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1 21:30: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宦官专权扰乱朝政,最严重的当属东汉、唐、明朝。但有一个朝代例外,那就是宋朝。

说起宋朝的宦官,我们可能都知道童贯。此人可能是宋朝唯一一个扰乱朝堂的坏太监。但事实上,这个人真的一点都不像太监。他留着胡须,睿智威武,常年带兵外征,屡战屡胜。

其实,和东汉、唐、明三朝相比,宋朝宦官的权势并不比他们差。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将军,因此对武将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他以酒释兵权的方式夺回了数名将领的兵权,并大刀阔斧改革军制,将将军的权力下放给文官。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终于没有将军敢造反,也没有力气重蹈黄袍覆辙。

那么,宋太祖对公务员放心吗?也别担心。为防止文官群体,宋朝放开科举制度,增加录取人数,放宽录取标准,提高录取者待遇,广泛吸纳人才。

以前科举考上了,还要考完吏部的科举,才能任用。但是,宋朝废除了科举。只要你通过了科举考试,你就会被分配一份工作。就算暂时发不出去,也照样发工资,而且还是很高的,铁饭碗。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也就是说,宋朝培养了大量后备官员,随时可以补充。竞争压力大,谁也不忍心谋划,大家都一心为赵嵩官家服务,唯恐丢了饭碗。

同时,宋代还创设了独创的官职制度。官员一般有两种称谓,一称官,一称使,是派遣的,有的官员还有“帖”的称谓。“官”只是说他能领到俸禄,穷了或者有工作,他就有了实权。使命是派遣,也是真正的工作。只有当你有一份真正的工作,你才有实际的权力。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举个例子:在唐代,中书门下两省总督中书令及其侍从都是丞相,不用问,但到了宋代,要“平事”与中书门”。更何况,如果中书令不至于“判中书省事”那么糟糕,那他连中书省的事都管不了。同理,只要有这样的差遣,官品再低,也能管得了。

如此官职分离,让朝廷内外大量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官员,但除非皇帝下令,否则不顾职责。《宋史·职官志一》曰:“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以别官判。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他们的立场很常见。“

虽然这导致了很多官员无事可做,同时也有很多事情没人在做,各级政府层层叠叠,叠床盖房,组织空前庞大,但直接掌握用人大权,对皇帝十分有利。他可以随时提拔地位低但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也可以随时更换不称职的人。谁敢不听话?

所以,文官集团是不敢犯错的。将军没有权力,文官的权力也受到限制。那么,力量在哪里呢?

在皇帝的手中。谁最接近皇帝?太监和外戚的后宫。但是,宋朝的外戚后宫权力也受到限制。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宋朝规定,外戚只准“侍奉朝廷”,享富贵。(中书、枢密院)职务。女皇后也是如此,不得干涉政治。

文官、武将、外戚、太监都没有了,或者权力被限制了,只剩下太监了。所以,宋朝宦官的权势很大。道理很简单,权力集中在皇帝手里,宦官是离皇帝最近的,也就是离权力中心最近的。皇帝不可能行使全部权力,部分权力难免会被稀释到宦官手中。

那么,宋代宦官具体有哪些权力呢?

最重要的权力是参军和监军。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宋代宦官广泛参与军权实属罕见。据《宋史》记载,北宋43名太监中,有18人掌管军事,有带兵打仗的经历。

宋朝宦官不带兵打仗,但也广泛参与军政活动,负责督军。43名宦官中,有6名宦官被明确记载为能监军。此外,宋代太监还可以监视百姓和百官。可见宋代宦官的势力不小,甚至很大。但为什么我们很少听说宋代宦官专权和祸患呢?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宋朝的宦官组织,当时叫内务府。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内务部是宋代宦官的总机构,另设内务部,统辖亲信宦官。

《宋史·职官六》曰:“内务府与内务部并称前省与后省,与内务部尤亲。禁仆期间,侍奉调戏亲近者者,分属内省。在恭师宫,负责打扫卫生,侍候杂货的,隶属于内务府。”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宋朝限制宦官权力的具体措施。

