑树枝条栽培食用菌。紧接着,规划总投资1.2亿元、占地500亩的宁南县桑枝食用菌研发基地建成投产。目前,基地有自动化菌包生产线1条、标准化出菇棚57个以及冷库等配套设备设施,年产值可达1300多万元。
宁南金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宏说:“发展桑枝食用菌技术的初衷,不仅要解决桑枝废料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再造一个新产业。”
在宁南县,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3月,是蚕桑养殖空档期,也是养蚕户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忙碌期。“蚕房变菇房”“蚕农变菇农”,农户从公司购买菌包,养出的菌菇由公司回收,切实增加了收入。
“我家有100平方米的蚕房,配备齐全蚕台和升温补湿设备,按照蚕台每平方米可放40至50个菌包计算,至少能放置8000个菌包。每天只需浇两次水,一个冬季就能产出15000斤鲜菌,至少能增加30000元收入。”一位蚕农告诉记者。
“用标准棚种植,收益更加可观。一年三季,一个500平方米的大棚,年产鲜菌110吨、干品11吨。一吨干品可卖5万元,全年能实现产值55万元以上。今年,桑枝食用菌研发基地预计可带动1000户蚕农利用冬季蚕歇期培养食用菌,增收3000万元以上。”周宏说,“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菌包的残渣成为桑树生长的肥料,还形成了产业闭环。”
记者获悉,基地将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州委全会精神,加大桑枝食用菌研发力度,逐渐建立起稳固的“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企双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8: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