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中国药谷”依托人工智能创新研发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12 06: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中国药谷”依托人工智能创新研发

——北京大兴科技赋能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端

□ 本报记者 杨学聪

“中国药谷”依托人工智能创新研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外景。(资料图片)

用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是新药研发领域公认的“双十定律”。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生物医药企业不断借力人工智能的新质力量,尝试打破这一“定律”。如今,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正在打造“人工智能+”的医药创新生态,通过提高成功率、精准度,加速新药研发进程,助力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端。

靶向精准

新药研发难在哪里?以癌症为例,如果将肿瘤比喻成一把锁,靶点是锁眼,药就是钥匙。为了找到匹配度最高的钥匙,生物医药企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去筛选、优化。人工智能与生俱来的“快反馈”,让生物医药企业发现了研发加速的可能性。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不少企业、科研院所正运用这项新技术寻找“锁眼”,打造“钥匙”。

分子结构包括功能性分子是新药发现最源头的路径。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最擅长在天然产物中发现新药。他们借助核磁共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即可解析药物复杂分子结构。将解析出的碳谱数字输入人工智能解谱系统,短短5秒钟之后,就能生成多个分子结构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小涧是解谱系统的研发带头人。他告诉记者,研发新药费时费力,将碳谱转化成结构式是研发新药的关键一步。以前专业人员需要3天到5天完成的工作,现在被智能识谱、智能搜谱、智能解谱技术压缩至短短几秒,效率的提升不言而喻。

同在该药物研究所,新药开发研究室副研究员夏杰则开发出一个小分子抗菌药物AI自动设计软件。以前,研发人员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数据,耗时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设计,如今,凭借AI技术的快反馈,这套软件不需人为干预,只要提供靶点、靶标和相应数据,2小时就能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分子。

不管是核磁5秒钟“识图”,还是软件设计的“2小时达”,都是在研发进程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既有的环节更有效率。人工智能在提高准确率上也大有可为。以前要找到一个具有成药潜力的分子,研究人员往往需要在前期合成的将近1000个分子中进行筛选;有了人工智能助力,筛选范围可以从近千个锐减至20个至40个分子,产出也是惊人的。

“现阶段,人工智能还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汪小涧说,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分子设计方法,他们已发现若干具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显著抗肿瘤活性的临床候选物,正在进一步的临床前研究过程中。他希望能通过合作实现临床数据库的扩容,提高精准度,“如果我们合成的20个分子中,有2个到3个到达临床阶段甚至成为新药,那将是人工智能巨大的成功”。

最佳路径

作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积极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医药健康交叉融合项目,持续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前沿技术在园区落地生根。

不久前,生物医药基地新添AI智能新药研发平台——“X-Gen AI新药发现与设计研究中心”,该平台由园区内企业热景生物成立,推动AI技术在药物靶点发现、药效筛选、药物分子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和管理、药物重定位等重点环节的应用。热景生物旗下两家高新药企——舜景医药与尧景基因,在AI技术助力下加速研发进程,提高研发和临床的成功率。

研究中心负责人许立达告诉记者,做创新药,新靶点的研究是关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多组学数据进行挖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治疗疾病的全新作用机制。针对发现的新靶点,“根据‘锁眼’的形状,用人工智能或生物计算的方法,描摹出‘钥匙’的样子,就是从头设计;有了‘钥匙’雏形‘半成品’,再不断迭代优化,让‘钥匙’更精准匹配‘锁眼’,这就是‘亲和力成熟’”。许立达说,“这两条路径相辅相成,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找到最合适的‘钥匙’。”

在抗体分子优化方面,他们已经搭建了一条计算辅助抗体亲和力成熟的路线,能够有效预测关键氨基酸,并利用这些预测结果指导抗体的定向突变,让他们在2个月内得到亲和力提升10倍的抗体。在AI加持下,核酸药开发效率更高,8小时即可完成核酸序列的设计和筛选。目前,舜景医药借力AI研发的首款适应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创新药已经走过研发阶段,即将进入临床。

值得一提的是,发现与设计这个新药的研究中心有干湿两类实验室。湿实验指传统的生物实验室,有各种试剂、实验操作;干实验指利用计算机的无水化操作。计算机结果在湿实验中反复验证后,在计算机上进一步优化迭代,形成人工智能进入生物制药研发的成功路径。