一是宋朝严格限制宦官数量,防止宦官集团壮大。

鉴于前朝的教训,宋朝开国之初,在制度上就对宦官的人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以防止宦官权势过大而难以控制。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北宋开国之初,宋太祖规定宦官人数不得超过50人,到了宋太宗时有所增加,并规定内廷侍从人数是180人。但是到了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的愚昧,太监的人数增加了,一度达到4000多人。尽管如此,与晚唐、后唐、南汉时期数以万计的宦官相比,北宋的宦官群体并不多。

北宋以后的南宋,对宦官数量的控制也很严格。总之,和宋朝有点不一样,对太监人数的限制一直比较严格。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同时,宋朝严格实行宦官养子制度,断绝了宦官的思想。

二是设立有别于文官集团的官衔制度,使他们不与士人混淆,严禁宦官干预政事。如有违反,处流放两千里或驱逐出境。宋代最高官赏是“留守”,平日只是“扫地”。比如太监到了一定的官位之后,就会被遣送出宫。

宋代内务部宦官的爵位有都直、都直、副都直、参议、内洞头太守、内西头太守、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内务部宦官职衔有左办都直、副都直;右班督支、副督支;谋士、内洞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氏店头、内氏高品、内氏高版、仆人黄门等。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宦官高官称有内客典使、延抚官使、宣政使、宣庆使、昭宣使等。钟伟、龚伟博士等

三是宋朝严禁宦官与文官交往。这就避免了宦官与文官之间的勾结。

总之,为了防止文臣、武将、女皇后、外戚、宗室、宦官六类人的专政,宋朝廷制定了一整套集权的政权、军权、财权、司法权等制度。故宋朝听说宦官有难。

宋朝宦官权力极大,为什么很少有宦官专权祸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2 0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统治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太监乱政的现象
“宦官乱政”问题在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史中始终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它的出现对历朝历代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如范晔所说宦官的“败国蠹政之事,不可殚书”,即使强如汉朝,盛如唐朝,都
2024-10-18 12:51:00
...还有一个人常伴顺治身边,此人就是吴良辅。吴良辅是个宦官,年龄、籍贯均不详,只知道他在清军入关不久后,就成了顺治帝的贴身太监。但是,可能由于多尔衮擅权,吴良辅在顺治亲政之前,史
2024-06-25 18:37:00
满清为何没有出现宦官干政
明朝的衰落就和宦官从政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清朝也是充分认识到了这点,就出台了了一些政策防止宦官干政。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厉害的宦官,做到权倾朝野一辈子也算值了。但宦官也有着很强的人格缺
2023-04-22 16:20:00
为什么清朝没有宦官乱政的问题
...万世开太平的诸子百家的读书人,还有着其痛恨的对象—宦官。作为古代中国政治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宦官这一皇室家奴却曾多次祸乱朝纲。宦官,也就是许多人认为的太监,这一类人是指古代
2023-05-13 16:07:00
康熙继位后立刻诛杀了大太监吴良辅,是为了掩盖其生母的丑闻吗?
...的吴良辅就净身入宫当了太监。明朝有内十二监,都是由宦官管理,十二监总领事叫提督太监,位居四品。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像刘瑾、魏忠贤都出身司礼监。除此之外还有四司八局,总
2024-08-11 11:46:00
秦朝末年,赵高大权在握,指鹿为马,开启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东汉、唐朝末年、明朝末年,宦官都是朝堂上最强大的势力之一。然而,有清一朝,却极少有宦官干政的事情发生,究其原因,这和孝庄曾
2024-05-30 06:33:00
宦官在历史上的多重角色
太监也叫宦官、寺人,这些称呼在古代都是官职,指的是在王宫或皇宫中为诸侯王或者皇帝管理宫中杂务的男性侍从,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些称呼已经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中国历史上的的春秋时期就
2023-10-04 18:15:00
为什么清朝的宦官强势不起来
在对比明、清政治时,很多人都会提到清朝没有宦官乱政。这种观点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说对是因为清季大部分时间里,宦官没有现身于政治舞台;说不对是因为在入关的头十几年里,宦官权势并
2025-03-03 10:53:00
古代宦官为什么能够走上权力的顶峰?
古代宦官天生就是低人一等的。他们之所以低人一等,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构成:一是他们奴隶的身份。二是他们残缺的身体古代奴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战俘,二是罪人后代。从这里可以看出,
2023-08-12 17: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