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败类,却被日本赞为“救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14:07:00 来源:戏说三国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败类,却被日本赞为“救星”

硝烟滚滚,火浪冲天。子弹的尖叫声划破天空,炮火的轰鸣声响彻云霄。明朝海商,走私火枪,传入日本,没曾想调转枪头又指向了明朝大都,从此,明朝之国,无一时可敌倭寇。

从海商到海盗,也许可谓追寻利益,可为一己私利将枪炮走私至日本,让日寇残害中华同胞,便可为“中国败类”。

形势所迫,下海经商

1501年,也就是大明弘治十四年,在徽州的一个徽商世家降生了一名男婴,这便是“汪直”。他从小聪明机智,重情重义,身边总是围着不少孩子。根据史料记载,汪直母亲在分娩前梦到了陨石落在自己的怀中,生下汪直后更是在农历四月天降瑞雪。当时的同乡都认为汪直绝非凡人。

也确实如此,幼时的汪直不爱读书,没有求取仕途之心,无奈之下,只好走上了商贾之道。也正是如此,汪直凭着侠义精神和谋略结交了不少朋友,可惜他贩卖私盐的生意经营多年也没见好转。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败类,却被日本赞为“救星”

当时的明朝正在实行“海禁”政策,私人商船不得下海。可当时的海外贸易需求过高,明朝又通过“朝贡贸易”代替私人贸易以巩固“海禁”政策。经商多年的汪直从这里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为了赚钱,他和同乡开始造私船,走私路,带着一批违禁物品历时三年到达了日本。

当时的日本正与明朝因争贡的事闹得关系紧张,汪直的货物来的正巧,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汪直也因此积累了巨额的财产,还受到了当地的大豪族松浦隆信家族的支持,成为了他们的座上宾。既有了钱财,又有了大佬的支持,汪直便扩大了自己的走私范围,日本、中国、东南亚等海上贸易都有了接触,因此很快便成了雄霸的土豪,慢慢的便从一介平民变成了小有势力的走私贩。

为谋私利,走上海盗之路

后来,因为海上形势变化莫测,商船接同伴而行,明朝政府又加强了督查走私船的政策,汪直便加入了自己老乡许栋的海盗集团,大肆走私货物,抢劫商船、渔船,在期间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败类,却被日本赞为“救星”

虽说后来许栋被政府消灭,汪直没了靠山,但凭着汪直的重情重义的性情,在海盗集团里威望极高,他迅速崛起成为了新的海盗集团领头羊。后来经过他高超的谋略,与官军配合干掉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最大的海盗头目,在明朝官员的默许下,他开始了梦寐以求的贸易自由。

再后来,汪直的海盗团体开始在江浙闽粤沿海地区为非作歹、烧杀掳掠,抢夺明商货物,扣留明朝贸易对象和货物,杀害反抗他们的明朝商人志士,以此要挟明朝廷开放海禁,给予他可以自由贸易的权利,可以说,他们将海盗的残酷手段用到了极致,令明朝百姓深受其害。汪直占据定海,收拢剩余的海商、海盗、并且吞并一些小的海盗群,很快他便成了东亚,东南亚的“海上霸主”,自称为“净海王”,后又以宋为号,自称徽王。

造福日本,成为日本儒商

在日本,汪直的地位很崇高。

如今在日本的长崎还有一个汪直的雕像:一身中华民族的传统衣衫,束发戴冠,左手扶长剑,右手向前方挥手示意。如此宛如智者般的形象展现了日本人对他的尊敬和爱戴。甚至还有12名日本人来到中国汪直的家乡安徽省黄山市为他修了汪直墓。

虽然后来遭到了两名大学教师砸毁,也足以看出汪直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败类,却被日本赞为“救星”

日本人如此敬重汪直主要是因为他对日本在经济、军事、文化上都做出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巨大贡献。

当时的葡萄牙人中流传着马可波罗笔下的黄金之国,为了寻找这个地方,辗转到了日本,却在种子岛遭遇了当地武士的禁锢遇,是汪直带着三名葡萄牙人并自己作为翻译与当地的武士进行谈判将他们救了出来。

由此,汪直和葡萄牙人成了铁哥们,葡萄牙的很多货物都很便宜的卖给汪直,并且当时葡萄牙人都喜欢中国的陶器和茶叶,可惜他们的资金不够,只好拿枪和汪直交换,而又唯恐汪直不收,因为当时还没有商人敢走私军火,所以就将价钱降了又降,日本又正值内战,并且日本国内并没有手枪这样的高杀伤力的近代武器,所以汪直将火枪高价转手,将价钱提高十倍不止的卖给日本,以此谋取暴利。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败类,却被日本赞为“救星”

这是比大刀长矛更加称手的兵器,当然是遭到日本官僚的疯抢。在汪直的订单中,各个诸侯大佬都是客户。

日本大豪族们将枪买来,让手下工匠进行仿制,制成了后来的日本枪炮,并且迅速传遍日本。由此日本也提早进入了近代化火器时代。在半个世纪之后,日本也正是用此给中国明朝惨痛一击,明朝也因此对日本更加没有抵抗的力量。

