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普陀区人民医院肾脏科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守护患者的“生命线”。本报记者 张挺 摄 ■本报记者 唐闻佳
贴上一幅幅“龙年大吉”的窗花,普陀区人民医院血透室的年味一下子来了。
“对我们来说其实没有国定假日的概念,只有血透日,我就是每周一、三、五。所以我也很感动,这里全年无休,医务人员陪我们走过四季,跨过新年。”老石是这家医院血透室的老患者,说到动情处,他红了眼眶。
在这家血透中心,与老石一样的血透患者有100多名。如同这里持续运转的血透机器,这里的医务人员也必须时刻打起精神、保持“始终在线”的状态。因为对尿毒症患者来说,每周的血透治疗是他们的“生命线”,患者说这叫永不停“析”。日前,记者走进医院里这个特殊的地方。
沉甸甸的信任背后,是医护“始终在线”的守护
今年除夕是周五,是老石的血透日。早上8点,他准时来到普陀区人民医院血透室,上机,一次4小时的血透开始了。
“我们不迟到、不早退,这里不发工资,但发寿命。”老石说话爽利。视线拉回两年前的2022年2月,他是另一番状态。“当时我旅居海南,做点小生意,有段日子出现脚肿、气喘,到医院急诊一查,肾衰竭,当场透析了。”老石说,当时内心非常恐慌。这个悄悄突袭的肾病让他懵了。
这年,他64岁。在海南透析三次后,女儿说,还是回上海吧。老石返沪,落定在普陀区人民医院透析,这里与他家的距离是18公里,但他认定了这里,每周来三次。
春节里,所有中国人都盼着回家,老石对记者轻轻地说,“这里就像家一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背后,是医护人员“始终在线”的守护。
与普陀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李军辉在血透室走走,目之所及是一派宁静。患者躺在床上透析,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用手机看剧。而在医务人员眼中,这样的平静是如此可贵。别看眼前风平浪静,险情可能随时出现。老石就在透析床上被抢救过两次。“我昏死过去了,直接在床上给做了心肺复苏。”老石感恩医务人员高超的专业技术、全力以赴的态度,他说以前自己不叫老石,叫“老掉”,就是一上机,就掉血压,身体状态很差。
“血液一旦引出体外,患者会有一个动态血压下降,所以在整个透析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要紧密配合,并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李军辉解释,血液透析,简单说,就是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在透析器中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过多的水分和毒素,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将经净化的血液回输体内。也因此,医务人员首先要通过各种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其次,即使患者上机,医务人员仍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注意观察患者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岗位上跨年,希望陪患者迎来一个又一个新年
血液透析治疗是血液净化的常用方式,也是尿毒症患者最常用、且有效的救命办法。2023年,普陀区人民医院全新扩建的血液净化中心启用,升级扩容的血液净化区域可容纳30多人同时治疗。目前,这里常规服务100多名血透患者,一天两班患者来透析。
区域内血透中心的建设真是能“救命”的。就在小年夜当晚11点多,当日备班的普陀区人民医院血透室护士长李颖在家里接到电话:一名急诊患者需要紧急血透!李颖放下电话就往医院赶。原来,一名50多岁的尿毒症患者突发心衰,经“120”送到急诊。
“之前透析过吗?”一问才知,患者在老家透析过,这次是希望利用两次透析的间隙到上海来“反向打工当保姆”——春节期间,保姆可能短缺。不巧的是,她感冒了,又没好好治疗,病情一下子加重了。
李颖立即把机器推到抢救室患者身边开始床旁透析!有条不紊地操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不知不觉,这一陪已经来到年三十。这场5小时的透析平稳结束,患者转危为安。此时已是除夕清晨5点多,李颖继续上起了白天的班头。“我们这个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大家都是这样的。”李颖笑着对记者说。
这里肾内科有8名医生、10名血透专职护士,整个春节假期就是大伙轮流值守。在岗位上过年,成了这里每个医护都有的经历。
“习惯了!”血透室值班医生张倩楠笑着说,4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每年春节都是爸妈赶来上海团聚。令她开心的是,如今的患者中,有90多岁的老太太、老先生,其中最长透析者有20多年了,还是小姑娘时就来透析,后来结婚生子,女儿又生了小孩。透析10多年的病人不少,越来越多的患者不仅在这里重拾生活的信心,更有了新奔头。
比如老石。他牵头成立了病友俱乐部,在医护指导下,对病友开讲“老石话血透”“老石血透攻略”。“我自己经历了从恐慌、到接受、享受三段历程,很感谢医务人员一路陪伴。也因为他们,激发了我投入公益的决心。我走过不少弯路,希望告诉更多病友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老石说。
“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被患者感动着。”李军辉说,一直记得患者说的话,他们在这里,是为生命“充值”,永不停“析”。也因此,在岗位上跨年的他们,希望陪着患者迎来一个又一个新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