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春秋勇士的荣誉与悲剧:晏子计杀三士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5 05:35:00 来源:戏说三国

晏子,被奉为春秋时期齐国的智者。晏子出生之年不详,可以推断的是他比孔子早生了数十年。晏子曾经与孔子相见,拿出长者的口气问孔子:“何以为政?”

孔子答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只有遵循了法度和规范,一个国家才能正常运转,才能迎来太平盛世。

孔子所主张的其实就是“恢复周礼”,这与晏子的主张不谋而合。

但是贵为齐国上大夫的晏子,对孔子却十分冷淡。不仅冷淡,晏子还在齐景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他认为像孔子这样盛装打扮,周游列国宣扬所谓的尊卑长幼、礼乐教化的儒者,不过是想通过花言巧语弄一个官儿来做做。晏子还联合齐国的大夫意图谋害孔子,事情未发而孔子逃走,回到了鲁国。

春秋勇士的荣誉与悲剧:晏子计杀三士的故事

讲晏子与孔子的这一段恩怨,只是想阐明春秋时期的文化背景。

孔子所宣扬的儒家在春秋时期吃不开,所以孔子“君臣父子”的那一套,在春秋时期实际上没有人理。相对于所谓的“恢复周礼”,春秋时期的人上至诸侯国君,下至市井黎民,更加看重的是信义和名节。爱惜羽毛,把自己的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成为春秋时期的风尚。这样的人,被称为“士”,也就是“君子”早期的另一种说法。

公元前556年,晏子的父亲晏弱去世,晏子继承父亲的官爵,受封为齐国上大夫。晏子先后辅佐过三任国君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元老,所以晏子在齐国很受人尊崇。晏子以机智过人、能言善辩闻名于诸侯,小学课本上《晏子使楚》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晏子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而且公忠体国,敢于劝谏国君,是不可多得的良臣。

但是正是这样一位历来被视为智者的晏子,却因为气量狭小,而做出阴险毒辣的小人之事。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世人都称道晏子机谋过人,不费一兵一卒就除去了威胁齐国的心腹大患。但是仔细分析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晏子“二桃杀三士”,越读越觉得其中的人性剖析,值得推敲。

春秋勇士的荣誉与悲剧:晏子计杀三士的故事

典出《晏子春秋·内篇》,齐景公手底下有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人,都是勇猛无敌,力能搏虎,闻名于诸侯。齐景公非常器重三位勇士,封他们做了齐国的大将。这三人凭借勇力,恃宠而骄,对朝中的大臣很不客气。

有一天,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坐在一起饮酒正酣。远远的晏子走了过来,三个人看在眼里,但是并没有起身行礼。要知道,晏子实齐国的上大夫,官职在这三人之上,这三个愣头青不搭理晏子,实在是老大不给面子,太不识趣了。

于是晏子对齐景公进言道:“我听说上古时期的明君,蓄养勇士是为了忠于国君,维护礼仪和规则,在内可以防止叛变,向外可以威胁敌人。国君奖赏他们,而士兵也佩服他们的忠勇,所以这些人才被重用。如今国君您蓄养的勇士,不懂得君臣之礼,尊卑之别,在内不能防止叛变,向外不能威胁敌人。这些人是国家潜在的威胁啊,不如除掉他们。”

晏子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景公知道晏子说的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人。齐景公摊摊手,表示很无奈:“这三个人,都是万夫不当之勇。要抓他们恐怕没那么容易,要刺杀他们也很难成功。”很显然,齐景公并不想处死三位勇士,因此找借口推脱。

晏子说:“这三个人不过是有勇无谋之辈,不懂得尊卑长幼之礼。”三士并非对齐景公不敬,只是对齐国的相国晏子无礼,其罪不至死。作为智者的晏子,设下了“二桃杀三士”的毒计,利用三士的性格弱点让他们自己认栽。

