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齐国伐宋成功后,刚迈上巅峰就沉沦谷底,这是怎么回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8 10:43:00 来源:戏说三国

上一讲谈到齐国伐宋,终于完成了这件灭国大业,宋国从此在国际社会除名,殷商一脉的王族后裔风流云散。但人性通病,志得就会意满,完成了大目标就容易飘飘然,齐湣王并没有意识到,他本人也好,齐国本国也好,刚刚迈上巅峰,就要沉沦谷底。

转过年来,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资治通鉴》记载了3件大事:

(1)秦昭襄王先和楚顷襄王在宛地会面,又和赵惠文王在中阳会面。

(2)秦国将军蒙武攻打齐国,拔取9座城邑。

(3)这是司马光着墨较多的部分,简单讲就是齐湣王发飘了,犯众怒了。

我们先看第一件事,国君峰会,会面地点特别耐人寻味。

齐国伐宋成功后,刚迈上巅峰就沉沦谷底,这是怎么回事?

宛,你也许还记得,当年吴起初入楚国,第一份差事就是担任宛守。现在的宛地已经落在秦国手里,做了泾阳君公子市的封邑。中阳,位置很难确定,有可能在今天的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也有可能是中山国的故地,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附近。

先前秦昭襄王发起峰会,自己要占主场,这一次宛地虽然也算主场,但毕竟是楚国故地,很接近楚国。继而他又不避舟车劳顿,到客场开会去了。推测起来,原因有两个:一是自从楚怀王死在秦国,列国诸侯谁都不敢轻易到秦国去了,秦国很难继续在主场召开峰会;二是秦国有大事要办,必须放低姿态,积极交朋友。

秦国要办的大事,就是联合所有能联合的诸侯,一道讨伐齐国,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蒙武伐齐,拔取9城的事情。但司马光犯了一个小错误,秦军统帅并不是蒙武,而是蒙武的父亲蒙骜(ào)。

蒙家是秦国的将门世家,蒙骜、蒙武、蒙恬,祖孙三代为秦国立下了不少战功。从秦昭襄王时代到秦始皇初年,蒙家人带兵打仗的都是蒙骜。

齐国伐宋成功后,刚迈上巅峰就沉沦谷底,这是怎么回事?

蒙氏发源于蒙山,蒙山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所以蒙骜原本是齐国人,不知道为什么背井离乡,投奔秦国去了。

他为秦国立下的第一件战功就是远征自己的祖国齐国,拔取9城。《资治通鉴》没有记载的是,秦国把这9座城邑设置为县,成为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管辖的飞地。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遥远的飞地,秦国怎么治理得来,又怎么守卫得住呢?

再有,蒙骜远征,势必从三晋借道,三晋不是才参与了五国伐秦的行动吗,

怎么这么快就转变立场了呢?

飞地问题,史料并没有给出答案,但三晋借道,正是秦国一系列积极外交的结果。国际局势就是这么吊诡,现在轮到秦国搞合纵了,笼络除齐国以外的所有列强,联合收拾齐国。

秦国的这次外交活动并不费力,几乎称得上是顺水推舟,因为在五国伐秦的过程里,合纵阵营内部各种龃龉(jǔyǔ),很像是《三国演义》里描述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你给我下套子,我给你使绊子,你推我往前,我躲你身后。结果本该处于寡不敌众状态的秦国并无大碍,反而是齐国瞅准时机,吞掉了宋国,赚得盆满钵满。

齐国伐宋成功后,刚迈上巅峰就沉沦谷底,这是怎么回事?

所以早在秦国没有发起这一轮外交活动之前,赵、魏两国就已经盘算着联合伐齐了,赵国很有可能真的跟齐国发生了武装冲突。而燕国一直夹着尾巴甘当齐国的小弟,忍辱负重憋大招。而现在的齐滑王很像当年三家即将分晋时候的智瑶,实力暴增之下也就造就出一个修昔底德陷阱,让邻居们食不甘味、寝不安枕。

战国列强的核心国策大略来说只有两点:一是不断壮大自己,二是时刻监视邻居,让邻居们始终保持均势,谁也别冒尖。所以小国求生存,必须牢记大国国策,因势利导。

宋国当初如果国内正常的话,一旦遇到齐国入侵,只要拿出当时的经典策略就不难给自己解围——可以对齐国说:“你们如果再打,我们就举国投降楚国,或者投降魏国。”齐国绝对不想看到偌大一块肥肉白白掉进邻国嘴里,再不情愿也只能停战。

