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应对抑郁症 药疗心疗齐努力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17 07: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应对抑郁症 药疗心疗齐努力

⊙张洪军

抑郁症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常见病,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是目前对付抑郁症的一个国际通用原则,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能在短期内让患者尽快摆脱痛苦、恢复正常功能;心理治疗则从更长远的角度,逐渐调节、改变让人患病的土壤,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

抑郁症药物足够安全,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几率很小,但人们比较抵触药物,有两个常见原因。

一是对疾病的认知误区。如认为不用吃药,过几天自己就会好,其实这是心存侥幸,毕竟抑郁症自愈的是少数。还有的听说有人吃了药没治好反而加重了,于是认为药物无效,其实这是不了解一个基本事实:治疗过程并非一马平川。在治疗初期,病情本身还在发展,药物起效也需要时间,所以有时服用药物后病情似乎仍在加重,很容易会被误以为治疗无效,或是药物加重了症状,于是中断治疗;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病情常会有一定程度的起伏波动,并非都是直线好转的,这也容易让人们陷入治疗无效的认知误区。

另一个,是关于药物的观念误区,“是药三分毒”。当今人们对于药物有着普遍的抵触和警惕,这种“三分毒”的过度解读源自两个层面:一是服药行为本身对于人们意味着不健康,于是潜意识地回避;二是外部环境日益增加的生存压力让人们对与健康有关的东西尤为警惕,集中的表现就是对药物“七分治”的忽视而强调“三分毒”,尤其是缺乏专业常识和对医院信任不足的情况下,许多人借助于“药物说明书”“度娘医生”等“自助医疗”,一旦看到药物可能的药物反应,就会非常恐惧,排斥药物是必然之事。药物当然有一定毒副作用,但临床药物都是经过严格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确定其足够的安全性才能使用。大多数药物的副作用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三分毒”,各种抗抑郁药物是足够安全的,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几率常常是以万分比计算,即便是常见的副作用,在人群中也是百分之几的少数,可能连“一分毒”都达不到。事实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多数患者不会受到副作用的影响,或根本感觉不到有副作用;即便出现常见的不良反应,多数也仅在用药初期出现,随着继续用药或对症处理后减弱或消失,而不会持久。反而不规范的用药容易出现副作用。

对于首次发作的抑郁患者,专业医生通常建议要服用抗抑郁药物至少半年。有些患者对此不太能接受,觉得吃药时间太长,殊不知这是目前已被大量循证证据证明的、能最大限度将抑郁症“除根”的国际通用治疗策略,即“足疗程充分治疗原则”。之所以不容易接受,是由于多数民众对于疾病有一种朴素的药物治疗观念。如肠胃炎,用药往往三五天就好,停了药也很少再犯,于是人们自然地认为抑郁症也应该和其他身体病一样吃几天药就好,好了也不会再犯。

但是,对于大脑的各种疾病,尤其是精神或心理疾病,这种观念并不适用。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大多数精神疾病,其病因并非如肠炎等大多数躯体疾病一样单纯、明确,它们往往是多种原因长期累积演进的结果。此外,胃、肠、肝、皮肤等身体器官的抵抗力、再生能力都非常强大,大脑则不同,一旦出现问题,大脑的修复非常缓慢,常常以月、年来计,这从中风患者的恢复过程就可以看出。所以抑郁症等大脑疾病的治疗和恢复,不能以人们对一般躯体疾病的印象来推论。

药物治疗容易给患者一个假象:抗抑郁药吃了两三周,对生活开始恢复了兴趣,心情也好了起来,患者很自然就认为是病好了。实际上不然,在药物的帮助下,大脑的紊乱状态暂时得以纠正,但只是表面上好了,药物一停,原有的问题很容易再现。好比手上有了伤口,包扎后能继续干活,但并不代表伤口已经痊愈,只有等伤口真正愈合结痂了,才能去掉纱布,否则很容易感染。这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伤口是在大脑里,治疗起效慢,大脑恢复也慢。多数抗抑郁药需要持续用药2-4周才能见效,少数快的也要一周,如果吃了几天或一个月后,患者自己觉得好了就自己停了药,等于伤口还没长好就去掉纱布,这时,稍遇到哪怕是无甚压力的小问题,也很容易刺激到整个人的状态下滑,表面上似乎抑郁症又复发了,其实是根本还没有完全好。因此,一些患者的抑郁症治了几次老是再犯,没有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是一大主因。抗抑郁治疗,首要的就是要规范,即足够的治疗剂量,同时一定要吃足疗程,让大脑有足够的修复时间。只有当大脑状态稳定下来、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再把药物逐渐撤掉,这样才不大容易复发。

