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陶春燕
今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办好30件重点民生实事”的工作目标。报告指出,“启动‘青年兴聊’工程,引进青年人才2.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同事对做好今年人社工作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和任务表,提出“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引进青年人才2.7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人,完善多层次社保体系”的目标。
1月31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刘博介绍了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成有关情况。
坚持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本,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聚焦稳定和扩大就业,制定完善就业有路径、创业有支持、培训有补贴、困难有帮扶的政策清单,就业创业工作硕果累累。
稳定就业有力突破。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一稳三促等政策扶持体系,全力稳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7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3万人,困难人员就业4129人。
青年兴聊如火如荼。创新实施青年兴聊工程,从做强青年集聚平台、支持青年创业创新、扶持青年成长成才、打造青年乐业环境4个方面制定出台16条强力举措,打造聚青惠青政策扶持体系。依托兰州、重庆等地高校、商会,建成5家驻外青年联络站,形成“东西南北中”引青战略支点。提供暖心服务,开发建设了“青年兴聊”一站式服务平台,细化就业求职、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15个栏目内容,发布政策集成包51项,定点服务机构1453家,各项业务在平台上全部实行“码上办”“掌上办”。通过聊城市首套住房平台发放青年购房消费券6亿余元,通过“我的聊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放专项消费券、健身券、读书券140万元,让广大青年享受“有温度、有质感、有关怀”的高效便捷服务,2.6万名青年英才乐业水城。“青年兴聊”工程入选全省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份揭榜领题标志性项目。
重点岗位扩容提质。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岗位开发范围覆盖基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岗位类别达30余项,开发公益性岗位并安置人员5.17万人。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开发力度,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7652个,覆盖法律、教育、电子商务等多个关注度较高的领域。
创业扶持提档升级。启动实施“创业聊城十大推进行动”,优化创业项目、资本、导师等全要素服务。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惠及创业主体6528户,贷款发放额创历史新高。举办第三届全市“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评选活动,聊城市推荐的选手山东华工轴承有限公司张宝中荣获第五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称号。
惠企政策落细落实。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采用“免申即享”主动服务,为6900余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100余万元,为300余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40余万元。联合中国银行为48家小微企业发放稳岗扩岗专项低息贷款1.83亿元,全力支持企业稳岗稳产。
就业服务优质高效。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200余场,服务企业8000余家,发布就业岗位18.6万个,全力保障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需求。“鲁西嫁接工”劳务品牌享誉大江南北,1万余名种苗嫁接能手全国接单,年均创收6亿多元。
坚持提标扩面,筑牢民生之基,社保实事普惠民生
围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创新开展便民服务,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坚实支撑。
持续抓好精准扩面。全市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514.22万人次,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149.94亿元,广大参保人员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持续优化经办服务。“国家级社会保险服务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制定完善标准219项,46项高频业务平均办理时限缩短了70%,90%以上业务实现了即时办结,群众“跑腿”越来越少,体验越来越好。推进工伤待遇免申即享、异地联网结算、工伤职工“云鉴定”,“企业退休一件事”线上一次办好办结率达到100%。
持续打造便民社保。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围绕“策划一期‘面对面’直播宣传、开展一次12333社保咨询日及服务体验”等“十个一”活动,让群众零距离、沉浸式了解社保政策和便民举措,打造暖心服务品牌。签发电子社保卡349.4万余张,累计制发社保卡568万余张,基本实现“人手一卡”。社保卡合作银行服务网点从91家扩增至246家,“一卡通”实现社保缴费和待遇领取等人社领域95项应用全覆盖,真正让“小卡片”托起民生“大保障”。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静默认证”被评为全市“十大创新”优秀改革案例。
坚持引育并重,蓄足发展之源,人才生态持续优化
立足发展和人才的“双向需求”,在人才“引育用留”上下足功夫,打造更富活力的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先后开展“君到聊城来有你更精彩”等多项线上线下引才活动,参加并举办省市两级“人才直通车”等引才活动56场,服务单位1740余家,持续推动人才集聚。全年引进青年人才2.9万人、博士228人,认定各类人才1074人。连续7年举办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2023年邀请7位院士领衔的54名专家来聊开展签约合作项目57个,解决技术难题169项,打响了高端引才、柔性引才品牌。
人才引智服务持续升级。成立聊城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800余名服务专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高唐县、高新区获批“服务青年人才发展创新试点”。修订出台《聊城市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新增博士后生活补助等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人才活力。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聊城市选手斩获1金、3银、1铜,获奖数量全省第4,其中,聊城市人民医院肖以磊博士研发的基因检测项目获创业赛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银奖,在国家级赛事上充分展现了聊城选手智慧风采。
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人,实施人才支撑制造业强市“根基工程”,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总数达到535家,位居全省前列。组建“聊城市技工教育产教集团”,打造“产训评对接,政校企联动”的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带动作用,创新开展“根基工程杯”制造业技能大赛。去年以来,聊城市承办国家级、省级赛事7项,18人在国家级大赛上获奖、150余人在省级大赛上获奖。聊城市技师学院两位教师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中均获第一名,鲁西集团包揽山东省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化工总控工赛项金、银、铜牌。全市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刘博表示,2024年,全市人社系统将以开展“聚力攻坚突破年”为抓手,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兜牢民生底线”等重点民生工作和民生实事一项一项抓好,一件一件落实,让就业“稳定器”筑得更牢,把社保“安全网”织得更密,将人才“强磁场”建得更优,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人社服务品牌,让民生答卷更有力度、更显厚度、更具温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2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