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退役军人投递邮件47万件零差错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12 04: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以他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走在全省前列

退役军人投递邮件47万件零差错

□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张伟宏 肖芳

近日,邮件被装上邮车后,徐龙开车穿梭在自己熟悉的江岸区上海路片区,把它们逐一送到收件人手中。

16年来,退役军人徐龙坚守投递一线,送出各类邮件47万余件,累计安全行驶36万余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9圈。更为难得的是,他保持着零差错、零投诉记录。

■ 他让一个个疑难邮件“复活”

几天前,徐龙乘火车赶往北京参加中央团校举办的进修班。即使身在北京,他也会抽时间和武汉的同事们保持密切联系。

参加工作多年,徐龙的作息时间表早已固定——早上6时30分到达站点接卸邮件,7时开始分拣……

徐龙投递的日单量从几十单到一两百单都有,遇上“6·18”“双11”更是单量暴增。

有一次,徐龙碰到一个包裹,对方一直关机。他询问对方地址所在单位收发室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没有这个人”。他又询问寄件局工作人员,仍然无法联系上收件人。几天下来,他始终没法获得有效信息,这个包裹很可能成为“死件”。

徐龙仔细查看,注意到包裹面单内件信息上的“作训服”3个字。第二天,他来到该单位各门岗前,向执勤的武警战士询问,终于找到了收件人的战友。原来,收件人是一名新兵,训练期间手机必须关机,当时正等着新的作训服换装。收到包裹后,这名新兵连声道谢。

经徐龙之手“复活”的疑难邮件越来越多,站点里一本“徐龙疑难邮件投递处理登记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已收”。

■ 他记住每个小区每一栋楼位置

徐龙回忆,干了一辈子投递工作的母亲告诉他:“每一封信都很重要,连着两颗心。”

徐龙从部队退役后,也穿上了“邮政绿”。部队的经历影响着他的工作习惯,他给自己制定目标——当天的邮件必须当天送完。

徐龙负责过不同片区。每次接手后,他都会牢记片区所有路线。他会把每个小区每一栋楼的具体位置记在心里,他的心里仿佛有一本地图。

2021年,上海路揽投站成立“徐龙劳模创新工作室”,徐龙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创新投递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在同事吴林眼里,徐龙在工作中不惜力气,且善用“巧劲”。徐龙带领团队成员推行寄递网格化作业,实现5个网格团队内部处理“联合作业”,由单人投递向网格销售化转型,采用“八七超时管控”生产模式,推行动态排班、配量投递,实现邮件快进快出,日均邮件处理速度比之前提高20%以上。

在团队共同努力下,上海路揽投站实现党报投递重点单位上午8时见报率100%,邮件及时妥投率、用户服务满意度均位居全省邮政系统前列。

■ 以他命名的“爱心邮路”不断延伸

怎样更好地回应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徐龙一直在思考。

2021年,中国邮政武汉市分公司在上海路揽投站启动药品配送便民服务。徐龙和同事快速响应,确保药品准时送达,力争让群众少跑腿。

多年来,徐龙积极参加服务孤寡老人、关爱困难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去年5月,以徐龙命名的“最美邮差——徐龙爱心邮路”在江岸区分公司全面启动。徐龙和同事们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

2020年疫情期间,徐龙坚守一线,往返于医院和医疗队驻地运输物资7000余件。汛期来临时,他报名参加党员防汛突击队,运输防汛保障物资。

2021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徐龙只有33岁。今年6月,徐龙将结束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模本科班的学习。

徐龙表示,他和团队成员将学习简单的水电维修、心肺复苏等技能,成长为“全能型选手”,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能出一份力。他说:“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我和同事的工作一样可以传递温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哨位到邮车,这个老兵的“战场”从未停歇
...与托付。从业13年来,董晓霖投递各类报刊、邮件超过50万件,从未发生过遗失和延误。二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如寒潮突袭毕节。街头空巷,快递停摆。2020年2月5日,随着疫情形
2025-08-09 13:09:00
中国人寿:“惠军保”服务退役军人4万余人次、7.6万件
...听,目前已为退役军人累计提供报案服务4万余人次、7.6万件。在后端打通与公司理赔系统的交互渠道,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预审复审相衔接的理赔作业模式,持续优化服务体验,缩短理赔时
2024-08-01 17:31:00
...项,统一规范帮办代办标准,全年全省为退役军人帮办3.5万件、代办35.7万件,真正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以“千人帮万人”活动抓手,着力实现服务保障退役军人“零距离”。2
2023-05-09 20:03:00
...负责的乌拉泊水库管理站从未发生过输水管道淤堵等工作差错,更没有因为失误影响到全市市民用水安全。2013年被公司授予功勋员工。此次获“最美退役军人”殊荣,张建平说,荣誉是肯定,
2023-07-23 10:59:00
...身躯穿着55公斤的排爆服一次次投身涉爆警情现场,无一差错;他仅有中专学历,但已在省部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9篇;他勤于思考,发明了应急防爆简易装置;他机警敏锐,在现场处置中发现
2023-08-30 09:48:00
...安全生产这根弦,全力以赴做好每项工作,确保零失误零差错。记得刚去小站报到时,连生活用水都没有,只能打井取水。虽然条件艰苦,为了全身心做好工作,刘发明放弃与远在江西九江家人团聚
2023-01-20 19:04:00
...整理及系统录入工作,文书整理规范有序、系统录入从无差错。强责任,历练管教尖兵。优良的工作作风,细致的管教督导,屡屡受到监管大队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张巨生始终防范来自监所内部和
2023-05-29 20:19:00
80万里山路 50万封邮件
...据估算,他投递里程达80万里,投递各类报刊、邮件约 50 万件,无一差错,当地群众称他为“活邮局”。随着时代的发展,邮政投递员从传统的信件投递已转变为社会多元服务的重要一环。
2023-12-24 03:06:00
泰山区发布优秀“泰山兵”及拥军榜样人物
...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了“服务工作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流程零缺陷”,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了新时代“泰山老兵”的责任与担当。泰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
2023-08-02 09:5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对话陈铎:让更多人关注沙滩文化
多彩贵州网讯我觉得应该加大对沙滩文化的宣传力度,以此来扩大影响力。”11月11日下午,受邀参加遵义沙滩文化诗文名篇朗诵会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
2025-11-11 22:04: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 “穿”上它,还能多走一公里!
大皖新闻讯 系好腿带、扣紧腰带,穿上“机械护膝”爬楼梯,竟然毫不费力。11月11日上午,“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5-11-11 21:29:00
融合艺术与体育,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穗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近日,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广州香江1号艺术广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本次展览遴选雕塑家
2025-11-11 21:29:00
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濛)今天,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开幕
2025-11-11 21:29:00
多国诗人相聚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与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2025-11-11 21:29:00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