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岭北之战,四大名将齐出,徐达为何抱憾终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23 20:3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371年正月,随着北元势力被驱逐出中原,朱元璋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西南。

此时的西南,有两个地方势力,一是统治四川的明夏政权,二是统治云南的故元梁王政权。

由于云南地远偏僻,暂时还不在明军的打击范围内,于是朱元璋决定先灭明夏。

当年二月,明军兵分两路伐蜀。

其中,担任主攻任务的南路军由汤和统领,周德兴、廖永忠分任左右副将军、

负责牵制任务的北路军由傅友德统领,顾时任副将军。

从朱元璋的安排便不难看出,这又是他的刻意为之,意在让汤和立军功,方便为其进爵。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的功臣授勋仪式上,因军功不足,汤和未能封公爵,只封了个侯爵。

朱元璋很清楚,以汤和的资历,封侯爵形同于羞辱。

为了尽快给老哥们进爵,朱元璋决定再帮汤和一把。

但是,汤和这一仗的表现依旧不尽如人意。

他率军抵达三峡后,磨磨唧唧,错失好局。

最后夺得头功的人,是负责牵制的傅友德及汤和的副将廖永忠。

后来回朝受勋领赏的人,也是傅友德和廖永忠。

而汤和回去后,则被老朱劈头盖面一顿骂:咱俩什么关系?我一直想给老哥你封公爵,给老哥你创造机会,但你怎么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呢?唉,我是真替你感到可惜啊。

尔朕旧人,自濠梁相从,军功不细,宜爵尔为公,缘功过不相掩,封尔为第一侯爵。今又不能自奋,而使他将得上功,朕甚为尔惜之。——《明太祖实录》

事后,屡屡抓不住机会的汤和自惭形秽,主动退居二线。

而屡立战功的傅友德则由二线渐渐晋升为一线战将。

趁着明朝征伐四川,无暇北顾之际,龟缩于漠北的元昭宗和王保保又开始蠢蠢欲动。

沈儿峪之战后,王保保很清楚明元之间的实力差距。以北元的实力,反攻中原已经不可能了。

不过,元军夺回明朝控制薄弱的漠南,还是有机会的。

为了夺回失地,王保保在和林竖起王旗,以元昭宗为政治核心,号召各游牧部落团结一致。

受到王保保的影响,一时之间,东起开元(吉林农安),西至甘肃北部的塞外大地上,又冒出了三十多万元军。

元昭宗和王保保的小动作,很快被朱元璋知晓。

为了瓦解北元政权,朱元璋派人到漠北对北元将领和牧民进行招降,但招降效果并不好。

当时,漠北的北元诸将对明朝使臣是一种敌视态度,对明朝的招抚不予回应,并以军事侵扰边境,伺机南下。

残元势力贼心不死,怎么办?

对此,明朝的大臣分成了两派。

以徐达为代表的武将集团主张武力清剿,荡平漠北。

今下大定,庶民已安,北虏归附者相继,惟王保保出没边境,今复遁居和林。臣愿鼓率将士,以剿绝之。——《明太祖实录》

武将们认为王保保狡诈,若是放任其在漠北招兵买马,必为后患。现在不如趁着军力强大,出兵讨伐,永清大漠,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以刘伯温和郑州知州苏琦为代表的文官主张对北元采取守势,实施近边防御战略。

丁酉,郑州知州苏琦言时宜三事。其一,国家肇造区宇,西北余孽未平,关辅、平凉、北平、辽右与夷虏相接,一有警急,调兵转粟,事难卒办。请议电田积粟,以示久长之规。其二,宜选股胧重臣,才兼文武,练达边事,分镇要害,以统制诸番。若其来归也,待之以诚,怀之以德;其叛也,喻之以义,示之以威,专明恩信,远示绥怀,勿启边衅,以疑远人;勿连兵祸,以劳中国。其沙漠非要害之处,当毁其城郭,徙其人户于内地。——《明太祖实录》

文官们认为北元仍有很强大的军力,北伐并不明智。不如以逸待劳,若是王保保敢来,就给他一个教训。王保保不主动挑衅,就不要搭理他了。

文武大臣们的观点对立,作为大明董,事长的朱元璋又是什么态度呢?

