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她是“自由的野狗”,曾让全球政要瑟瑟发抖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7-21 11:49:00 来源:看天下实验室

她是“自由的野狗”,曾让全球政要瑟瑟发抖

“作家和记者的使命并非被众人喜爱、恭维或称赞。”

撰文 | 李心怡

编辑 | 曹颖

身高一米五五,体重四十二公斤,这位身材瘦小的女性,常常被人描述为“彪悍”。

她曾长期奔波于炮火连天的战争前线,也奔走在好莱坞的名利场上和二十世纪国际政要的身边。

2023年6月29日,是这位“世界第一女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的九十四周年诞辰。在她的回忆录《我不相信神话》中,有这么一句话或许可以总结她的传奇人生:“只要我活着,我就从来不去考虑是否被他人喜爱。”

一个记者的本职工作

这位报道过二十世纪大部分战事的战地女记者,也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

笼罩在二战的阴影下,法拉奇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只有关于战争、恐惧、饥饿、苦难的回忆。很多年后,她说,这一切造成了“永远无法痊愈的伤痛”。

1929年6月29日,法拉奇出生于意大利佛洛伦萨。父亲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小的手工作坊,母亲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的遗孤。

父母虽然贫穷,但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很多书,法拉奇就睡在书房里。她回忆起来,真正对她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这是一个关于家养犬如何为了生存回归“野蛮”的故事,而法拉奇的收获是,生命是一场日复一日的战争,“我是个已经准备好在严酷的现实世界中应对成年人的女孩”。

法拉奇的父亲爱德华多·法拉奇是一名激进的反法西斯分子,他是佛洛伦萨抵抗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也是行动党在城内的军事指挥官。作为他的女儿,法拉奇也参与了反对法西斯和纳粹的抵抗运动,成为了一名通讯员。

在一次轰炸袭来时,法拉奇和父亲躲在教堂,因为恐惧,她哭着向上帝祈祷,而父亲打了她一巴掌,说:“女孩是不能哭的。”那时她14岁。从这一天开始,法拉奇很少哭泣,哪怕亲历战火,她也只是眼里含着泪水,哽咽着。

她亲眼看见无数人在战场上丧生,而自己的父亲遭到了政治迫害,被逮捕审讯,甚至面临被枪毙的威胁。但她明白父亲做的一切是有价值的。

1945年,二战结束,16岁的法拉奇放弃在佛洛伦萨大学学医,进入报社,开启了记者生涯。

最开始,她梦想着成为作家,她想要写作,而为了得到一份工作,她先成为了一名记者。这段旅程充满冒险的刺激,正符合她的取向,“冒险意味着挑战与神秘,这是人类生活当中最诱人的两个因素。

1950年,她成为《晚邮报》驻外记者并崭露头角,随后加入意大利全国性杂志《欧洲人》,也因此获得了采访许多国际名人的机会。但她似乎志不在此,1967年主动申请前往战争一线,先后报道过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中东战争等等,有八年时间,她都在越南前线。

频繁报道战争,曾有人指责法拉奇热爱战争。但对于法拉奇来说,记者应该去关注真正值得关注的事情,哪怕这让她害怕,正如她说的:“勇敢,并不意味着不害怕。它意味着尽管害怕,却仍要做该做之事。”

1968年,墨西哥发生动乱。在一场交火中,法拉奇中了三枪。士兵抢走了她身上的手表等贵重物品,然后把她丢进了堆满尸体的房间。

那颗击中腿部的子弹留下了后遗症,她走路一跛一跛的。不过回忆这件事时,法拉奇认为,战地记者被子弹击中很正常,重要的是她近距离见证了整个事件。

取出子弹后留下的三道疤痕,让她真正理解了生死,以及人类的暴虐和残酷。而她也完成了一个记者的本职工作。

法拉奇曾说,勇敢是最吸引她的美德。她确实拥有这个美德。

愤怒的野狗

“愤怒吧,做一个愤怒的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那是健康的标志。”法拉奇曾在文章中引用美国黑人女诗人玛雅·安吉罗的诗句。