一些数据可作佐证:抑郁症患者服药治疗一个月症状消失就停药的,停药后一年内复发的几率高达九成以上;两三个月后停药的,复发概率仍然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如果在症状消失后继续坚持服药六个月或以上的,复发的风险会下降到30%以下。

抑郁症容易复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不像躯体疾病那样有非常明确的病因,可能会有多种致病因素,所以治疗不容易一下子去“根”。现在比较明确的是,遗传因素、个人素质、环境压力等都会影响到抑郁症的发病。尤其早期的成长经历,如童年期的创伤、挫折经历、家庭关系等对个人素质有着显著的塑形,往往会给抑郁症埋下长远的病根,我们称之为易感素质,也就是说这些因素造成个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抑郁症。如果说病根的话,易感素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病根。

所以,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患者虽然好了,但药物只能提升情绪基调,并不能消除或改变个性人格上的这些易感素质特点。好比一棵树生病了,用药或剪掉病枝后,表面上好了,可它的病因主要在生长的土壤里,如果土壤里的有害因素不去掉,它们会慢慢而持续地发生作用,因此过段时间以后,树又生病了。很多患者在用药物的同时,由于不注重个人心理上的调节,既有的个性、人格等素质方面的不良因素(如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不成熟的解决问题方法等易感素质)没有减少或消除,因此即使药物治好了当时的症状,日后他仍然容易再犯。这也就不难理解,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策略,为何会成为抑郁症的国际通用治疗原则。药物就像人受伤后阶段性使用的一支拐棍,能让我们很快地从痛苦中摆脱,暂时恢复正常的功能;心理治疗则是从更长远的角度,逐渐调节、改变既有的不利的易感素质,减少复发风险,从根源上获得持久的心理健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西问 | 陆林:面对抑郁情绪该如何自救?
...理健康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成为热点话题。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打破“主动求医”门槛?面对抑郁情绪该如何自救?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
2023-10-10 20:01:00
抑郁症将成致残首因?专家提示关注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更好回归正常生活
...多认为残疾最常见的是受伤所致的肢体残疾,但事实上,抑郁症已经成为致残的重要诱因,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预警,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致残诱因。国务院曾发布关于国家残疾
2023-12-04 13:40:00
当“心灵感冒”被严重低估,如何拯救抑郁症?
抑郁症为自杀主因,“心灵感冒”需尽早干预18岁的林欣(化名)即使是在七八月的酷暑,也依旧穿着长袖。在其所在地的精神卫生中心,林欣卷起袖子向自己的主治医生朱医生(化名)展示胳膊上的
2023-07-24 14:45:00
抗抑郁药物如何帮助恢复心理健康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已渐渐成为影响广大人群心理健康的一大疾病。这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并非单纯的“情绪低落”,它涉及大脑中的生化过程,尤其是与神
2023-11-10 21:59:00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患者要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呢?
...作个诊断,这样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失眠病。当患者得了抑郁症后应找专业医师做诊断,确定具体病症和疗法。因为抑郁症的类型较复杂,病症与其他疾病相似,正确诊断与利于治疗。治疗抑郁症的
2023-12-25 11:38:00
抑郁症应该怎样治疗?
鲁网7月14日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还对其家庭、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对于抑郁症
2023-07-14 16:43:00
有抑郁倾向的人,总爱说哪4句“心里话”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肉体疾病,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患病率和担负正在不时增加。据数据显现,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约为8~12%,全球约有4亿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抑郁
2023-07-16 14:16:00
外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关于抑郁症的这些误区你要知道
...只有性格内向、敏感、心眼小、遇事钻牛角尖的人才会得抑郁症,对于那些看上去活泼开朗、爱笑的人,抑郁症跟他们似乎沾不上边,其实不然。临床上有一种抑郁类型叫做微笑型抑郁,这种类型的