春秋勇士的荣誉与悲剧:晏子计杀三士的故事

在鲁昭公访问齐国的国宴上,晏子让人从桃园里摘来五个鲜美的桃子。鲁昭公是客人,齐景公是国君,晏子则是相国,三人自然能吃桃。剩下的两个桃子,赏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人。三个人怎么分两个桃子呢?只能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分配。

晏子当即说了一句:“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三士中的公孙接看出了晏子的险恶用心,仰天长叹:“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

三士已经被晏子置于进退不得的地步。春秋时期,个人把声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不接受桃子就是胆小怕事的懦夫,懦夫不配享有声誉和地位。

公孙接首先说出自己的功绩:“而再搏乳虎,可以食桃”;田开疆也说出了自己的功绩:“仗兵而却三军者再,亦可食桃”。

三个人之中,只有古冶子默然不动,缓缓说出自己的功绩:“我曾经跟随国君渡过黄河,一只大鼋咬住了国君所乘之马,拖入水中。我跳进水里与大鼋缠斗,杀死大鼋,救了国君的性命。我的功劳,难道不能食桃吗?”说完抽出宝剑,寒光闪动。

公孙接与田开疆见状同声说道:“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两人都承认功绩不如古冶子,说完把桃子放回去,拔出宝剑就自杀了。三士情同手足,结为异性兄弟,古冶子看见两位贤弟因为自己夸耀功劳而羞愧自杀,不由得悔恨交加。

两位贤弟都死了,自己又怎么能够独活呢?在朋友面前夸耀功劳,已经是不义,做错了事而不承担罪责,不敢以死谢罪,是无勇的懦夫。两位贤弟成全了名节,我古冶子又怎么能苟活于世呢?于是自刎而死。

春秋勇士的荣誉与悲剧:晏子计杀三士的故事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三士并没有做错什么,反而为齐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仅仅因为对晏子的一次无礼,就遭受无端殒命的下场,令人感叹。如果他们不是把名节看得比性命还重,也不至于落入晏子设下的圈套。

三士并非赳赳武夫,看不懂晏子设下的毒计,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三人自恃功高,已经无法破解危局。

晏子作为一国之相,而心胸狭隘,气量狭小。他除掉三士的理由是“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然而这其中有多少是出于私心,铲除异己呢?

晏子在很多历史故事中,都是以智者和长者的形象出现,但是在“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中,相对于激于义愤,爱惜羽毛而自杀的三位勇士,不见其智,徒见其奸,晏子的形象并不光明磊落,甚至与构陷他人的奸猾小人无异。

在三士愤而自杀的整个过程中,齐景公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被晏子架空,想要救自己的部下而不得。只能在三士自杀后,收拾残局。

“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齐景公以“士之礼”厚葬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在他们拔剑自杀的那一刻,他们无愧于顶天立地的真君子,以士之名,得以名垂千古;而毒设相杀计的晏子,则被定格成小人,他迫害三士之事,成为其智者形象永远的污点。

或许,在某些支持晏子杀掉三士的人看来,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是犯上作乱的叛臣。后来田氏取代了姜氏,做了齐国的主人,正好证明了晏子有先见之明,用计谋杀死了田氏一族的田开疆。

可是,为什么田开疆死了,田氏还是取代了姜氏成为齐国的国君呢?

三士之死,不过是无辜受诛而已。晏子二桃杀三士的起因,还是“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公报私仇,气量狭小的小人行径,由此可知也。

大家觉得呢?晏子二桃杀三士,算得上“光明磊落”吗?