在史料记载中,当时朱元璋的态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按照《皇明资治通纪》的记述,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主征派,此次北伐其实是由朱元璋提出。

上谓诸将曰:“今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其一,历代传国玺在胡未获。其二,统兵王保保未擒。其三,前元太子不闻音问。今遣汝等分道征之。”——《皇明资治通纪》

但按照《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朱元璋起初反对北伐。

他认为明军是步骑混杂,机动力不如以骑兵为主的元军,明军想在战略纵深极大的漠北找到北元主力决战,并不容易。但为了顾全大局,朱元璋后来又改变主意,同意了徐达的北伐主张。

彼朔漠一穷寇耳,终当绝灭。但今败亡之众,远处绝漠,以死自卫,困兽犹閗,况穷寇乎?姑置之。——《明太祖实录》

由于史料记载的不同,我们现在很难知晓朱元璋最初的真实态度。

不过这不重要。因为朱元璋是最高决策者,没有他的拍板,也不可能有这次北伐。

既然皇帝同意征讨,文官们自然也不再多言,接下来就是调兵遣将了。

1372年二月,朱元璋下令征发15万大军,兵分三路出击。

中路军由征虏大将军徐达统领,计划从雁门关北上,进攻和林(外,蒙古哈尔和林)。

由于和林位于元朝的岭北行省,因而这次战役便被称为“岭北之役”。

东路军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统领,计划从居庸关北上,中途经应昌靠近和林,配合徐达歼灭元军主力。

西路军由征西将军冯胜统领,计划沿着河西走廊进攻打甘肃西部,迷惑牵制西北的元军,使之不能驰援漠北。

朱元璋的总体作战方针是:以徐达的中路军为主力,扬言急趋和林,实则缓慢进军,引诱王保保出战;李文忠的东路军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切断王保保的退路;冯胜的西路军在完成牵制任务后,向北挺进,与中路和东路大军会师于和林。

