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在上海,收到家乡年味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21 06: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在上海,收到家乡年味

袁念琪/张慧

在上海,收到家乡年味

嵊州市甘霖镇殿前村边的小乌溪江畔,村民们在忙着晾晒榨面。 视觉中国供图 嵊县:江南第一面

■袁念琪

春节假期结束,大批返程的汽车后备厢中塞满了各种家乡土特产。这让我想起,五十多年前,一到过年,我总是能收到从嵊县老家寄来上海的年货。

小时候,我跟外公到思南路邮局取包裹,回家拆开土蓝布包和白布包做的包裹,里面多是“三件套”:零食是花生加山芋胖,点心有年糕和榨面,硬菜为糟鸡糟肉。在计划经济年代,上海的年货按大户小户配给,但量少,花生小户只有半斤;不管大小户,冰鸡冰鸭是二选一,选了鸡就不能买鸭。家乡寄来的年货虽不多,但质量好,有些还是上海没有的。

我最欢喜的是我们喊“长生果”的花生,那是嵊县特产小红毛,现在也有人叫它“小京生”。它体瘦苗条,类似我学书法里的瘦金体;一般花生如肉鼓鼓的颜体,一颗可抵它两颗。小红毛个小却果肉饱满,入口略甜,一咬脆响。寄来的花生与山芋胖混在一起,两者比例是花生少于山芋胖,我和妹妹都是先挑花生吃。

花生金贵是因产量少,产量少是因种得少,能吃到实属不易。浙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嵊县位于四明山区,更是田少;那时强调“以粮为纲”,经济作物靠边站。我下乡当知青的星火农场地处杭州湾畔,土地多是滩涂淤涨成陆。师傅说这沙地最适宜种花生,但场里没种。

山芋胖与花生相比虽没占C位,其实也蛮好吃。山芋胖就是山芋干,但它又不是完全的山芋干,而是源于山芋干而又高于山芋干。听家乡的亲戚讲过山芋胖的制作:先把山芋洗净、削皮,切块,放入锅中水煮。熟后捞出,放入盆中捣成糊状。掺入黑芝麻和切成丝的橘子皮干,搅拌均匀。然后,把山芋糊舀到木板上,敲平摊薄成一张山芋饼,再放到竹匾上晾晒。到山芋饼快晒干时,拿剪刀剪成菱形或长方形的山芋片,硬了剪起来吃力,一般剪成厚薄3毫米左右、长4厘米、宽1厘米的样子。

在老家,也只在逢年过节开炒山芋胖。在铁锅里放入粗沙子,待沙子热了,倒进山芋片。判断是否炒熟,一要闻到香味出来,二要看颜色从暗灰变成褐黄,三要变得松脆。有意思的是,山芋片炒着炒着就会这里那里慢慢地凸起来,鼓起大大小小的泡,好像谁在里面吹了气,把表面变得高高低低。山芋片也由此变成了山芋胖,想来这就是“山芋胖”名字的由来吧。

嵊县来的年糕与上海配给的不同,上海的是厚1厘米的娇小条状,嵊县的高七八厘米,像块厚实的大理石。那年糕铁硬似石头,家里切菜刀一刀下去,只能留下一道白印。家里无大缸把大块年糕浸泡变软,只好请隔壁单位食堂阿姨帮忙,把年糕搬上树桩般的砧板,挥起如“黑旋风”李逵板斧样的斩肉刀,这才把年糕分解拆零,由大化小。

吃年糕前要先用水浸泡一夜。说来也怪,浸泡后的年糕变得柔软,仿佛灵秀柔美的越剧附体,切起来顺心如意。这年糕无论做汤年糕还是炒年糕,吃在嘴里十分软糯,不输宁波年糕。想想也正常,嵊县属绍兴,本来就是宁绍一家亲。吃汤年糕,我儿时欢喜汤年糕里放点糖,觉得比青菜肉丝汤年糕好吃。但我的最爱还是炒年糕,放黄芽菜肉丝笋丝或菠菜肉丝,它与荠菜肉丝是黄金搭档,炒年糕中的极品。

年糕不是老家独有,而榨面则是嵊县历史悠久的特产。早在前清时已名声在外,人称“江南第一面”。雪白细长的榨面,一盘的大小与一个葱油饼差不多,一个个榨面叠加起来,装在竹篾编的长笼里。不但扮装清秀,骨骼也清奇,一根根晶莹剔透,蓬松的表面带着朦胧的光泽。榨面的原料就是普通晚稻灿米,由米成面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历练。浸后磨细压榨发酵,搅拌成稞煮,待冷却后制成面,煮后再冷浸;然后盘成圆状,摊摆在竹匾上,置放于阴凉处风干。