她永远愤怒,一直质疑权威。

读书阶段,法拉奇就是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我活泼开朗、能言善辩,甚至不服管教,蛮横无理,我的坏脾气还经常把老师气得火冒三丈”。

她经常参与行动党集会,听许多人演讲,从而进行真正的思考。上课时,她常常会反对老师的想法。哲学课上她一举手,老师忍不住讽刺,“让我们听听这个讨厌的家伙想说些什么”。

她是“自由的野狗”,曾让全球政要瑟瑟发抖

她不相信学位。在法拉奇看来,通过考试获得的学位,和通过工作成就获得的学位是两码事。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相比依靠权威和机构的认证,她更相信具体的行动。

她对权威永远保持着清醒的认知。

这种精神可以从她那本出名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中窥得。法拉奇堪称二十世纪国际政治文化风云的见证人,作为记者,她采访过许多政要,邓小平、基辛格、卡扎菲……还有好莱坞名人希区柯克、玛丽莲·梦露等。

但鲜少有人真的让法拉奇认可。比如基辛格在她眼中愚蠢且无礼,毫无吸引力,既不从容,也不自信。

“那些围绕在我身边的受人敬仰或赞颂的男人,其实配不上那样的名望。事实上,总有一天我会证明自己比他们更勇敢坚强。”法拉奇不会对名人感到畏惧,反倒是这些“大人物”面对她会感到紧张。因为她的采访风格像博弈,犀利,甚至咄咄逼人。

采访基辛格时,她每次提到越南问题,基辛格都避而不谈,甚至发出警告,表示自己不愿谈,但法拉奇仍然步步紧逼,最终基辛格不得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来,基辛格说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是他做过最愚蠢的事。

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时,她直接说他是暴君,还当着他的面脱下了当地女性需要穿在身上的深色长袍,气得霍梅尼当场走人。

从童年看到父亲的经历开始,法拉奇的一生都围绕着对强权的反抗和对底层的关怀,而且总是立场鲜明。

“9·11事件”发生后,用写作代替流泪,情绪激动的法拉奇写下了一万四千多字的文章——《愤怒与骄傲》。她言辞激烈地批评了极权和暴政,说伊斯兰文明是野蛮落后的文化。在许多左派分子谴责美国的情况下,她赞颂了美国。

强硬的态度和犀利的表达使得大量批评涌向她,法拉奇在这篇文章发表后总会接到一些恐吓电话。

即便如此,她也选择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家和记者的使命并非被众人喜爱、恭维或称赞”,而应该去揭露真相、谴责不良现象和社会缺陷,为此,法拉奇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被憎恨、被羞辱”。

而她也一直继续走自己的路,“像一条自由的野狗”。

女人,“无用的性别”

法拉奇被称为“世界第一女记者”。性别,是无法绕过的标签。

少年时期她就期待能进入《晚邮报》工作,但当时那里并不招女性职员,“在那儿,让女性记者署名被看作异端!”法拉奇的伯伯曾在那里任职,如此说道。

不过后来,她仍然加入了《晚邮报》,当人们还在讨论女性是否可以报道战争时,她又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

由于女性面对重重桎梏,法拉奇写过一篇文章《无用的性别》,指出“世界各地的女人都以一种无用的方式活着,换个说法就是,‘错误’的方 式”。

她一针见血道:“男人的基本问题源于经济、种族和社会,但女人的基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最重要的问题源于她们的性别:女人。”

至少,法拉奇在以“有用”的方式活着。

工作是法拉奇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可以想象的是,她不会向婚姻妥 协。

童年时,母亲曾对她说:“你绝不能像我一样!你不能像我一样变成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奴隶!你要去工作!工作!走出去!走向这个世界!去全世界旅行!”