理论而言,朱元璋的作战方案还是一如既往的靠谱。

如果明军真的按照计划打,还真的有可能扫荡漠北。

但很可惜,三路明军出征后,却是各自为战,没能按照战前制订的策略相互配合。

1372年二月,中路军率先出击

二月二十几日,在大军进至山西境内,徐达以都督佥事蓝玉为先锋,兵出雁门关。

当时的蓝玉,很年轻,极有冲劲。

授命先锋后,蓝玉急速前进,两战连胜。

一败王保保的游骑于野马川(即克鲁伦河,位于今天的中蒙边境),二败王保保于土剌河(今外,蒙古乌兰巴托西)。

但是,连战连胜也让中路明军渐渐产生了轻敌心理。

而王保保在两战两败后,退无可退,遂与元将贺宗哲合兵一处,于岭北设下埋伏(具体位置未知,大致在和林以南)。

五月六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明军进入元军事先设好的伏击圈。

随着王保保的一声令下,数万元军从正面冲向明军。

同一时间,贺宗哲也率部从侧翼偷袭明军。

由于没有提防,明军当即大败,死伤万余人。

此时,如果徐达的心理素质不强,就像沈儿峪之战时的王保保那样,五万明军可能就全军覆灭了。

幸运的是,徐达在极为不利的境况下,沉着冷静,指挥部队且战且退,并修建了堡垒,硬是挡住了王保保的数十次进攻。

见伏击战打成了野战,元军已无法全歼明军,王保保只能望天兴叹:看来这辈子是无法报仇雪耻了。

此役,中路明军的损失有两种说法。

一是清朝人所著的《明史》,死伤“数万人”。

二是明朝人所著的《明实录》,死伤“万余人”。

不管是哪一种,明军都是战败,徐达也收获了生平唯一的一次败绩。

在中路军撤退的时候,西路军对甘肃的元军发起进攻。

五月下旬,冯胜以傅友德为先锋,率五千骑兵沿着河西走廊向西推进。

区区五千人,如果交由三流将领指挥,可能就被元军吃掉了。

但是,交给傅友德手上,那就不一样了。

五月下旬,傅友德在判断当前局势后,率军攻打西凉(甘肃武威),击败元将失剌罕。

取胜之后,傅友德马不停蹄,进攻永昌,再次击败元军,杀敌数千,获辎重牛马甚众。

得知傅友德连战连捷,冯胜赶紧率西路军主力进至扫林山(甘肃酒泉北),与傅友德会师,第三次击败元军,擒获北元太尉锁纳儿加,斩敌四千余级。

六月初三,在明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北元将领都驴、伯颜帖木儿等人投降,主动送上马驼牛羊十余万头。

随后,傅友德乘胜追击,连克瓜州(甘肃安西)、沙州(甘肃敦煌),屡败元军,缴获马驼牛羊两万头。

至此,明军转战千余里,席卷了昔日元朝的整个甘肃行省。

到了十月,西路军获悉岭北之役失利的消息,冯胜见策应中路军的任务已经不可能完成,便下令班师。

从出征到班师,西路军的发挥只能用超预期来形容。

原本朱元璋只是想让冯胜牵制西北元军,让其不能增援和林。

但不料傅友德七战七捷,在北元境内如入无人之境,竟然歼灭了西北元军。

不过,由于歼灭王保保的主力才是朱元璋发动此次北伐的目的。

因而西路军的超预期发挥,只能算是抹平了中路军失利带来的不利影响。与元军打了个平手,并不能算胜利。

其他两路大军未能歼灭王保保,接下来只能看李文忠的表现了。

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率东路军抵达口温(内蒙古查干诺尔南)。

明军的突然出现,让当地元军猝不及防,被迫闻讯而遁,因而明军取得初战胜利,缴获牛马辎重无数。

元军败退,李文忠似乎是受了徐达的传染,也开始轻敌冒进,他将辎重留在后方,亲率大军轻装急进,追击元军。

在李文忠看来,元军士气不振,现在正是大胆追击,一举歼灭元军的大好机遇。

然而,当李文忠追击到阿鲁浑河(外,蒙古乌兰巴托西北)时,迎接他的元军,却并没有逃跑的狼狈和疲态。相反,元军个个都龙精虎猛、跃跃欲试,像是早就等着明军到来似得。

从种种迹象表明,李文忠也被元军伏击了!

不过,李文忠的勇猛,超出了元军的预期。

在被元军伏击的情况下,他竟能逆风翻盘。

当时,李文忠的坐骑被元军的飞箭射中。没有马骑,李文忠丝毫不怂,他手持短器,以步兵形态与元军厮杀。

明军指挥使李荣见主帅有难,便将自己的战马交给李文忠。

李文忠重获战马,如同杀神附体,作战更加勇猛。

明军将士见主帅如此玩命,瞬间士气大涨,拼死搏杀,打垮了设伏的元军,俘敌数万。

当然,一场恶战之后,明军的情况也不乐观。很多人战死,受伤的人更多。

此时的东路明军,已经没有能力再进一步了。

不过,李文忠却并不想回去。

他在召集众将商议后,力排众议,决定继续追击!