外公和姆妈做榨面基本是煮,炒面极少。米做的面条味道胜过麦做的。在老家,榨面是产妇坐月子时吃的点心,在榨面里打鸡蛋、放鸡汤,视为补品。

家乡来的糟鸡糟肉,不仅要上家里的年夜饭,还要招待来拜年的客人,它是一道别有风味的硬菜。嵊县的糟鸡糟肉不同于在上海吃到的糟货。

在上海,平时吃的糟货都是糟卤浸腌的。糟卤过去用的是色黑如墨的太仓货,按袁枚说法,“糟油出太仓州,愈陈愈佳”。现在糟卤多为本地产,色浅似琥珀,自家做买现成瓶装,一些老店名店是自制清糟浑糟。嵊县用的是干糟做法,不带“滴滴答答”的糟卤,用的是做酒留下的酒糟。像做叫花鸡那样,把白斩鸡、白切肉用酒糟裹得严实。糟得是入肉三分,香浓扑鼻,令肉鲜美得别有一番滋味。我身边吃过这样糟货的人不多,带给朋友吃,吃了都说好。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年货越来越丰富,票证和计划配给也退出历史舞台,老家也不再寄包裹到上海了。多少年过去了,家乡的年味在我舌尖久久回味,在心底永不散去。

庐江:胭脂小红头

■张慧

返乡过年,回城的行李箱几乎被长辈们塞下了一整个“老家”,比来时还“胖”了一圈:咸货、干货、水果、米面、茶叶……各式特产延续着热闹年味,压箱底的糕点则负责心口甜蜜之外,更博个好彩头。在江苏和安徽等地,正月出门的行李箱里常装着白云糕,意思是“步步高”;到了安徽中南部,合肥庐江人家偏爱的糕点里,必然少不了几篓小竹篾兜着的“小红头”,意寓“红(鸿)运当头”。

小红头是什么?一种只能在庐江见到的特色传统名点。拇指大小的洁白糕点,形似石榴花,每颗的收口处都顶着一点胭脂红,因此得名“小红头”。单单这么描述,只能勾勒出小红头的形,它的本质,是一种对米和面逆向运用的巧思,一次反其道而行之的成功实践。

庐江县古时称“潜川”,今天隶属安徽省会合肥市,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建县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自古就是粮仓重地,加上地处皖中南部,这里既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稻米”情结,又有豪迈民风。南北交融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即对米和面的综合运用。

比如面条,通常的认知里多以小麦粉制作,到了庐江,却成了每家每户常吃的“米面”;北方以面粉揉面、擀面皮包成的饺子,在庐江则有自产的籼米磨粉做成的“米饺”——小红头,归根结底是一种烧卖。不同于普通咸口烧卖以糯米为基馅,庐江的小红头又叫“油糖小烧卖”,皮里包着的馅料基底不是糯米,而是大馍面。

清代著名食谱《调鼎集》里的“油糖烧卖”,许多人都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答案或许可以在庐江的“小红头”里寻见。要知道小红头又有名为“油糖小烧卖”,做法是取高筋面粉、酵母和清水拌匀,盖上湿布发酵后加碱,反复搋揉,入笼蒸熟成“大馍”,也就是白面馒头。

“不是要做烧卖吗?怎么做起馒头来了?”到了这一步,可能会有人发出疑问。如果他带着疑问继续看下去,就会发现这馒头皮还要被撕去不用,只留馍心切成碎屑,加入新鲜猪油、干桂花、金橘饼、红绿丝、核桃仁、豆粉等搅拌均匀,如此小红头的馅料就已调成。再用面粉混合适量温水、精盐,拌和均匀,揉搓成条,掐出一只只小面团。面团继而擀成直径6厘米左右、皱边的圆形,小红头的面皮也就成了。一张面皮包入馅心8.5克,收口捏成石榴形,高不过一寸,整齐码成一笼,上屉旺火蒸七八分钟即可关火。之所以能如此精确,是因为小红头早已入选“安徽省老字号”序列和安徽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1992年的《中国烹饪百科全书》里,它的制作工艺就已经有了“尺子”。

油、糖、脂,在高温里融合贯通,“油糖小烧卖”的内馅弃油腻的糯米不用,转而选取能吸油、嚼起来又有轻微颗粒感的馍馅,是它区别于一般烧卖的最大亮点。不同于北方烧卖个大敦实、咬一口满嘴流油,蒸熟出笼的小红头,精致小巧、白润透亮,氤氲中散发出淡淡的面点甜香。最后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是用毛笔蘸食用红色素,在每颗小白团的顶端点上一抹红。颗颗顶着红运的小红头由此即成,惹人怜爱。

