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贺新,周围的人都亲切地叫他“老贺”。他是辽中区心连心农业服务站经理,辽中棚菜种植第一人。
1997年3月,“心连心农业服务站”在当时的辽中县西环街72号开业。26年来,贺新秉承诚信经营的宗旨,在为当地村民提供优质农资服务的同时,义务传授棚菜、葡萄种植技术。服务站先后多次被市、区相关部门评为农资、农药诚信单位,贺新本人曾荣获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春节将至,贺新仍然每天进大棚义务指导村民种植葡萄、蔬菜。他说:“既然许下诺言,就是头拱地也要兑现!”
带领村民致富的“辽中棚菜种植第一人”
贺新在辽中很早就是“名人”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棚菜种植之路,成为辽中棚菜种植第一人。
1978年12月,贺新和几个朋友去掏鱼,在挖土时无意中发现向阳坡的泥土没有冻。他突发奇想,回家后在房前建了一个长18米、宽4米的塑料棚,种植韭菜并获得成功。从此他爱上棚菜种植,成功在塑料大棚里试种了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等蔬菜。这事在当时引起了震动,县里每年的农业拉练会都到他的大棚,让他介绍经验。
棚菜种植的成功,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很多人,大家也跟着贺新一起建起了塑料大棚,种植应季蔬菜。贺新天生就是一个“热心肠”,每当有种植户有难题向他请教,他都耐心讲解,细心指导,把自己通过摸索探求掌握的实用技术和种植经验倾囊相授。因为最早研究大棚种植并实施推广,贺新荣获市政府颁发的科技示范农户称号。
1980年,他率先给沈阳市农科所培育沈阳快菜籽,仅此一项收入1.5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村菜籽种植面积发展到几百亩,村里农业产值翻倍,附近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我损失的是金钱,但保住的是诚信”
1997年,贺新和爱人宋雅丽办起“心连心农业服务站”。当时大棚蔬菜发展迅猛,但棚户严重缺乏管理技术,向他咨询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候他还要下棚指导,忙到跑不过来。于是,他把自己在种植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编写进种植手册。他先后编写了黄瓜栽培、豆角栽培、葡萄大棚栽培等多种小册子。在20多年的农资经营中,他免费送出小册子一万多本,印制成本近2万元。
做人要诚实,经商要诚信。贺新始终把“以诚为本、以信立业”作为经营理念。一次,他引进“中研100”番茄种子,可是到了后期果实不着色、口感差,棚户因此亏了不少钱,种子厂家也不积极包赔。为了良心过得去,贺新把卖货的记录拿出来,凡是来买过“中研100”的客户,种子钱一律退回。老贺说:“我损失的是金钱,但保住的是诚信。”
辽中六间房镇的一位村民到贺新的农资店买农药,结果把一个装有8万元钱的袋子落在店里。贺新等了半夜,直到第二天上午失主来询问,他原封不动地将钱归还。据失主说,这些钱是他的卖牛所得,自己当时也不知丢哪儿了。最后,村民非要给贺新一些现金表谢意,被贺新婉言拒绝。
“既然许下诺言,就是头拱地也要兑现!”
经过多年经验积累,贺新具备了见叶识病、药到病除的本领。这些年,他钻过无数的大棚,义务为农户解决各类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上的难题。一年春节,吴家屯的两个棚户种植的黄瓜犯了病,请贺新前去“诊治”。他们怕“老贺”不去,就先往他手里塞咨询费。贺新说:“你相信我老贺,我必须去,咨询费一分不收。”贺新到大棚查看后,为他们开了药。仅这一次“出诊”就为棚户挽回经济损失近30万元。
肖寨门的付某是一个贫困户。为了帮助付某种植葡萄,贺新是既搭精力又搭钱。2023年,因为一个环节没做到位,付某经营的大棚又没赚到钱。贺新了解情况后,不但自己以前借给他的3.5万元钱不往回要,大冷天还骑上电动车,每天往返50多公里,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贺新告诉记者:“既然许下诺言,就是头拱地也要兑现!他不挣钱,我不罢休。”
如今,已经72岁的贺新依然守信践诺,初心不改。他为自己写了一段顺口溜:“年逾七十不服老,手机微信学会了。没有精力往下跑,网上咨询能办到。只要农民有需求,我把知识往出掏。这是我的真心话,管保说到就做到。”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吕良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