名败身死,却依然祸害旧国

对于汪直这样大规模的海盗集团,严重威胁到了明朝政府的海上贸易以及周边海域的控制权,由此明政府开始镇压。可惜汪直实力太强,几次武力镇压,明朝政府均不敌汪直,无奈只得用

招降之计。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败类,却被日本赞为“救星”

浙江总督胡宗宪出面引诱汪直,表示重用汪直手下,并到处散布说汪直不是反贼,以示宽厚和友善。由此,汪直中计,信以为真,在1557年即嘉靖三十六年率庞大船队和数千部下从日本海来到舟山准备和外商互市。最终落入胡宗宪包围圈,孤立无援,惨遭扣留。在1559年,汪直最终以叛国罪被斩首示众。

然而让人难以控制的事便是在汪直死后,海上无霸主,所以又冒出了不少海盗团伙,包括他的残余旧部也投入了福建一带的海盗,直接加剧了嘉靖末期的东南倭患。

汪直于日本是“大明国的儒商”、“救星”,而对于中国而言,他便是一个“败类”;火枪的传入,让日本结束了只有冷兵器的时代,也加快结束了日本的内战,具备了现代化的军事能力,慢慢展现了日本对于扩大领土的野心。后来明朝又爆发了援朝之战,以及倭寇入侵,乃至后来的侵略,日本都用枪炮面对着中国,间接的可以说日本人用汪直传继的枪炮,狠狠的重挫了中国军队。

汪直是明朝时期的败类,却被日本赞为“救星”

也许汪直成为海盗可以说是因为明朝政府闭关锁国所逼,但是他毫无国家自尊心,忘记中华之义,依附日本豪族,抢掠明朝商船,杀害沿海百姓,还将火枪引入日本,上干乎国策,下遗毒生灵,本就是中国败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6 14: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宋朝时期没有倭寇,而明朝却存在“南倭北虏”的问题?
很多历史爱好者将宋朝称之为“弱宋”,将明朝称为“刚明”,意思是宋朝军事软弱,而明朝敢于和外敌硬刚。但是,两宋虽然始终被外敌压制,但是倭寇却没有在宋朝出现,而明朝却存在“南倭北虏”
2023-02-01 20:25:00
倭寇为祸明朝中期40年,嘉靖倭乱的真相是为什么?
明朝也不是一直有倭寇,明朝的倭寇之乱就两个时期:开国时期和嘉靖时期。◆朱元璋开国时期的倭寇是怎么来的?当时日本内战,大量战败方的狼人、武士外逃做了海盗。而明朝之边,张士诚、方国珍
2023-01-18 12:42:00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倭寇,倭寇又是什么朝代开始骚扰我国的?
你以为明朝才有的倭寇?不,早在十三世纪的时候,倭寇就已出现袭扰我东南沿海。在明朝时期,东南沿海的倭寇一直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从明初到明末都搅扰不断,让明王朝伤透了脑筋,而这些倭寇,
2023-10-24 17:37:00
明朝时期肆虐的倭寇,为什么清朝时期突然消失了?
...与汉人相勾结,频繁侵扰我国的沿海地区,这样的情况在明朝颁布海禁政策之后更加严重。由于倭人横行,让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虽然明朝也尽力驱逐外患,但也是治标不治本,打跑一批又来一批
2023-01-26 20:46:00
此人战场上杀人如麻,可在家却是一个“妻管严”
明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将,包括常遇春、徐达、汤和等人,这些人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此时的明朝刚刚平定江山,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王朝。朱元璋在历史上建立了最后一个汉人的封建王朝,这就是明
2023-05-14 17:54:00
明朝时期倭寇肆虐,为何到了清朝倭寇就消失了?
...璋在应天府建立了大明,从此开启了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虽然对外实行的是“天子守国门”,但是有明一朝始终有两大对手挥之不去:一个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这是中原王朝的老对手,汉朝、唐
2023-04-29 10:55:00
...官僚照片三、招抚琉球的目的洪武四年(1371年),由于明朝招抚日本的计划受挫,才转而招抚琉球。在明朝之前,只有隋朝和元朝与琉球进行了直接交往,但琉球都拒不来朝。朱元璋为何在不
2022-12-30 12:05:00
明朝时期真的有闭关锁国吗
...到清朝时期,但是其实锁国的可不仅仅只有清朝。我国在明朝时期也曾经有过锁国的政策。日本在一些时期也曾经出现过锁国,只不过这三者中最不明智的就是清朝时期的锁国政策了。首先我们来说
2023-05-19 21:44:00
...,日本一直在蛰伏,并没有再次与中国进行大规模碰撞。明朝时期的侵略。白江口战役后,蛰伏了一千年的日本,认为自己又行了,便开始了新一轮的侵略,打算通过朝鲜半岛入侵中国。明朝派遣军
2024-07-05 13: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