许多南方糕点的来历都要攀个“皇亲国戚”。最辛苦的莫过于乾隆皇帝,回回下江南,回回带货;还有慈禧也不容易,仓皇出逃一次,路上随便吃点啥饱腹,都要被“惊艳”一番。庐江小红头的出身气质与众不同,它是从金戈铁马里走出来的食物,也又一次印证了南北饮食文化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代淮军名将、庐江人吴长庆奉命出征、率部前往平定。吴将军所部多为江淮子弟,朝鲜一日三餐以麦面食为粮,让这些南方的子弟兵难以适应,饮食上起了思乡之情。于是吴长庆请军中厨师、同是庐江人的陈长亮用面粉做些家乡口味的体己食物,犒劳官兵。后者精心策划,创造出了这款极具江淮特色的“烧卖”——“油糖小烧卖”。“油糖小烧卖”是吴将军餐后常见的点心,也常被吴将军与部将、军士同享。班师回朝时,吴长庆将其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在顶端染上一抹红色,称其“小红头”,小红头从此登上大雅之堂。退伍后的军厨陈长亮回到家乡庐江颐养天年,在老家开了一家“油糖烧卖”,小红头从此成为当地百姓的点心小食,走进千家万户。

据说正是作为贡品进京时,小红头有了别具特色的包装:将蒸好的小红头轻轻翻倒在案板上,冷却后用细竹篾篓包装。小竹篾篓高不过一拳、底径大小不过一个掌心,竹篾里以红薄纸内衬,一小篓固定装22只小红头,两篓子为一对。几对小篓提溜成一串,提在手里轻巧别致,如一串红艳艳的小灯笼。再联想到别致的竹篾篓包装里,是一个个拇指大小、头顶红云的小红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年节食物与馈赠佳品。

得益于现代保鲜技术,如今来庐江,无论在小吃摊还是酒店,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传统小点小红头。早餐时来一笼新蒸的小红头,柔软香甜、细腻无渣。在街头小吃摊上,小红头被串成像糖葫芦那样的一串,炸成金黄色,外壳酥脆,内里软甜。当地的餐馆和人家,常常还以小红头入菜,小火油煎或炒后装盘,油糖滋润、味美爽口。

在奶茶和快餐店开满商业步行街的家乡,小红头仍默默存在着,人们一遍遍地制作和品尝它,犹如拥抱这里一日日的阳光雨露和日常生活,甘之如饴,并始终相信——“红运当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美丽乡村年味浓 人财两旺迎新年庐江“农舍总部经济”实现“三变”,为农村聚人气、聚财气◤“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合肥农村年味渐渐浓了起来。返乡人收拾行李回乡
2023-01-12 00:13:00
来庐江 过大年 泡温泉 合肥(庐江)第十四届年味温泉养生季启动
...日电(记者赵越)1月10日,记者从合肥(庐江)第十四届年味温泉养生季(简称“年味温泉养生季”)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传统节庆活动,今年年味温泉养生季将于1月10日—2月24
2024-01-10 17:44:00
新年有机致最爱,金典携手小红书带来沉浸式有机新春体验
...在高铁上归家心切的游子身上,随着年关临近,风里的“年味”也愈发浓郁,在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小红书上,小红薯们对于新年的讨论也越发积极。截止目前,小红书站内“新年手工”、“新年贺卡
2023-01-18 16:37:00
...作社签订供销合同已经3年了,“卞庄”山芋备受南京、上海都市圈市民们的青睐。通过流转村民的土地,今年已种植近500亩山芋的卞庄青年张文祥是明光橡树陈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领头羊
2023-01-04 15:58:00
行“路”江淮| 一条“庐南川藏线”,串起乡村振兴好风景
...多年的种菜技术,蔬菜自然不愁销。两年前,老李还身在上海。20世纪90年代,虽从农校学了一身种菜本事的他,却无用武之地,只能与妻子背井离乡奔赴大都市,靠种菜营生,一干就是30多
2024-03-31 10:33:00
让后备厢装满“双向的爱”
...后备厢大赛”中晒出的,都是满满的母爱。如从合肥回到上海的“肉丝”(化名)说,作为合肥人,糯米圆子、山芋圆子、蛋饺等必不可少,家人这次也为“肉丝”备了不少,都是自己亲手做的,放
2023-01-28 00:13:00
安徽庐江开展“才聚庐江,智创未来”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
...省“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要求,激发庐江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回馈家乡的动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庐江就业创业。2月19日,庐江县开展“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活动现场。庐江团县委供图
2024-02-21 17:17:00
年味中看见“繁花”淄博
...日报上海广播电视台长三角之声主持人“长宁楠小姐”:年味中看见“繁花”淄博□本报记者 苏利民一部热播的电视剧《繁花》让浓郁的沪上风情频频刷屏,又甜又嗲的“汪小姐”也深深植入了人
2024-02-18 04:18:00
岭上“耕”出新天地
...通过十余年打拼,如今“卞庄山芋”已走俏江苏、浙江、上海等都市圈,畅销皖东,张文祥成为当地名闻遐迩的“山芋王”。看着结满硕果的山芋,张文祥笑着说道,今年种植的440亩山芋产量估
2023-10-09 00:1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