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武长鹏 本报通讯员 武清海
7月11日,在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宋老家村“紫丹参+毛豆”立体种植基地内,工人忙着收获鲜食青毛豆。
“这些毛豆是在紫丹参种植基地套种的。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我采用‘一地双种’的生产模式,获得了更多收益。”种植大户王广银说。
王广银有多年种植道地中药材紫丹参的经验。紫丹参生长时间长,他就尝试着在药材幼苗期套种农作物。经过几年的摸索,王广银先后在紫丹参、玄参、防风等垄间套种芝麻、红薯,增加了收入。
随着鲜食毛豆需求量增大,王广银又选择套种毛豆。他种的毛豆角颗粒饱满、口感清甜,地头销售价每公斤4元。
在王广银等新农人的带动下,近年来,牛集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以特色中草药种植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中药+大豆”的“混搭”种植模式,实现双项收入。
“今年全村种植2000多亩毛豆,现在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这几天天气晴好,农户都在抢收,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王广银告诉记者,他和40多个农户签订“零风险”种植合同,采用“统一种源、统一农用品、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供袋包装、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采收后由收购点按种植合同保底收购。
牛集镇农综站站长姚林介绍,今年该镇20000余亩中药材种植大部分采用“中药材+毛豆”套种模式,成方连片套种的毛豆角已经进入收获季,不仅解决了丹参、玄参等地产中药材生长期“脖子长”的问题,还为药农每亩增加3000元至4000元经济收入。
牛集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陈金友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运作模式,大力发展鲜食毛豆种植特色产业,极大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5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