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陈倩通讯员陈一琛常梦星宋晶晶2023年11月27日晚,《闪亮的名字——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在央视播出。“长江清漂第一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峡库区清漂队队长周功虎荣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我们从小就在长江边长大,要为大家、为自己保护好这一江碧水。”2024年3月24日,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周功虎说道。为了这个承诺,从2006年至今,18年来,他累计清漂4万余吨,从正值壮年到两鬓斑白,心中的理想从未褪色。他说,只要还需要,还干得动,要一直在长江边守下去。
周功虎在清漂放弃丰厚收入,当上“长江清漂第一人”作为一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长江边的人,周功虎对长江母亲河有着特殊的感情。1962年冬天,周功虎出生在秭归县茅坪镇的一个江边小村。19岁,周功虎离家参军前,坐在长江边听了一夜的涛声。长江赋予了他豪迈的性格与坚韧的品质,在部队,他因表现突出在100多名新兵中率先入党。当兵4年,周功虎本来有机会留在部队继续干下去,但是高中学历的他,最终决定把机会让给年龄更大的战友,“当时想的是有文化,家里也开始分田到户,只要肯干,回到地方,一样能干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就建在秭归县茅坪镇。20世纪90年代初,周功虎抓住三峡库区移民建设的机遇,相继在几个村镇企业担任管理人员。积累一定经验后,他趁着改革的春风,“下海”创业。通过承接土建工程,逐渐走上了致富路。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秭归县开展大规模移民。在县城迁建的过程中,周功虎承建小型土建工程,每年收入10万元左右。搬进新盖的小洋楼,望着宽阔宁静的一江碧水,周功虎感觉生活如此幸福。但这种幸福,很快被淡淡的忧虑取代。由于江流变缓,上游漂浮物在库区大片聚集,特别是三峡大坝前的回水区,漂浮物更多。看到江滩上堆着一些被浪潮冲上岸的白色漂浮物,他便拎着蛇皮袋,把漂浮物都捡起来。有时候,还动员两个女儿趁节假日一起去江边捡漂浮物。“江面上、江滩边漂满了垃圾,看了心里疼,也没得什么好法子。”周功虎说。靠双手捡垃圾,效果太有限,他很快就有了新的想法。周功虎开始关注长江清漂的信息。2006年4月,他了解到秭归县环保部门正在组织力量开展长江清漂工作,于是瞒着家人,拿出2万多元与朋友合伙购买了一艘清漂船,扛起了清漂网舀。当时,周功虎是最早专业从事清漂工作的,他也因此被誉为“长江清漂第一人”。“你刚挣了几个钱,就放着好日子不过了!”不仅妻子反对,亲朋好友也不理解。毕竟放着工程不做,却要当吃力不讨好的“清道夫”,第一年辛苦下来,就分到了1万多元,周功虎的行为在不少人看来确实很“傻”。对此,周功虎却很坚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有把长江保护好了,我们大家才会都有好日子过!”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清漂队最多时候有100多人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周功虎在清漂这也让周功虎看到了清漂工作的意义。他首先从自己村里的渔民开始,耐心给大家做工作,组建了三峡库区第一支清漂队。后来,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他先后牵头成立“三峡库区秭归县清漂队”“退役军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等服务团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00多人。“在部队我能带好一个班,现在我同样也能带好一班人!”为了让清漂队人心更齐、效率更高,周功虎总是带头干最多的、最苦的、最累的活。每年8月,正值长江汛期,这也是周功虎和队员们最忙碌的时候。上游洪水裹挟着大量树枝、树叶等漂浮物而来,体量是汛期前的3倍之多,如不及时清理,就会对三峡枢纽安全运行以及航道通行带来隐患。船上最艰苦的时候是什么样?周功虎形象地说:“上午11点到下午3点,这个时候船上的甲板温度很高,打一个鸡蛋上去,很快就能熟。”汛期清漂,作业时间长,一条清漂船每天要打捞200到400立方米垃圾,相当于每位清漂队员每天要重复300到500次打捞动作。一网兜下去,少说也有二三十斤重。而到寒冬腊月,船表面结了一层冰,行走在上面,不小心就会滑进江里。江面的树枝等杂物将清漂船的螺旋桨缠住,清漂船无法行驶,他总是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清理螺旋桨上的杂物。为了合理安排、精准打捞,周功虎每天一大清早5点多就出发巡江,开始一天辛苦的劳作。20多名退役军人在周功虎的感召下,投身到长江生态环保行列,与他同年入伍的3名老战友成了清漂队的主心骨。但实际上,清漂队成立最初的两三年,也是周功虎家困难较多的时候,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家里用钱的地方多。清漂工作,政府的补贴有限,周功虎那几年的经济压力很大。因为养家糊口的考虑,不少队员在坚持一段时间,还是选择了放弃。但即使是这样,周功虎也没有动摇过。“有召必回,有战必胜!”即使离开了部队,周功虎仍然没有丢掉军人的精气神。18年来,周功虎累计清漂15000多船次、打捞漂浮物45000余吨,默默守护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一江清水。见证长江巨变,只要还干得动就继续坚守清漂的网兜一入水,捞起来的东西有三四十斤重,每天重复上千次,周功虎的衣服也经常因为使劲被绷裂。
周功虎这些年来,周功虎的衣服大多是两个女儿买的。两个女儿都已成家,事业红火、家庭殷实。她们心疼父亲,每年都给父亲孝敬红包,劝父亲要爱惜身体,颐养晚年,求他早些“上岸”。可周功虎摇摇头,说自己不缺钱花,清漂更不是为了挣钱。“要说收入,跟以前承包工程的时候肯定没法比,但是我一直觉得,钱够用就可以了,现在孩子们都大了,成家立业,就我和老伴,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做这件事,意义重大,所以应该坚持下去。”周功虎笑着说道。周功虎坚持的动力,是他真切感受到的长江的变化。
周功虎“现在长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垃圾少了,漂浮物主要以树木枝叶为主。”采访中,周功虎感叹这十几年来长江的巨变。秭归县筹资6000多万元,建设了秭归县三峡水库清漂及船舶废弃物接收项目,建造了2艘机械化清漂船、1艘浮吊船及码头等,专业从事三峡库区秭归段漂浮物清理转运工作。机械设备的加入,也让清漂的效率大大提高。“我们现在的队员大概20多人,但是依靠机械船,大部分漂浮物可以在江心就被打捞起来,我们在岸边水域人工清漂,基本能满足需要。”62岁的周功虎,庆幸的是自己有副好身板,“一直没生过什么大病,也能干下去”。他和战友商量,还要继续干下去,“可能确实会比其他人苦一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能让子孙后代享受到好处。”周功虎说,只要还需要清漂队,自己还干得动,他就会一直守在长江边,一直干下去。(通讯员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