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良渚遗址:高科技呵护文明圣地光彩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7-09 06:53:00 来源:杭州网

良渚遗址:高科技呵护文明圣地光彩

4月23日,参加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嘉宾在参观良渚博物院。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新华社杭州7月8日电一款“良渚植物精油”,曾是良渚文保工作者克制苔藓的利器,但是试用两年多后,苔藓对它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近段时间,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和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一直在调整配方,要研究“良渚植物精油”的“2.0版”。

“第一款精油原来能管用六个月,现在只有四五个月的效力。”高海彦说,无论是良渚古城的城墙,还是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水坝,其主要建筑材料都是土,苔藓在遗址土体上生长蔓延,不但会影响参观者的视觉,它所分泌的酸性物质对土体也会产生腐蚀性。

高海彦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物保护专业,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在良渚遗址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对于如何让良渚遗址“延年益寿”,她说:“良渚遗址是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对它的保护并没有先例可循,需要不断摸索。”

高海彦的同事俞元盛则就显得有点“跨界”。他是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后并没有像同学一样去和钢筋混凝土打交道,而是把有着5000年历史的良渚古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最近,俞元盛完成了“土体渗漏通道探测”的研究课题。他告诉记者,土体由粗细不等的土壤颗粒组成,渗漏的流水会先把细颗粒带走,从而导致土体空隙越来越大,最终会影响遗址本体的稳定。

2007年,良渚古城宣告发现。2015年,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宣告发现。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同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对外开放。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黄莉介绍,良渚的文保工作一直与考古同步进行,特别是公园对外开放后,如何让观众既看清遗址的面貌,又能保护好遗址,是良渚文保人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通行的做法是完成考古发掘后,对发掘探方进行回填,但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要保留少量的遗址剖面进行展示,让观众更好地领略前人的智慧。良渚的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潮湿多雨,这会给土遗址带来不少病害。”黄莉说,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手段综合施策。

“良渚古城的保护需要做许多从‘0’到‘1’的工作,也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比如说某个方向被验证为不可行,也是成果。”黄莉说,“高科技+合理流程+人的尽责”才能取得最好的保护效果。“只有文保工作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去研究发现,才能真正让良渚古城‘延年益寿’。”她说。

2024年7月,监测中心启用了全国首个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实验室,总面积1500平方米,下分7个实验室以及标本室、专家研究室等多个配套空间。高海彦的工作场所就是其中的“化学实验室”,而俞元盛的工作地点就在“土遗址建造工艺实验室”。

“我们的实验室涉及的学科非常多,物理、化学、水文、地质、生物、大数据……可以说各个学科在良渚古城保护中都有用武之地,我们希望通过实验室研究,不但为良渚古城保护,也为南方地区其他的土遗址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高海彦说。

目前,良渚遗址的文保工作得到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支持。黄莉说,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实验室是一个开放平台,希望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力量来参与良渚遗址的保护工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今辉映,文明圣地迎新生——五千年良渚文化拥抱“数字未来”
...老虎岭的这个“保护壳”,解决了遗址渗水难题。而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推出的“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则为整个保护区加装了一层无形的“数字保护壳”。在杭州良渚遗址遗产监
2025-05-29 07:43:00
...式主题活动,进一步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大学是中华
2024-11-04 13:47:00
...始终牵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两次亲赴现场调研、多次就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良渚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高度重视与实践探索,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厚
2024-05-13 15:33:00
...史的重要见证。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明确指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2016年
2023-07-26 19:20:00
城市解局: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 杭州余杭落子何意?
...、运河文化、径山文化无疑是领衔其中的三大文化名片。良渚遗址作为“世界遗产、文明圣地”自不必多言;包含大运河漕运仓储文化、历代仓储技艺创新,以及运河水乡田园风貌等在内的运河文化
2023-01-01 18:03:00
...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玉璧特别感兴趣,也想了解良渚文化。”这次中秋、国庆“双节”连休,林秋雨早早抢好飞机票,一下飞机就转乘开往余杭的亚运地铁,来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
2023-10-05 07:44:00
观潮|亚运会火种在良渚采集,这里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充分的考古证据来加以证明。直到对良渚遗址的考古学研究证实,早在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区域性早
2023-09-22 18:59:00
杭州亚运会为何流行“良渚风”?专家这样说
...代表了东亚和中国五千多年前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良渚遗址的玉器含璧、琮、冠形器、镯、柱形玉器和钺等诸多器型。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供图玉器文明是良渚文化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2023-09-19 16:26:00
距今5300—4300年,良渚祖先就在陶罐上发“朋友圈”!
...良渚文化的原始文字对中国文字起源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之名亮相
2023-04-18 15:2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10月7日12时许,记者从高速长春分局获悉,受返程高峰影响,长春北(亚泰大街)收费站出口当前车流量极大,车辆通行缓慢,为避免耽误您的行程,提醒计划从此站驶出的司机朋友,及时调整路
2025-10-07 13:01:00
向海展新翼\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外观设计充满闽南特色。从空中俯瞰,它的屋檐就像三重波浪形的飞檐,既像闽南传统的大厝,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
2025-10-07 08:00:00
【厦门之美】一城月色映团圆
2025“厦门中山路·最美中秋月”活动中,“月兔呈祥·国庆同心”打卡展示美陈装置吸引市民游客争相合影。(记者 陈立新 摄)昨日18时22分
2025-10-07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数据显示,假期前五日,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7%,重点旅游街区游客量同比增长69
2025-10-07 08:00:00
省能源局近日公布第三季度新型储能项目库调整清单。新增入库项目中有3个项目在太原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也有利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025-10-07 06:22:00
10月5日,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节假日环境卫生保障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城六区、省综改示范区、市环卫中心
2025-10-07 06:53: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佳节情意浓,神州共欢庆。一场场以“党群同心、月圆情浓”为主题的中秋活动,在阳曲县高村乡各村党群服务中心
2025-10-07 06:54:00
记者走基层丨西藏阿里地区:同赏边关月 共话家国情
10月6日晚,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中秋茶话联欢会在工作队驻地举行。图为援藏队员正在观看节目。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摄10月6日
2025-10-07 07:42:00
首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名单公布我省5家园区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入选园区在应急通信与指挥、工程抢险救援、矿山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
2025-10-07 07:42:00
在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万亩林海层林尽染,景观水系潺潺流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尽享乡村惬意慢时光。拍摄丨赵永辉、张智制作丨吴晓萌
2025-10-07 07:44:00
一张球票,除了看球还能做什么?住酒店有折扣、游景区能省钱、品美食享优惠……来到廊坊市,邯郸球迷刘腾发现,手持一张球票,超值体验接连不断
2025-10-07 07:51:00
记者走基层丨沧州南川老街:来大运河畔 享“文化大餐”
10月6日,在沧州南川老街,节目《打鼓》精彩上演。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摄狮城大鼓敲起来,沧州落子跑起来……10月6日,一场秋雨后
2025-10-07 07:52:00
全省评选出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河北日报讯(记者李巍)近日,省林草局公布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评选结果,17人被授予“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荣誉称号
2025-10-07 07:52:00
“今年藜麦价格好,收购价一斤5元左右呢。”9月20日,沽源县藜麦种植大户郝鹏飞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藜麦田里,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2025-10-07 07:53:00
秋日的晨光透过窗户,映照在舒建新肩章的金盾上。这位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警营硬汉”,此刻正细致地整理着履职笔记
2025-10-06 0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