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宏观政策效力不断显现 中国经济将保持企稳回升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0-17 01:3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四季度经济展望:

宏观政策效力不断显现 中国经济将保持企稳回升

本报记者 李元丽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3年10月17日 &nbsp第&nbsp06&nbsp版)

10月8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展望四季度,我国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将继续显效,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基建投资有望提速,高技术和民间制造业将支撑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望增强。

那么,四季度有哪些值得关注呢?在2023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新闻发布会,多位专家这样回答。

预计四季度GDP增长5.7%左右

《2023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7%左右,全年增长5.2%左右,经济增长企稳回升态势显现。

报告指出,三季度全球经济增长承压,外部需求总体回落,中国国内经济总量面临增长压力,但仍存结构性亮点。一方面,服务业供需两旺支撑疫后经济持续恢复,服务消费强劲复苏助力就业改善;另一方面,新动能领域如高技术产业和民间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展望四季度,中行研究团队认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经济政策继续显效,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储备性政策有望及时出台,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也将有所改善。

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23年三季度,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凸显,生产端和需求端均持续承压,紧缩货币政策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欧美央行货币政策紧缩态势放缓,跨境资本持续回流美国,美元震荡后再次走强,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危机风险有所上升。展望四季度,全球经济增速或将继续放缓,各国工业生产仍不够活跃,服务业消费对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带动作用略有弱化,出口和投资对全球经济带动不足。全球能源市场呈现供应偏紧,主权债务风险仍值得警惕。《报告》还分别对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最新动向及影响、美债超预期发行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关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23年三季度中国依旧面临较大外部环境压力,外需总体回落。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经济企稳趋势初显,服务消费持续强劲复苏,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国经济恢复向好的趋势仍有较大上升空间,短期总需求不足问题值得关注。

关于全球银行业发展形势,《报告》认为,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弱修复态势,各国基准利率调整存在较大差异,银行业灵活调整战略,积极应对息差分化,盈利水平普遍提升,但规模增长有所放缓。相对而言,中国经济持续恢复,银行业在息差压力下深耕拓业,严格把控风险,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经营呈现稳健态势。展望四季度,全球银行业应对本国息差环境,盈利能力保持稳定,但资产质量波动可能愈发明显。

此外,基建投资提速、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将带动投资小幅回升。报告指出,在产业政策引导下,社会资金对制造业领域支持持续加大,促民营经济政策效果显现,高技术制造业和民间制造业仍有望支撑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

我国服务消费潜力将继续释放

“今年三季度,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不减,外需总体回落,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经济企稳趋势初显。”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说,经济结构性亮点主要体现在,服务业供需两旺成为经济持续恢复的重要支撑,服务业就业带动能力增强,以及新动能领域投资端和生产端均保持较快增长等。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8月份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1至8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4%。

专家认为,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推动了服务市场回暖。从需求端来看,疫情防控期间积压的服务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同时,消费者结构发生变化,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与壮大,其对文旅、餐饮等消费领域的热情更高,也推升了服务消费需求。从供给端来看,服务品质的提升与创新,催生了大量服务消费新业态、新热点。

报告指出,当前要把培育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作为政策主要着力点。一方面要有效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做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另一方面,发挥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作用,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展望四季度,服务消费仍具有较大空间,汽车消费有望企稳,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有望延续复苏态势。”周景彤说。

中国经济恢复向好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趋势初现,政策需着力内生增长动力。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认为,在政策效果显现之下,居民就业、收入也在改善,商品消费最近几个月还是保持了恢复态势,未来会延续这样的趋势。产业结构经过几年的积累和调整,对于经济支撑的效果其实是在逐步显现。其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信息技术相关行业对于投资、生产的拉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未来还会延续。“从全年来看,考虑去年基数的影响,三季度应该是全年阶段性的低点;四季度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企稳回升的势头。”梁婧预计。

展望四季度及明年,周景彤表示,当前我国还面临房地产市场下行、地方存量债务风险尚未出清等挑战。他认为,未来支撑经济进一步恢复回升,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同向发力。比如支持科技创新,加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也包括产业在地区之间的转移等方面;同时还应在保民生、稳民生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领域。他还建议,明年政府可考虑进一步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盈利能力总体保持平稳。但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至下,盈利能力增速或将有所下滑。 多家机构预测,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仍将保持稳定,但息差收窄压力依然存在。

对此,《报告》指出,2023年,在稳增长目标下,各类政策灵活适度,形成合力,为银行存贷款规模增长提供宏观基础并奠定行业盈利基石,但考虑到息差和非息业务发展问题,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将回落至3%以内。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认为,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LPR下行带来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是今年我国商业银行上半年盈利增速放缓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中国银行业仍然面临息差管理压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强化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抓住海外高息业务窗口期以及发展综合化业务等举措来应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7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辩证客观理性看待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
...、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为世界”,增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积极推动国内市场开放和发展,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
2024-02-08 02:03:00
· “稳增长”久久为功 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9月14日,人大重阳宏观形势论坛(2023年秋季)“疤痕效应与中国经济复苏:新挑战与新机遇”研讨会在京举办,专家学者们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政策走向进行了评估与研判。“稳增长”
2023-09-15 19:29:00
南方基金唐小东:今年A股将震荡反弹,关注宏观政策驱动波段机会
...国国立统计与经济管理学校经济统计硕士,曾先后就职于中国银行总行、莫尼塔投资咨询、川财证券、浙江乾瞻投资、弘则弥道投资咨询,历任职员、研究员、策略研究总监。2020年3月加入南
2024-02-23 23:24:00
...传导和落实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专家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出“宏观热、微观冷”的特征。对此,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在释放加力信号的同时,也释放出改善微观、支持企业发展的信号。比
2023-07-10 12:26:00
MLF降息落定!6月LPR能降多少?
...国际收支将继续保持总体平衡,国际投资者和境外企业对中国市场预期将持续改善,外部冲击风险将继续得到有效防范化解,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不存在因本次政策利
2023-06-15 19:50:00
...有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改变。中国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其他多项领域指标也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生产供给稳
2023-12-15 23:18:00
未名宏观|2023年9月进、出口点评-国内外需求有所改善,进口出口延续回升态势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2023-10-20 11:18:00
夯实消费持续扩大的宏观经济基础
...领域改革,不仅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充分挖掘和释放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十分重要,也是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举措。下一步推进改革落地见效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处理好顶层设计
2024-02-02 06:03:00
发改委最新表态!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增长引擎,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经济形势和民营经济情况答记者问。来看重点表述:1、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2、中国宏观调控体制更加完善,政策储备工具不断丰富,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宏观调
2023-12-08 09:22: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