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德宏坚持以学促干,聚焦乡镇以路为市、棚子乱搭、环境卫生差等民生问题,以市集建设为抓手,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用实际成效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以小市集为支点 撬动农村消费市场
州县乡村同题共答,补齐乡村小市集基础建设短板,强化服务保障,以小支点激发农村消费活力。
高位谋划一体推进。州委主要领导部署推动,成立由州委副书记任组长,州乡村振兴局牵头,州和县(市)农业农村、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专班,把市集建设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整合资金,压实责任,推进工作落实。
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调研摸清全州乡村市集现状,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采取“新建一批、改造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建好乡村市集,推动经济发展。目前,全州第一批15个试点已于2023年12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第二批50个将于2024年底完成建设。
盘活资源共建共享。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由乡镇实施项目建设,交由所属村委会管理。按照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模式,聚焦美食、农特优产品、早市夜市、山货市集等6种类型,鼓励支持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参与市集经营,并给予摊位租金减免,提供市场保洁、秩序维护等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打造买卖场所规范、经营管理有序、环境卫生整洁的“乡村特色小市集”。
赋能乡村振兴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按照聚人气、促增收、展特色、树典型的思路,把周边的城乡居民“引过来”,助力本地土特产“走出去”,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动力。
拓宽农特产品销路。依托小市集念好“山字经”“鲜字诀”,打好“生态牌”,吸引城乡企业和外地收购商“走进来”,收购草果、茶叶、坚果、生猪等特色农产品,畅通销售路径,为农民增收提供新引擎。截至2023年底,盈江县支那乡农特产品市集实现草果销售额5080万元、蚕桑销售额121万元、坚果销售额200万元,在农民增收的同时,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余元。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优化服务、拓展市场规模,鼓励和吸引周边农民参与经营,销售的新鲜农副产品品相好、价格合理,成了集市上的抢手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芒市花园综合市场民族山货一条街持续到周边村寨招商宣传,鼓励低收入村农带着山货走进市场,摆摊售卖商户目前达到389户。
助力农村人居治理。按照“整洁、有序、规范、标准”的原则,开展“管集市”专项行动,有效化解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环境卫生差等“老大难”问题,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提升群众购物体验。陇川县景罕镇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统一规划建成美食街,流动摊点全部进入市场,日均人流量600余人,有效提升交通安全。
丰富乡村文化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探索“小市集+”模式,注入浓浓的乡土文化、民族文化元素,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与民族文化结合。探索“小市集+民族文化”运营模式,让民族文化在乡村市集中得到延续和发展。梁河县九保镇依托浓厚的滇西文化底蕴,把民族文化、古镇特色与美食一条街相融合,在传承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瑞丽市屯洪村打造以“美食、夜市、民族团结”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市集,提供民族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成为外地游客体验边疆民族文化的集聚地。
与民族节庆结合。探索建立“小市集+民族节日”运营模式,把小市集与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民族节日节庆相结合,举办农趣十足的活动、小吃评比、传统美食制作比赛,开展系列民族服饰、手工艺品、歌舞展示展演和民俗体验,打造吃、游、购、赏、玩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提升小市集活力。芒市傣族古镇、珠宝小镇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有效带动饮食、购物和旅游的发展。
与旅游资源结合。探索建立“小市集+旅游景点”运营模式,依托乡村旅游特色村、旅游人员集散地,采取固定式、活动式、组装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建设一批小市集。盈江县在“香额湖—大榕树长廊”景区搭建小市集,形成超市、餐饮、服饰等固定商铺10余家和流动商贩20余家,充分带动周边群众400余人就业,增强游客体验感,打造农旅融合新典范。
(州委主题教育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