随后,明军又继续向北追击。

对面元军统帅哈剌章(脱脱长子)见李文忠如此骁勇,自知惹不起,只好命令军队后撤。

到了八月,元军退至阿鲁浑河,再次退无可退,再退就要将和林拱手相让了。

哈剌章无奈,只得以决战架势布阵,意欲与李文忠决一死战。

常言道,狗急还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李文忠这次确实过分了,在人家的地盘上一点面子也不留,元军必然要跟他玩命。

见哈剌章要跟自己拼老命,李文忠马上收兵固守,做出防御姿态。

李文忠转攻为守,这回又轮到哈剌章不知所措了。

由于他搞不清李文忠的真实意图,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明军和元军便就此僵持了下来。

不久之后,明军的粮草行将吃尽。

李文忠见歼灭元军主力已无可能,遂引军而去。

在撤退期间,明军错过了旧路,加之又缺粮缺水,很多没死在战场上的将士,死在了撤退途中。

相比于中路军,李文忠的东路军虽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依旧未能歼灭所遇到元军。

并且东路军的损失也不小,战死了一个侯爵,三个指挥使。至多只能算是得失相当。

到了十一月,朱元璋得知北伐在事实上已经失败的消息,便下旨班师,中路军和东路军相继撤回关内。

总的来看,洪武五年的北征是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明军在北元腹地吃了败仗,不仅没有达到战前计划的肃清北元的战略目的,而且还损失了大量战马。

明军缺少战马,还怎么远征?难道让步兵深入大漠去打骑兵?

那不是打仗,那是送死。

1375年,王保保病死,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并没有趁势进攻。

由此可见,岭北之战的失利给明军带来的阴影有多深。

可以说,这场战役让明军暂时不可能再发动大规模北伐了。

明朝急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基于这一现状,因而大战之后,朱元璋便采纳了文官们的建议,实施经营长城的近边防御战略,对北元采取守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近战防御不代表被动挨打,朱元璋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灭掉北元的想法。

从1372年五月开始,朱元璋一面下旨,劝课农桑,恢复中原经济。

一面训练军队,从各种渠道收集马匹,为北伐做准备。

1378年,元昭宗病死,其弟脱古思帖木儿即位(也有一说是其子),是为乌萨哈尔汗。

相比于元昭宗,脱古思帖木儿是个不安分的人。

即位之后,他不断派人南下袭扰明朝,并派人到云南联合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试图对明朝南北夹击。

脱古思帖木儿的举动,让朱元璋很不爽。明朝也在休养生息八年后,再次发动北伐。

1380年二月,朱元璋命西平侯沐英率陕西之军进讨北元。

沐英领命出击后,于西北大败元军,俘虏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得胜而归。

次年正月,朱元璋又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汤和为左副将军,傅友德为右副将军,率军北征。

关于此次北征的战略战术,朱元璋作了如下指示:首先派侦察部队出塞,刺探军事情报,若有埋伏,则诱其深入,待其困疲而反击之;若无埋伏,即以精兵直捣其营。

四月十五日,徐达率诸将出塞,兵分东西两路,东路以傅友德为前锋,西路由沐英率领,两路大军分别出击后,相互策应,擒获北元平章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知院李宣等人。至八月底,北征部队班师回京。

同年的九月,为解决腋下之患,朱元璋任命刚刚北征还朝的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30万,南征云南。

1382年闰二月,明军攻克大理。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杀,大理段氏被擒。

至此,云南全境纳入明朝版图。

明军南征北讨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缓解了明朝的边防压力。

但受限于国力,此时的明军依旧无力发动直捣和林的大规模北伐。

为了减少元军南下导致的损失,朱元璋想出坚壁清野的办法,将边地居民内迁。

边境上没人了,我看你蒙古骑兵还能抢到啥?

但是,朱元璋把边民都内迁以后,很快又发现了新问题。

老百姓内迁了,边境的土地岂不是拱手送人了?

