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晏子春秋·谏下之十》中晏子讲的三件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22:44:00 来源:戏说三国

先讲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与晏子的故事,齐景公是姜齐的倒数第七位国君,齐景公之后再经过六位国君,姜姓齐国被田姓齐国取代。

晏子是当时齐国的大夫,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人,我们知道晏子这个人,大多是因为他的故事出现在中学课本中,当时的课本上讲的是《晏子使楚》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知晏子足智多谋、灵活善辩。

《晏子春秋·谏下之十》中晏子讲的三件事

晏子

有一天,齐景公去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地里看见了蛇,齐景公就觉得不吉利,回来后就问晏子:看见老虎和蛇这事是不是不祥?

然后晏子就回答了说:一个国家只有三件事不祥,这事(指看见老虎和蛇)不在其中,哪三件事不祥呢?

晏子接着说:一是国家有贤能的人而不知道,是不祥;二是知道了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是不祥;三是任用了贤能但却不信任,是不祥。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沼泽地里看见蛇,不是不祥,山是老虎的家,沼泽地是蛇的巢穴,怎么能说不祥呢?

《晏子春秋·谏下之十》中晏子讲的三件事

晏子,名婴

这就是“国有三不祥”的故事,即:一、有贤不知,二、知而不用,三、用而不任。

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其来源就是《晏子春秋》这本书,这本书中讲了很多晏子以各种方法劝告国君要勤于理政、爱戴百姓、任用贤能、虚心纳谏的故事,表达了晏子对于治国、治民、理政等各方面的主张。后来经过西汉的文学家刘向整理在《新苑》这本书中。

《晏子春秋·谏下之十》: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先从这个故事本身来分析,齐景公在齐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非常贤能的君主,相反,齐景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君主,他既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又有贪图享乐的昏君之气,在他的身边有种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一种是正直有才能的大臣,比如晏子、司马穰苴,另一种就是崔杼、庆封这样的擅权小人。

《晏子春秋·谏下之十》中晏子讲的三件事

齐景公

正因为齐景公的这种复杂矛盾的性格,所以才更需要晏子这样的正直大臣的劝谏,齐景公有一个方面极像他的祖辈齐桓公,有好臣(管仲、鲍叔牙)辅佐就学好,有奸臣辅佐(易牙、竖刁)就学坏。

齐景公上山打猎觉得看到老虎和蛇不祥,就来问晏子,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齐景公想的不过是自己会不会遇到不祥的事,影响自己,仅仅而已,但是晏子却以这件事为引子,引申到国家的治理上来,告诫齐景公治理国家要防备不祥的事只有三件。

《晏子春秋·谏下之十》中晏子讲的三件事

晏子的故事

再来看看晏子讲的三不祥:

一、有贤不知

一个国家如果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就是一件不祥的事,这是告诫齐景公要发现人才,这叫选拔人才。

二、知而不用

一个国家如果明知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就是一件不祥的事,这是告诫齐景公要任用贤能人才,这叫选贤用人。

三、用而不任

一个国家如果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相信他,就是一件不祥的事,这就是告诫齐景公要信任人才,这叫用人不疑。

《晏子春秋·谏下之十》中晏子讲的三件事

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所说的三件事,都是关于如何选人--如何用人--如何信任人才,在晏子的理念中,人才不被发现、不被任用、不被信任才是最不祥的事,晏子借用齐景公的疑问,为齐景公劝谏自己的人才理念,国有三不祥其实是晏子劝谏齐景公要如何选人、用人、信人的故事,晏子所说的理念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的,是站在国君的位置想问题的。

晏子也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而是自成一系,晏子关于选人、用人、信人的理念,为后世历代国君所采用,即使放到今天,这个理念仍然适用,要知道晏子的时代,齐国还没有稷下学宫这所历史上第一所政府主办的高等院校,还没有选人的更好途径,当时的春秋又是贵族政治,晏子本人就是出身贵族,出身不高的人才是极难得到国君的任用,更不用说信任了。

《晏子春秋·谏下之十》中晏子讲的三件事

人才政策

晏子的治国理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身作则”,告诫国君要以个人为楷模,号令天下臣民学习,晏子向齐景公所讲的“国有三不祥”除了向齐景公讲明道理外,也希望齐景公能够以身作则,向天下人作出良好的选人、用人、信人榜样。

同时也因为齐景公矛盾复杂的性格,更需要晏子的劝谏,所以晏子寻找一切机会,利用合适的方法向齐景公进行劝谏,经过晏子的劝谏,齐景公也只是部分听从了晏子的建议,时间一过,齐景公又恢复了贪图享乐的本性,所以晏子就不停地劝谏,包括这次的“国有三不祥”的故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邹忌与田忌的矛盾:一段不为人知的齐国历史
...胁到自己,于是想办法除掉他,在手下的建议之下,他让国君命令田忌去讨伐魏国,如果胜利了,则可以证明自己有识人之才能,如果田忌失败被杀,自几也不会有任何损失,相反还排除了异己,正
2023-11-03 15:22:00
...于是老人家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齐桓公,第一句是“让我的国君更加长寿,金银都不足为贵,只有百姓更加珍贵。”齐桓公听了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就让老人话再说一句。老人家接着说:“让我的国君能
2023-08-28 17:15:00
齐威王:战国时期的英明统治者与深度改革者
齐国(田齐)在战国时期的第四代国君齐威王,是一位睿智的统治者。他的政治改革在国家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位期间,齐威王极力提拔贤能之士,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以及强
2023-10-03 14:38:00
齐国伐宋成功后,刚迈上巅峰就沉沦谷底,这是怎么回事?
...单讲就是齐湣王发飘了,犯众怒了。我们先看第一件事,国君峰会,会面地点特别耐人寻味。宛,你也许还记得,当年吴起初入楚国,第一份差事就是担任宛守。现在的宛地已经落在秦国手里,做了
2023-06-08 10:43:00
管鲍之交:春秋时期的智慧较量与兄弟情深
...做事风格一向不着调,今天把鲁桓公勒死了,明天把郑国国君子亹也砍了,后天不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管仲和鲍叔牙如果辅佐这么个主,就跟玩俄罗斯轮盘赌一样,说不定哪天自己的脑袋就被他
2024-03-16 02:45:00
曹共公好奇偷窥男人为何会导致亡国
...重耳逃出晋国后,越过太行山,奔向了齐国。此时齐国的国君正是齐桓公,一听说晋国的公子逃命到齐国,齐桓公非常客气,给了对重耳厚礼待遇。但是好景不长。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重耳
2023-07-26 09:21:00
春秋勇士的荣誉与悲剧:晏子计杀三士的故事
...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只有遵循了法度和规范,一个国家才能正常运转,
2023-12-05 05:35:00
战国末年魏无忌通过魏安釐王的宠妃如姬,盗出兵符的故事
...亲,故意超假才归。春申君问其原因,李园便谎称“齐国国君闻知家妹国色天香,使人来家中求娶,因此误了归期。”春申君一听就动了心,急忙问:“齐王下聘礼订婚没有?”李园说:“还没呢!
2022-12-21 10:45
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国皇位争夺的历史与真相
...历史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是东方最大的诸侯国,齐国的国君的始祖叫姜尚,也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姜子牙的地盘,当年姜子牙帮助周王朝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于齐。这个故事要从齐桓公
2023-10-21 15: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