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互免”,也是互勉
◇尘世写真
朋友老王,2023年喜事成双:一是光荣退休,二是女儿大婚。先后两场宴请,仪式感满满,不过,近距离观察发现,老王说得最多的其实是另外两个字:不收。
参加生日宴,尤其婚宴,人情往来惯例,都是要随礼的,大多是礼金,而且越随越多,越随越大。但当老王操办自己的六十寿宴,女儿的新婚喜宴时,决定不收人情,他不想再在人情的漩涡里继续扑腾。所以,那天女儿婚宴开始之前,他和爱人便与来宾推推拉拉数百回合,同样的拒词说了五六七百遍:不收,不收,谢谢!那些平时交往密切的领导、朋友,他还要附带几句言辞恳切的、令对方心悦诚服的解释说明。其实,在女儿女婿新婚晚宴的请柬上,他早已用加粗的文字发出“特别提醒”:答谢晚宴是感恩您的关爱,拒绝家族长辈以外的所有红包。
家乡有句俗话,办酒容易请客难。最难的还是人情往来:收也不是,因为将来要还;不收也不是,因为人家要还。双方一送一拒,个个理直气壮,声音及动作幅度,有时像极了街头的“争吵”“互殴”。这道貌似无解的“民间数学题”,近年来在我的家乡东台(也是老王的老家)得到了简单的破解,越来越多的人群,家有红白喜事,都选择轻装上阵的“互免模式”:互相不出份子。
觉醒的老王,办完女儿喜宴那天,如释重负,神清气爽,不用连夜统计、登录红包数据,不用惦记今后何时返还人情、如何返还人情。朋友喊聚,有闲就去,没空就拒。老王最得意的,是他在喜宴现场的“演出效果”,给我截屏看了昔日弟子的微信——
王老师:昨天,很开心!怕跟您“打架”,红包又带回来了,就不打算再给您了。您的现场发言,真的很精彩!我在思考,我儿子结婚时,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