人工智能研发新药属于交叉学科,需要具备信息科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背景的研发人员。“我们4年前已经认识到AI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加速器,开始组建队伍,一边做研发,一边打磨算法、模型、流程。现在尝到了AI提高成功率的甜头。”在热景生物董事长林长青眼中,AI技术已经成为很多行业实现加速发展的最佳“助攻”。

夯实基础

在生物医药行业,人工智能改变的不只是创新药研发进程,更深刻影响着医疗器械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申海成告诉记者,基地已有上市产品600余个,其中一类新药4个,国家创新医疗器械15个。在医疗机器人研发领域,人工智能也在大展拳脚。

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是手术患者共同的愿望,在神经外科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患者的病灶位于颅内深部,以往手术时需在患者颅骨上打4颗到5颗钉子固定框架,且术中操作调整角度和入路存在一定限制。对医生而言,就像要求不切开“西瓜”,取出一粒特定的“西瓜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区内企业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将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影像处理技术融合,形成了神外手术机器人、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手术计划软件等多款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刘文博介绍,他们既有面向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微型导航定位机器人,用于急诊脑出血快速精准诊疗,帮医生做手术规划、路径设计,以及术中精准穿刺;也有面向更复杂、高风险的颅内手术形成全链条的微创精准手术方案,实现精准定位电极植入、微创治疗、激光消融全流程赋能。

这些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减轻医生压力,让手术更精准、高效和智能。手术机器人自带“导航系统和大脑地图”——手术计划软件一键智能融合多模态影像,实现血管、肿瘤等组织三维重建;3D结构光可在1分钟内扫描患者面部上百万个点云,将脑部真实信息与影像信息高精度配准,提供最便捷、最安全的手术路径和术中手术引导。“西瓜籽”在哪里、怎样取出“西瓜籽”,一目了然。

要让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也花了不少心思。申海成说,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正在储备和整合医药健康数据资源。引进北京市医疗器械大数据研究中心,并计划建立“医疗器械大数据共享云中心”和“医疗器械AI超算服务中心”,加快医药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进程。同时,建设北京生物信息智算中心,促进生物样本数据、临床数据和研究数据开放共享,并提供丰富的计算医学应用场景。