没有战略腹地,长城以内的安全也无法保障了。

于是,在下达内迁令不久后,朱元璋又调整部署,强化了北方边地的卫所,并让卫所的兵士在当地屯田,平时种地,有战事的时候就出战,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自此,明朝的北方才算是暂时稳固了下来。

1386年,经过十五年的休养生息,明朝国力得到一定恢复,又具备了大举北伐的条件。

次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和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征讨盘踞辽东的北元太尉纳哈出。

此役,明军步步进逼,纳哈出被打得退无可退,最后被迫率24万余人,以及无数羊、马、驴、驼、辎重向明朝投降。

战后,朱元璋来不及开庆功宴,很快又做出部署——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脱古思帖木儿即位后,离开和林,率部游牧到喀尔喀河、贝尔湖、克鲁伦河一带。

相比于和林,贝尔湖一带距离辽东的距离较近,具备征讨的可能。

朱元璋获悉了这一情报,决定趁热打铁,一举荡平北元汗庭!

此时,徐达、邓愈、李文忠等开国将领皆已病故。冯胜、傅友德又被调往云南镇压蛮夷叛乱。

朱元璋手上无人可用,便决定重用年轻的蓝玉。

当年的岭北之战,蓝玉曾经败于王保保之手。他做梦都想打败王保保,以洗刷耻辱。虽然现在王保保已死,但蓝玉不会放弃复仇的机会,他要用这次北伐来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证明自己才是大明最优秀的第二代将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3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徐达麾下骑兵有多少?
...末蒙古首席名将,与徐达棋逢对手,他一心要复兴元朝。朱元璋评价他是“奇男子”,战斗力在李文忠、冯胜、傅友德、汤和等名将之上。王保保能征惯战,志向远大,朱元璋屡次派人去招抚,都被
2023-08-23 06:13:00
明朝三位大将力挽狂澜,一战歼灭北元残余抵抗力量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指挥徐达、李文忠、冯胜,各率明兵五万,分三次北伐北苑,目标是北苑洞和林(今乌兰)。巴托地区)。因和林属元代原岭北省,而主要战场都在岭北省辖区内
2023-02-22 20:49:00
岭北之战战神徐达惨败,迫使朱元璋改变国策
前几天写了写朱元璋北伐的决策,明军按照他的方略,先取山东,再下河南,同时进踞潼关,虽然在地图上绕了个大圈子,但确实收到了战略效果,只花10个月就攻下了大都。前文也提到了,收复大都
2023-01-05 20:18:00
洪武北伐:蓝玉一战定乾坤,终结北元王朝的辉煌与衰败
...遇春的妻弟,自幼追杀姐夫常遇春南征北战,常遇春归降朱元璋后,蓝玉亦转隶明军战斗序列。彼时,大明军界有徐达、常遇春、冯胜、傅友德等超一流名将,作为晚辈的蓝玉只能打打边鼓,一直未
2024-04-13 06:35:00
朱元璋的义子中,为何出现了几位蒙古义子呢
...战、太原大战和元朝贵族们的内讧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朱元璋的义子们。按照历史文献记载,朱元璋前前后后有20多个义子,其中,相当一部分义子,都成为了战功赫赫的名将,例如沐英、李文
2023-02-01 11:05:00
元朝内乱与朱元璋的北伐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以后,离他统一天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北方的元朝政府还在内战政权之中,而且朱元璋为了专心对付陈友谅,时不时向元政府抛媚眼,元政府内乱也正好希望朱元璋被招安,抱着朱元
2023-10-27 15:34:00
...辽东的纳哈出仍旧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到了公元1387年,朱元璋决定对辽东的纳哈出动手。这次负责统帅军队的大将是冯胜和蓝玉,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不是徐达。当时,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
2023-03-15 15:01:00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中,朱元璋追封了很多王侯,诸如徐达、常遇春等,还有李文忠、汤和、邓愈和沐英四个人。公元1368年,在应天南郊,朱元璋正式向天下宣告大明朝的成立。在这大喜的日子,
2024-04-23 20:58:00
明太祖朱元璋有哪些功绩
...虽由此日渐衰弱,但在北方近塞仍盘踞若干要地。明太祖朱元璋为彻底消灭元朝残余势力,统一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遂遣军北征。明洪武三年正月初三日,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
2023-10-07 21: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