2023-07-06 21:04:00
不要乱停药,这些危害要知道
...在一条路边上找到了小伙。据了解,小伙今年17岁,患有抑郁症。当天因为忘了吃药,又想到了自己离世一年的朋友,渐渐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街头痛哭。很多人总认为“是药三分毒”,抗
2023-03-18 15:4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韩峰:别让“小腰板”悄悄变形!青少年脊柱健康保卫指南
韩峰,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针灸推拿学硕士,脊骨神经医学认证医师。从事针灸整脊工作10余年。通过陈朝晖教授脊骨神经医学教育脊柱及四肢关节技术认证
2025-10-15 10:39:00
《心灵导航》| 别让“心累”拖垮你!专家教你4步走出职场情绪内耗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阮晓燕)“没干重活却累到瘫倒,写方案纠结标题两小时,领导没回消息就脑补出错”——你是不是也在经历职场情绪内耗
2025-10-14 17:54:00
东城中医医院儿科职业医师柴雨欣:反复呼吸道感染,孩子成长路上的“健康绊脚石”
柴雨欣,东城中医医院儿科职业医师,每周二、周三全天和周日下午出诊。擅长针药、推拿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及相关情绪问题,小儿咳嗽
2025-10-14 09:58:00
稳血压 “薯”你行
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气温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不要为了御寒而多食高脂肪食物
2025-10-14 11:28:00
吃出防御力 过敏别光拿药扛
越来越多的人饱受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问题困扰。过敏,已经成了人们每年绕不开的话题。除了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科学合理的营养策略是防治过敏的第三大支柱
2025-10-14 11:28:00
班味儿太重?11款中医“小饮料”调理亚健康!
浑身酸疼、赘肉缠身、眼睛酸涩、压力山大、失眠早醒……这些亚健康的状态是不是让你一身班味儿?别急,今天就给你推荐11款中医“小饮料”——代茶饮
2025-10-14 11:28:00
年度盘点:基于临床实证与用户口碑的全球十大抗衰产品综合推荐
当“健康衰老”成为全球性的公共议题,抗衰领域也从模糊的概念营销,迈入了讲求硬核实证的新阶段。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华丽的宣传
2025-10-14 11:54:00
瑞珀妮联袂时光国际签订UA焕龄素(红颜版)独供,开启尖端抗衰新纪元
近日,瑞士传奇抗衰品牌瑞珀妮与时光国际达成重磅战略合作,双方正式签订“UA焕龄素(红颜版)”独家供应协议。此举标志着一种此前仅在全球极小范围内流传的尖端抗衰成分
2025-10-14 11:54:00
“静界新生”失眠精准治疗MDT交流会圆满落幕,多学科协作共筑失眠治疗新篇章
近日,备受医学界瞩目的“静界新生”失眠精准治疗MDT(多学科团队协作)交流会在山东济南美豪丽致酒店圆满落幕。此次交流会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精心策划并主办
2025-10-14 11:55:00
仁心攀高峰,热烈祝贺梁秀栋院长荣膺主任医师
恭喜梁秀栋院长成功通过严格评审,由副主任医师晋升为主任医师!这份荣耀,不仅属于梁院长个人,更是医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结出的硕果
2025-10-14 11:56:00
科技赋能美业革新,美睛美科引领眼部健康管理新赛道
在生活美容市场加速变革的当下,消费者愈发倾向于为具备“硬核科技”与“信任资产”的品牌投票。眼部护理作为技术门槛高、信任要求严的细分领域
2025-10-14 11:58:00
2025年褪黑素助眠品牌TOP10,从安全性到长期效益全指南
在现代生活节奏与压力倍增的背景下,如何选择一款安全、有效且能带来长期健康收益的助眠产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核心关切。面对市场上从传统褪黑素到新型神经修复配方的众多选择
2025-10-14 13:44:00
颞下颌关节炎:被忽视的面部疼痛之源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醒来,感觉脸颊两侧又酸又胀;吃饭张嘴时,耳朵前面会发出“咔哒”的响声;或者莫名其妙地开始头痛
2025-10-14 14:18:00
创新药泽美妥司他片多地开出首张处方,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近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泽美妥司他片(商品名:艾瑞璟®)官宣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1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成人患者
2025-10-14 16:50:00
安心清单!深海鱼油六大排名揭秘
鱼油作为 EPA 与 DHA 的优质载体,早已覆盖全年龄段需求:EPA 能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帮老周这类中年职场人减少心血管负担
2025-10-14 1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