她想起母亲每天都十分忙碌,于是问,“难道你所做的不叫工作吗?”母亲回答:“不,那只是奴役。”

在法拉奇的同居经验中,男人缺乏关于生活能力的教育,往往是女人扮演一个母亲般的角色。对方的邋遢、不整洁也会影响到她,而为了自己的生活,法拉奇必须去打扫,她不愿将自己的时间都花费在这些繁琐的杂事上。

在她看来,婚姻是老古董,婚姻制度由支配构成——男人支配女人。而她不会允许自己的人生被支配。

这种想法并不因她有爱人而改变。

1973年,她去采访希腊抵抗运动领袖阿莱科斯。43岁的她与34岁的阿莱科斯相爱了。

在相遇之前,他们就听过对方的名字,阿莱科斯在狱中阅读过法拉奇的文章。“总之,他出狱的那天我们并不相识,却彼此认同。”她说自己和阿莱科斯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发生了碰撞。

他们长期分居两地,也从未领过结婚证明,但两人的关系却十分牢固。她反而觉得,两个相爱的人异地而居,才更美好。

她是“自由的野狗”,曾让全球政要瑟瑟发抖

法拉奇和阿莱科斯

阿莱科斯是她一生最爱的人。1976年,他在一场“蓄意制造的交通事故”中丧生。

“我没有因为阿莱科斯的死变得畏畏缩缩,反而强硬起来。”这个令人绝望的消息并没有让法拉奇意志消沉或是沉溺悲伤,而是激发了她心中的冷酷与愤怒。

在阿莱科斯去世后,法拉奇为他写了一本书《男子汉》。她想要为他正名,揭露他死亡的原因,乃至发出指控,因此在美国许多公开场合谈论阿莱科斯。

只是她的这些行为又引发了争议,总有人认为她是在借阿莱科斯的名字获取关注。实际上她本人已经非常有名,而阿莱科斯只在希腊有名气。

不过这段看似灵魂契合的感情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法拉奇怀孕后,犹豫的阿莱科斯提出让她堕胎,一人出一半的钱。法拉奇拒绝,但最终意外流产。

或许是怀着对腹中孩子的爱意,她花了三年时间写下一本虚构文学作品——《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从中多少能看到一些她自己的影子。

个人经历使得她对生育充满向往,她表示自己绝不会主动进行人工流产。不过她仍然支持人工流产,因为至少它提供了一个自由的选择。毕竟,战争夺走生命的数量超过流产,可是人们却能接受战争。