“数据是推进AI技术在医药健康领域加快应用的核心驱动力。”许立达说,“我们吸收借鉴前沿技术建立自己的算法流程,再依托公共数据库和企业内部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让它变得更‘聪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2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齐鲁制药高端智能加工制造中心项目完工
...检中心、高架立体库、连廊及各类配套设施。项目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现了车间、仓储、检验等多种系统的数据交互,满足了智能工厂生产过程的智能调度、精准控制、执行及溯
2024-04-05 08:03:00
...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2024)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康复机器人类别赛在合肥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35个创新优质项目展开激烈角逐。创新医疗器械集中亮相人工智能如何赋能
2024-10-29 11:16:00
人工智能专家张文宇: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性的驱动
由于GPT等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狂飙,人们开始担忧人工智能会让人类下课甚至下线吗?当机器越来越像人,人类路在何方?2023年12月2日下午,温州市中国基因药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热闹
2023-12-04 20:16:00
推动生命健康领域“链接”未来
...健康领域“链接”未来2023智算医学大会在北京大兴召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生命健康领域开拓创新插上了翅膀,多学科融合碰撞出了“智算医学”这一新型交叉学科。作为北京市生
2023-09-27 05:31:00
英矽智能何以跻身全球AI制药第一梯队
...单,涵盖58个细分行业和赛道。研发中心设在上海张江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与设计(AIDD)公司英矽智能,与英伟达、OpenAI等公司一同入选,并登上“最具创新力”生物科技公司To
2024-04-08 05:57:00
北京朝阳实施“商务+科技”双轮驱动 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全”的基础设施及资源支撑体系。重点聚焦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安全三个主导产业,朝阳区前瞻布局互联网3.0、数字医疗等未来产业。落实互联网3.0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专项支
2023-11-23 22:01:00
徐萍委员:期待AI助力上海新药研发突破“双十定律”  ​
本文转自:文汇报当药品研发插上AI(人工智能)翅膀,会有发生怎样的奇迹?今年上海两会,民建上海市委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拟提交《关于打造上海市人工智能药物发展高地的建议》的集体提案。提
2023-01-11 16:18:00
人民日报|苏州等多地抢抓机遇,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体机。”公司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刘会斌告诉记者,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自动识别,检测既精准又高效。“一体机的高效运行,又离不开成都智算中心提供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四川数聚智造科技有限
2024-03-19 04:55:00
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振兴贡献力量
...造 引领企业提质升级走进华润江中湾里制造基地(江中药谷),湖水澄碧,水鸟低翔,波光树影,一片祥和景象。江中药谷中保存着森林与湿地,野生动植物超过200种。“美得不像中药生产基
2024-04-25 07:2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商品多退少补太繁琐?小鹅通称重分拣功能上线,高效管理每一克!
小鹅发现,不少社区团购商家在用小鹅通卖生鲜时,采用的是先销后采的方式,缺少"称重分拣"的环节,销转过程低效还易出错。现在
2025-08-08 12:22:00
外卖大战背后,最直观的受益者当属消费者。数据显示,90后日均打开外卖App的频次已达3.2次,25-45岁人群贡献了82%的订单
2025-08-08 10:39:00
随着美团、饿了么、京东的官宣,这场外卖大战似乎会暂告一段落。其间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现象,也引起各方对外卖行业发展的反思
2025-08-08 10:39:00
外卖内卷,算得上今年的一个现象级话题。2月11日京东宣布入局外卖,一池春水即被搅动。美团升级“闪购”,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
2025-08-08 10:39:00
AI重塑南京钢铁产业新图景
从“钢花飞溅”到“数据奔流”,蹲点一线看“南钢+华为”元冶·钢铁大模型——AI重塑南京钢铁产业新图景南钢智慧中心内部。智能金相实验室
2025-08-08 07:14:00
竞争难度大,全球每年仅十人入选 南航博士生获国际奖学金
王立晗在实验室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南报网讯(通讯员周新华记者姜静)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元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王立晗,凭借在微波光子测量领域的突出表现
2025-08-08 07:14:00
南报网讯(记者徐宁)近日,工信部公示了首批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企业名单,全国43家、江苏7家,南京的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2025-08-08 07:13:00
从单一爆款到多元化产品矩阵 解码东诚大健康协同发展方程式
大众网记者 王丽 烟台报道在老龄化加速与健康消费升级的双重浪潮下,中国大健康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作为为国内原料药领域企业拓展大健康领域的标杆
2025-08-07 23:59:00
烟台银行数字化转型再提速 获评“数智化转型先锋企业”
大众网记者 李慧 通讯员 李东霞 烟台报道近日,由金科创新社主办的“2025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第八届金融科技管理人年会”在成都举行
2025-08-07 15:23:00
全球销量增20%,份额净增1.2pct!海尔空调郑州发布新成果
持续的高温炙烤与“以旧换新”政策叠加,让今年的空调市场格外火热。面对行业普遍面临的流量枯竭、行业内卷、高运营成本三大挑战
2025-08-07 15:36:00
强冷必然不舒适?海尔云溪“性能神机”两者兼得
长久以来,空调行业似乎藏着一个隐形难题:想拥抱快速制冷的强劲体验,就得忍受冷风直吹的不适;若追求柔和风感,又难免要和制冷效率妥协
2025-08-07 15:38:00
AI空调陷入红海!海尔空调率先主导AI空调标准领先一步
夏天离不开空调,但现在的“AI空调”是不是让你有点懵?语音喊半天它听不懂你的方言?功能按键一大堆,真正有用的没几个?宣传说得天花乱坠
2025-08-07 15:38:00
海尔空调主导制定行业首个AI空调标准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空调行业的浪潮中,市场涌现大量“AI概念”产品。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产品未能真正聚焦用户对“智能便捷 + 健康舒适”的核心需求
2025-08-07 15:39:00
医渡科技多篇高质量科研论文见刊,“产品+服务”模式成效显著
近一年,国内AI医疗头部企业医渡科技(2158.HK)在“AI for Science”浪潮中持续发力,深度融合AI技术与疾病洞察力
2025-08-07 15:47:00
营养师团队深度护航,燕教授助力经销商突破事业瓶颈
在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经销商们既面临着广阔的市场机遇,也承受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高效解决服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025-08-07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