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跟着南艺00后学生修文物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18 09:58:00 来源: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

再过几天,“00后”学子杨宇霆将离开学习了四年的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前夕,南艺为其举办了一场名为“书于竹帛”的文物复制个人展,杨宇霆由此成为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创办近20年来第一位举办个展的在校学生。出于对文物修复的执念,这位从山西大同来到古都南京的小伙子直言:“这是稳赚不赔的四年”,他将继续以自己的技艺再现承载于文物之上的历史之光。

从山西到南京

接受文物修复系统训练

走进南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工作室,炽热的暑气一下子就隔绝在了外面。旧字画、旧物件,让整个房间充满了传统、老派的气息。不同功能的操作台顺着墙角依次排开,杨宇霆正是在这里完成了旧画的清洗、揭裱、补缺、全色等一系列文物修复工序。

杨宇霆是2024届南艺文博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书画方向的本科毕业生。他很小就表现出对传统书画的热爱,当年在高考中,他以绝对的优势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从山西来到南艺,我十分有幸能和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同学一起学习。”

杨宇霆在书画修复学习中受到黄小明的悉心传授与提携。黄小明是著名书画修复大师、苏裱技术传承人,于2015年来到南艺教授书画修复。黄小明担任过南京博物院文保所技术部主任,曾赴故宫博物院修复厂进修书画修复技术,师承华凤笙、孙承枝。文博学院教授顾颖与副教授任大庆,在杨宇霆的四年学习中,则着力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提高学科素养,同时传授其书画创作与书画鉴定鉴赏技能。此外,杨宇霆还向江苏省著名青年篆刻家邵明柱学习篆刻艺术,现已是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博物馆资源,铸就了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气质和魅力。杨宇霆告诉记者,在四年学习中,他走进一座座博物馆,参观并记录了那些透着历史信息的文物样貌,为后期进行文物修复和复制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涉及专业庞杂

一幅画耗时七个月完成

工作室上方,悬挂着大量吸水宣纸,修复过程中用来吸收多余水分;修好的字画贴在墙壁上,以获得更好的平整度,再用以装裱……杨宇霆向记者一一介绍着修复书画的过程与心得。洗画是书画修复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兼顾清洗与拼接,非常考验修复师的经验与耐心。洗画需要先用排笔蘸取开水淋烫画心,一方面令旧裱糨糊失效,便于揭裱,一方面洗去表面污物,同时为纸张脱酸。揭裱,即揭去书画作品霉变或断裂破损的旧裱,仅保留画心,以便进一步修复并重新装裱。

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件纸本山水画中堂,长约四尺,宽约二尺五,其年代约为清末民初时期。上面已密密麻麻贴满折条,代表着无数断裂和破损。杨宇霆告诉记者,这幅画的修复,由他带领组员进行,前后耗时七个月。

制作简牍衍生品

让古老文物成生活“密友”

和文物修复技术一样,文物复制也是文博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保护珍贵文物、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不久前,为了呈现精巧的文物复制技术与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为杨宇霆主办了一场文物复制个人展。展品参考了国内各地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以简牍和帛书(画)复制品为主,文房书具为辅,力图为大众展现更加贴近真实的中国古代书写条件。

据杨宇霆介绍,简牍制作的技术灵感源于书画修复装裱中做木工活的步骤,他用简单的工具,对竹木进行取材、加工、定型;弯曲、字迹等细节制作技术来自书画创作、书画修复工作中对墨性能的掌握;丝织品的染制和做旧,技术建立在书画、古籍等纸质文物中对绫绢染色、染料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操作过程中,他会根据文物的成色、细节、破损等,灵活调整方法。此外,针对丝织品和竹木的做旧,他还查阅了理工领域的论文资料,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学习民间匠人的方法经验、制作小技巧。

对一场个人展览来说,不但品类要多,数量要多,更需在质量上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展品中有一组战国简《盖庐》复制品,《盖庐》又名《伍子胥兵法》,是著名的兵法著作。原件出土于湖北张家山大墓,“去年年底,原件由南京博物院借展,我有幸参观并记录了它的样貌,进行复制制作。”战国帛画复制品《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原件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杨宇霆查询相关的文物数据等信息,对其1:1还原,所有图样均为手绘,也对绢帛材料进行了染制和做旧。尤其难得的是,其画上的残损,也是模仿实物原貌进行制作而成。

南艺文博学院教授顾颖、副教授任大庆坦言:“杨宇霆的文物复制技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省级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复制品水准,这在毕业生里是很了不得的。”黄小明对杨宇霆的表现也深表赞赏和欣慰:“像竹简、丝织品等材质的修复与复制,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与方向,杨宇霆都是自己学习、钻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文物复制品,杨宇霆还依循简牍仿制的工作经验制作了一批艺术衍生品。这些文创作品,复制了传统简牍上的文字,选取便利易得的材料制作而成。“可以作为书签使用。现在有不少艺术爱好者喜欢案头清供,我也设计了一些对仗句,比如‘椿萱并茂、棠棣同馨’等,将它制作成小型楹联,供文化爱好者赏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假四天,近30万人次打卡江苏三大热门博物馆,看看吧
...。它们分别是:“师友如光微以致远——文徵明及其师友后学书画特展”“初看江南第一州——明代以来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特展“怀袖雅物清风徐来——南京博物院藏明清扇面书法特展(第一季)
2023-10-04 20:39:00
国际博物馆日 | 他们在贵博修文物:与时间较量 与历史对话
“做旧后再上色,这件宋代的龙泉窑瓷器就算修复完成了。”看着眼前的文物,贵州省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修复师孔德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自豪感,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一部分,与这
2024-05-18 14:13:00
我在南昌修文物——走近手艺活里的\\\
熊娜王雨夕翁妍钰 伴随着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大量文物陆续展露真容。这些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在南昌,有这样一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2024-05-18 09:45:00
...市旅游。”来自湖北的“00后”游客武艺淑说,一年下来跟着展“跑”,她差不多能看五六场自己喜欢的展览。“与其坐在家里刷手机,不如多走出来看看,有很多文物、艺术品在课本上学过,但
2024-05-31 08:39:00
...”5月1日上午,位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里,市民游客跟着一位特殊的讲解员参观大成殿、御碑亭等建筑文物。这位特殊讲解员便是馆长吴阗。南京市博物馆里除了拥有大量文物藏品,建筑本身
2024-05-04 08:38:00
盛世修文│跟着总书记探寻三星堆的文化瑰宝
...象新闻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大型融媒体报道《盛世修文》,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推出《盛世修文丨跟着总书记探寻三星堆的文化瑰宝》20
2024-07-28 20:22:00
王恩才书画精品欣赏:受尽人间寒暑,只愿笔墨永年
...酷爱绘画,读书时戏画小树,不想竟与黄子久树法相同,后学《芥子园画传》及前世名画数千幅。93年拜黄山画院院长、安徽美协副主席张建中先生为师,入室学画,至一三年+月得老师言传身教
2023-04-19 14:55:00
江苏南京:50件名珍云集 诗文书画皆入瓷
“国有文物商店典藏瓷器精品展”亮相南京城墙博物馆50件名珍云集 诗文书画皆入瓷清乾隆粉彩花神诗文瓶。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实习生 苗晶晶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
2023-11-15 08:20:00
一场没有文物的国宝展,为何如此好看?故宫《石渠宝笈》来南京了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公开表示,即便当时有两万多件文物在同时展出,每年一万多件文物走向世界各地展出,展出的比例也只占文物藏品的2%。有人曾经算过一笔账,按照目前的速度,要91
2023-07-11 22:1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