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晚唐诗人罗隐最朴实的一首诗,读完令人心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6 10:33: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起安禄山,估计大家第一反应都会想到“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就开始连年不断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而生在这个时代的诗人也用笔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悲苦,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被成为“诗圣”的杜甫了。可今天,我们却介绍一个并不是很出名的诗人罗隐的作品。

晚唐诗人罗隐最朴实的一首诗,读完令人心酸

罗隐的这个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题目只有一个“蜂”字,全诗内容如下:

唐朝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蜜蜂,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晚唐诗人罗隐最朴实的一首诗,读完令人心酸

很显然,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越是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这两句语气十分肯定,盛赞蜜蜂尽占美好的春光,表现了诗人对蜜蜂的羡慕与赞美之情。

可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两句急转直下,由前面盛赞蜜蜂“占尽风光”转而咏叹它终生徒劳,所获甚少。采花、酿蜜本是蜜蜂的天职。它辛苦酿成的蜜主要是用来供养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而这完全是出于它的本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公平。可是诗人却从这里发现了问题,并替蜜蜂发出了“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不平之鸣。

晚唐诗人罗隐最朴实的一首诗,读完令人心酸

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首诗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

清人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能有这样的作品,自然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

晚唐诗人罗隐最朴实的一首诗,读完令人心酸

罗隐至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中第,史称“十上不第”。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满,于是借“蜂”这个小动物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

晚唐诗人罗隐最朴实的一首诗,读完令人心酸

晚唐的诗歌早已没有了初唐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失去了盛唐的浪漫想象的闲情雅致,只留得沉郁顿挫的忧国忧民,杜甫有“三吏三别”,罗隐不仅有这首短诗——《蜂》,显示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还有优秀的咏史诗《西施》:

西施

唐朝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在普遍的红颜祸水的宿命论中,揭示了国家兴亡的不能怪罪美人道理。

诗人生在日渐没落的晚唐,已然心酸不已。而他看清了黑暗的现实,却又无能为力,更是悲痛。其中全文仅28字的《蜂》揭示出的劳动人民悲惨的遭遇更是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心生同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勇敢站出来为女性鸣不平的诗人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这首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
2023-05-05 14:22:00
王驾的《雨晴》,一首充满失落与希望的诗
...席上见赠》,当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初次见面,白居易写了首诗同情他多年被贬的遭遇,刘禹锡张口就吟出了这首诗,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惊艳了千年。另一个则是落第才生崔护
2023-11-07 07:09:00
修表是生计,诗歌是生活,杭州的菜场里藏着“修表诗人”,已出三本诗集
...厚的文化背景,从47岁开始认真写诗,20多年共创作800余首诗,分别在2002年、2008年和2022年发表了三本诗集
2024-07-25 14:24:00
朱湘的《摇篮歌》营造出一种舒缓轻盈的甜美温馨意境〔316〕
...好像头一胎的儿子对于一个产妇,当然是一种欣悦。”这首诗节律舒缓,音韵和谐,诗行错落,意象清新,意境优美温馨,给人以阅读与聆听的双重美感。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是这样来构思与选材
2025-05-18 11:09:00
张籍:唐代诗坛巨擘,热心助人的文化使者
...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画面,语言清新朴实,有些完全是口语化,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他创作的乐府诗大约有七八十首,涉及到十分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一是同情农民的疾苦。如
2024-01-26 01:10:00
...键原因就在于诗的名字。尽管诗名看似普通,但正是它的朴实无华,使这部作品在长久的岁月里默默无闻,直至李攀龙的发现,方才重现光辉。《春江花月夜》一诗,乃乐府古体之作,古时附曲以歌
2023-04-25 10:59:00
军功显赫的唐代诗人高适,代表作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深度思考
...则是高适写给好友董大的离别之作,诗中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诗人在赞美董大的才华和品德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唐代文人对人情世故
2023-10-25 22:08:00
北宋奇懒的诗人是谁,一生只写一首诗
...射出人在仕途中,离权贵近的人也最易得提拔重用。一句朴实无华的感叹,道出了苏麟的内心真实想法。幸运的是,说出真心话的他遇到的是有识人之明的范仲淹。倘若换做脾气不好的官员,只怕这
2024-02-28 13:04:00
“春天里送你一首诗”诗歌朗诵会在昌平向上学校成功举办
...联合中国作协《诗刊》社,于5月23日举办“春天里送你一首诗”诗歌朗诵会。活动以“在春天,聆听自然的声音”为主题,通过诗歌朗诵、名家对话、公益捐赠等环节,将自然教育、乡村振兴与
2025-05-26 14: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