结果宋国没能走通这条路,终于便宜了齐国。

国际局势陡然而变。原先战国七雄当中以秦国实力最强,忽然间齐国的国力有了凌驾于秦国之上的感觉,这当然会让秦国紧张,也让齐国周边的三晋和楚国紧张。那么,齐国吃下偌大一个宋国,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齐国伐宋成功后,刚迈上巅峰就沉沦谷底,这是怎么回事?

常理来说,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人际关系,得了便宜就该卖乖,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不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得了便宜卖乖”这句老话,但能够做到的人并不太多,因为这太反人性了。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才是人性本真。

于是,《资治通鉴》记载,齐潛王忘乎所以了,南伐楚国,西侵三晋,还准备吞并西周国和东周国,自己当天子。

这种时候,照例会有忠臣冒死劝谏。《资治通鉴》的记载是:“狐咺(xuān)正议,(zhuó)斮之檀衢(qú);陈举直言,杀之东闾。”话说得又对仗,又押韵,意思是有狐咺和陈举忠言劝谏,却被齐湣王杀死在国都最热闹的地方以做效尤。

这段内容出自《战国策》。在《战国策》的版本里,狐咺的身份是所谓“附郭之民”,也就是住在城郊的平民,他的被杀导致了百姓离心;陈举的身份是齐国宗室子弟,他的被杀导致了宗族离心;接下来还有朝廷大臣司马穰茸劝谏齐湣王,结果也被杀了,导致了大臣离心。

司马穰直的出场显然属于年代误置,但这不重要,因为这件事简直就是一个文学模板,太不像真事儿了,狐恒和陈举也未必真有其人,创作者无非想要表达齐湣王倒行逆施的做派和众叛亲离的处境。

但是,齐湣王真有这么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吗?

齐国伐宋成功后,刚迈上巅峰就沉沦谷底,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列强图谋宋国的时候,把宋王偃描绘成所谓“桀宋”,如今会不会因为列强准备联合伐齐,所以齐心协力先给齐滑王泼脏水,以使自己师出有名呢?

儒家政治哲学里,狐咺、陈举这样的人被称为“诤臣”,意思是敢于直言不讳劝谏国君的臣子,并不在乎会不会触怒国君,丢掉性命。

国君确实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柄,士大夫无力抗争,只能威胁国君说:“诤臣不能杀哦,话再难听您也得忍着,因为杀害诤臣就是亡国的预兆。”

宋末元初的大学者王应麟在议论这段历史的时候,说了一句响当当的话:“杀诤臣者必亡”。可想而知的是,在儒家的叙事套路里,一旦说某位国君杀了诤臣,接下来就该说他是怎么身死国灭了。

狐咺究竟是怎么劝谏齐湣王,又是怎么被杀的,《吕氏春秋》给出了高度故事化的记载,很有儒家调性,说狐恒先是劝齐湣王提防亡国的风险,齐湣王完全不当回事,但也没治狐咺的罪。

齐国伐宋成功后,刚迈上巅峰就沉沦谷底,这是怎么回事?

但狐咺执念太深,做了一个很反常的举动:“哭国三日”,也就是说,他假装齐国已经亡国了,一连3天为齐国哭丧。按照礼仪,哭丧是要边哭边唱的,狐咺唱的内容是:“先出也,衣絺纻(yìchīzhù)。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chǔ)。”

这段内容很有文学史和民俗研究的价值,可以让我们看到战国时代的歌词特点。这段歌词的涵义是:先逃出齐国的人还能有衣服穿,逃得慢了可就逃不掉了,要被抓俘虏了,我看到齐国人民纷纷往东逃难,却不知道逃往何处才能安宁。