春秋勇士的荣誉与悲剧:晏子计杀三士的故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晏子是如何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个义士的?
或许很多人都听说过“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这是一个传播得很深远的故事。齐国大臣晏子使用两个桃子,就逼死了能够与猛兽搏斗的勇士。那么晏子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三个勇士为什么自杀呢?下面小
2023-02-03 20:47:00
二桃杀三士,对齐国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
...出色的战绩这是为什么呢?晏子使楚其实从晏婴用两桃杀三士就可以看得出来,齐国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勇武的人很容易被谋士设计陷害,最后还没有立下寸功,就会因为不懂人情
2024-07-25 20:24:00
“阳谋高手”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巧妙布局
...年历史中,就出过无数阳谋高手和故事。第1则:二桃杀三士在《晏子春秋》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3员大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个个武艺高强,皆为
2023-09-24 19:42:00
他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人,手段阴险毒辣堪称春秋第一
...年后有一个人在《梁甫吟》里写道“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千二百年后有一个人在《惧谗》诗里写道“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两千一百年后有一个人在《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十
2023-05-08 14:10:00
聊聊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两句话出自梁父吟,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两句话将“二桃三士”事件判定为被谗言致死。那么被谗言者何许人?答:春秋时期齐国齐景公是也,进谗言者
2023-07-25 21:10:00
诸葛亮为什么喜欢唱梁父吟,梁父吟是讲什么的,对诸葛亮有何意义
...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把这首诗歌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走出齐国临淄城的城门,遥望城南的荡阴里(地名)。那里有三座坟墓
2024-12-03 10:11:00
晏婴仅仅依靠了两个桃子,就兵不血刃的除掉了齐国的三个大威胁
...的原因竟是因为他们太优秀了,这就是历史上的"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三士是指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他们战功彪炳,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但也因此恃功而
2024-10-20 10:23:00
揭秘二桃杀三士典故背后的智慧
...深刻的寓意,成为传承智慧的重要载体。其中,“二桃杀三士”这一典故,不仅是一段历史佳话,更是一则关于智谋与策略的生动教材。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故事背后的神秘面纱,探究其深层含
2024-10-25 19:51:00
齐相晏子兵不血刃除掉三个隐患,体现了他谋略智慧之高
...一些阴谋诡计的,最典型的一例自然就是著名的“两桃杀三士了”。当时,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个勇士,他们以勇猛无敌而闻名于齐国,被人们称为“三勇士”,很受齐国国君齐景公的
2023-05-14 12: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20 08:09:00
36幅墙绘讲述婚俗故事,聊城这个小村庄让传统古礼“活”了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其中熠熠生辉。“终身大事”这一称谓,真切传递出国人对待婚姻的庄重与敬畏
2025-08-20 11:39: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2025-08-20 12:50: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馆一楼《吴大澂固防》展区内,一件特殊的展品静静诉说着100多年前的边疆风云。这座高大的铜柱复制品,虽不及原物历史悠久
2025-08-20 15:01:00
千年一滴青州醉,此酒曾入东坡杯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潍坊报道这场时间与匠心的千年对酌,是历史与风土的无声契约。青州大地,仰天山下,狮子峪内,一滴酒藏着半部华夏酿酒史
2025-08-20 16:02:0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潍坊籍军旅作家丁一鹤撰写的《尽美中国--王尽美传》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并赠送给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教材。视频是作者讲述了撰写王
2025-08-20 16:03: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人民军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背后的故事
黄崖洞文化旅游区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作为“人民军工摇篮”,拥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禀赋:1939年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在这里诞生
2025-08-20 17:38: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踏遍武乡,追寻抗战红色足迹
近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山西省武乡县,记者随团踏上这片浸染着英雄鲜血的热土,通过实地调研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2025-08-20 17:39: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
巍巍太行,层峦叠翠,这里是英雄的土地,回荡着不朽的回响。“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一封跨越八十余载时空的家书,透着沉重的力量
2025-08-20 18:10: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迫走盐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长白山起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渤海子弟兵抗战史》连环画连载之胜利第一声——小清河打汽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抗战烽火里,渤海大地曾见证无数子弟兵执戈卫国的壮举;八十年后,一部泛黄的连环画为我们重启那段热血记忆
2025-08-20 20:1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13: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0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