1971年,法拉奇确诊患有癌症。她将癌症视为自己身体的入侵者,要通过意志与之战斗。

这位强韧的斗士继续大量抽烟,即使癌症使她的肉体痛苦万分,她也选择先完成翻译自己的著作《印沙安拉》再进行手术。

在治疗结束数年后,癌症再次到来。2006年9月17日,法拉奇离世。

即使在最不幸的时候,法拉奇也庆幸自己能够来到这个世上,“最撕心裂肺的痛苦,也好过一片虚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1 14: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直言“西方挑起俄乌冲突” 英政党领导人遭“围攻”
...4日英国大选不到两周之际,极右翼的改革英国党领导人法拉奇6月21日在BBC节目中称是西方“挑起”了俄乌冲突。法拉奇称,早在2014年他就告诉欧洲议会乌克兰会发生战争,他认为北
2024-06-24 14:12:00
...《国家报》网站5月16日报道,英国脱欧党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如今承认英国脱欧是失败的。他是推动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进程中最突出的角色之一,最终成功说服多数英国人支持英国脱离
2023-05-17 13:54:00
...,遭遇重创,工党也未能保住阵地。改革党创始人及领袖法拉奇(Nigel Farage)直言,该党已“取代保守党”,成为工党政府需要面对的“真正的反对党”
2025-05-03 21:34:00
1980年,外国记者曾问邓小平:这么能干为何老当二把手?
核心提示:就像法拉奇问:你这么能干的人,为什么老是当第二把手?邓小平回答:当第二把手并没有妨碍我发挥作用。我还是能够发挥作用。本文摘自:《红墙内幕高层人物政坛风雨路》,作者:王凡
2024-08-21 13:35:00
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招生简章来了
世界名校 中亚第一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1501.学校简介学校成立于1933年,它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学校名字取自10世纪的阿拉伯
2023-06-22 11:01:00
读书 | 乔布斯害怕纽扣,希区柯克害怕鸡蛋——一本关于人类迷恋与恐惧的有趣指南
...自己的电影《群鸟》上映后不久对意大利记者奥丽娅娜·法拉奇说道,“不只是害怕—它们让我恶心。那个白色的圆东西一个孔都没有,你把它打碎,会发现里面还有黄色的东西,也是圆的,也是一
2023-02-14 21:33:00
...过去的周末,马斯克突然和英国右翼政党改革英国党党首法拉奇 “翻脸”,称“改革英国党需要一位新的领导人。法拉奇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另外,德国议会下院联邦议院选举将于下月举行。日
2025-01-06 19:16:00
...持率已滑落至第四位,甚至不敌自由民主党,而奈杰尔·法拉奇领导的、脱胎于英国脱离欧盟党的英国改革党以29%支持率位居榜首,执政党工党以22%位居第二。更令保守党党内震惊的是,另
2025-05-25 19:34:00
...布拉地区和沙卡尔格尔地区,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穆扎法拉巴德、戈德利地区等6个地点遭遇袭击,多座清真寺被损毁。袭击已造成包括1名儿童在内的至少8名平民死亡、35人受伤,另有2人
2025-05-07 18:23: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责编:刘强、卢思宇
2025-11-09 06:50:00
11月8日上午,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下一代互联网”论坛在浙江乌镇举办。面对人民日报海外网的镜头,加纳教科网董事长,被誉为“非洲互联网之父”的尼·奎诺表示,在互联网发展的进程
2025-11-08 15:59:00
台风“海鸥”已致菲律宾204人死亡 109人失踪
△菲律宾宿务省发生洪水灾情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消息,截至11月8日上午6时,台风“海鸥”已经导致菲律宾204人死亡,109人失踪
2025-11-08 15:21:00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首席检察官办公室7日发表声明,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37名嫌疑人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涉嫌在加沙地带犯下“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
2025-11-08 13:47:00
秋风扫尽落叶,万物悄然收藏。11月7日,立冬,这天起冬季正式拉开序幕,人们如何迎接冬季的到来,有着怎样的期待?记者走上街头
2025-11-07 20:02:00
11月7日,“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进博之夜·全球好物享购中国”活动在京举办。17国驻华使节齐聚京东总部,参观国家馆展台
2025-11-07 21:37:00
“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活动11月7日在北京举办。匈牙利驻华使馆二等秘书邵凯婷(Sogor Katalin)做客京东全球购直播间。责编:李驿达、张霓
2025-11-07 21:38:00
“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进博之夜·全球好物享购中国”活动11月7日在京举行。17国驻华使节齐聚京东总部,参观国家馆展台
2025-11-07 22:10:00
11月7日,“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进博之夜·全球好物享购中国”活动在京举办。17国驻华使节齐聚京东总部,参观国家馆展台
2025-11-07 22:41:00
11月7日,“驻华使节中国行·走进京东——进博之夜·全球好物享购中国”活动在京举办。17国驻华使节齐聚京东总部,参观国家馆展台
2025-11-07 23:12:00
据新华社消息 由中国企业制造的双层列车日前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亮相,将用于维也纳与萨尔茨堡两座城市间客运铁路运营。这是中国制造双层列车首次正式投入奥地利客运铁路系统
2025-11-06 09:02:00
中国网11月6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5年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英国外交大臣库珀通电话
2025-11-06 23:46:00
中国网11月6日讯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将于11月13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有关安排和中方期待
2025-11-07 00:49:00
当地时间11月6日,韩国蔚山一处大型建筑物倒塌,或致6人被埋。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 陈美伊二审 杨韬三审 闵捷
2025-11-06 2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