齐湣王当然恼了,认为狐咺带节奏,但并没有简单粗暴地把他杀了,而是咨询法官,国法该怎么治狐咺就怎么治狐咺。

国法很明确:狐咺该杀。

但负责行刑的官员不忍心,装模作样几下想把狐咺吓跑。狐咺当然不肯跑,主动过来求死,临刑之时留下一段掷地有声的话,说殷商有比干,吴国有伍子胥,齐国有我狐咺。

除此之外,狐咺还讲了一段很神秘的话,原文是这样的:“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使人之朝为草,国为墟。”意思是说,将来会有个人从南方来,像小鱼一样进来,像大鱼一样留下,把咱们齐国的朝廷变成草莽,国家变成废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8 1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齐桓公:一代霸主的风云人生与悲剧收场
...秋时期的一代霸主齐桓公,他曾是叱咤风云的诸侯,带领齐国走向了辉煌的巅峰。然而,这位英勇有为的君主,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被活活饿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齐桓公,姜小白,他之所以
2023-11-03 15:57:00
秦国灭蜀国是改变战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件,这是怎么回事?
...三晋”遭到了北方合纵和齐楚两国的阻碍;第二,秦国与齐国不接壤,同时无法真正威胁楚国的核心地区(江汉平原),无法通过战争打击两个最强的对手。于是秦国上层分为两派:一派以张仪为代
2023-04-21 18:55:00
春秋五霸:齐、宋、晋、秦、楚的霸权之争
...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个介绍这些春秋时期的大佬。第1个:齐国的齐桓公:齐国的地理位置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以及河北省南部,这块地是当年周武王赏给功臣姜太公姜子牙的封地。进入春秋时期,
2023-10-07 22:33:00
楚国为什么能够笑到最后
...公去世。两年后,公元前639年,宋国国君宋襄公意欲取代齐国霸主地位,召开诸侯会盟。可没想到楚国国君楚成王不讲礼貌,蛮横地闯进了会场,把宋国国君宋襄公给绑架了。之后,又在泓水之
2024-06-22 14:32:00
秦国消灭五国时,齐国为什么如此短视不救援呢
...灭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这五个诸侯国的时候,齐国一直没有派兵救援他们,也即抱着一种坐视不理的态度。从上帝视角来看,齐国这么做,可谓是鼠目寸光了。那么,问题来了,齐国为什
2023-04-21 14:28:00
三星s23国行发布会彻底拉到谷底
...好感,被三星S23系列手机在国内的国行发布会彻底拉到了谷底,三星商城更是引来了千人排队退货的盛况。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三星再一次区别对待中国大陆的
2023-02-22 11:49:00
齐桓公为何又一次带领这么强大的阵容攻打一个小小的蔡国
...称王,时为楚武王,也就是说他要和周王平起平坐了。在齐国通过改革逐渐强大后,齐桓公也当上了中原诸侯国的盟主,而与些同时,楚国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也变得强大了进来,与齐国形成
2024-03-21 15:35:00
战国时期的四大策略指的是哪些
...找外人干涉家事。于是,赵国拒不归还中山国,并且请求齐国出战对抗魏国。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魏惠王,于是,魏惠王要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毁灭赵国,甚至连中山国都不予理睬。于是,魏国的
2024-07-01 21:21:00
他是战国最尊贵的名士,身配六国相印合纵抗秦
...若是与秦国结盟,秦国就会肆无忌惮地蚕食韩魏,若是与齐国结盟,齐国也会削弱魏楚,若是韩国丢了上党,我们赵国的晋阳邯郸就危险了,若是魏国丢了河外那我们出兵的道路就被堵死了,楚国被
2023-06-08 10: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
鲁网4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曲阜明故城东北的周公庙。周公庙又称“文宪王庙”“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说起周公
2025-04-01 10:25:00
活动回顾|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易学导论》读书分享会于上海图书馆顺利举办
3月29日,“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于上海图书馆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岘携其新书《易学导论》来到现场
2025-04-01 10:25:00
水浒传人物志——于友善《武松·天伤星》作品
董平·天立星136cm×68cm║纸本水墨║2024年董平,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双枪将”
2025-04-01 10:38:00
金匮之盟是真是假?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他的儿子
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很多人觉得他是通过弑兄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即“烛影斧声”。但是这种观点难以解释一个事实,赵匡胤在位十六年
2025-04-01 11:20:00
金陵"浮世绘"——徐建明《燕子矶》作品
徐建明《燕子矶》作品燕子矶景区是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核心景区,燕子矶老街内外山环水绕、街巷纵横的格局,区别于南京近郊其他街镇
2025-04-01 09: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