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3 14:56:00 来源:关注健康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王峻摄影记者邹斌实习生王丙榕段玉枝通讯员陈冉邢娇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居民刷卡上电梯“邬大姐,刚才17楼的郑爹爹说新装的楼道感应灯不好用,问能否换回之前的节能灯?”5月20日一早,邬秋萍像往常一样来到一楼值班室,自管组成员夏莉便向她反映起新收到的居民建议。“好,我马上联系妇女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去看下。”邬秋萍回应道。75岁的邬秋萍是武汉市江岸区车站街道辅堂社区尚德里9、10号的居民,也是“好街坊”自管组妇女小组创始人之一。8年来,正是在“好街坊”的带领下,这个无专业物业管理,没有成立业委会资质,甚至没有专项维修资金的老破旧还建楼,逐渐焕发了新生——狭小的垃圾房改造后成了居民们的联络室、两部时常罢工的电梯改造升级后成了4部刷卡到层的“专梯”、天然气入户改变了居民拎坛入户的历史、原本无处下脚的天台改造后让居民有了专用晾晒场……“生活环境变好了,人也舒心了。”居民们纷纷说道。从破败到生机、从逃离到回归,8年多时间,居民们对小区的态度,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如今,“好街坊”从最初的三五人逐渐扩大到了十多人的队伍,持续为居民提供着暖心的服务。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小区居民在楼栋前电梯换新“二变四”,搬走的老邻居又回来了尚德里9、10号两栋居民还建楼建成于1997年,由于产权复杂,租户多,大楼没有配备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导致公共设施长年得不到维护,久而久之,楼内电梯屡发故障、楼内垃圾遍地、居民间矛盾频发……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配套设施简陋,没有专项维修资金,无专业物业管理,且没有成立业委会的资质……眼看着两栋老旧还建楼日渐衰败,超过三成的“原住民”纷纷搬离。“我们不能眼看着自己家衰败下去。”2016年初,在社区的主持下,多位退休党员聚在一起商议后,“好街坊”自管妇女小组便应运而生。“好街坊”成立后,第一个要着手解决的便是电梯问题。尚德里9、10号共19层,2部电梯是423户居民上下楼的主要通行方式。由于年久失修,两部电梯“层层停”、故障关人、维修率高且电梯生产厂家停业停产导致的零配件采购困难问题,让居民们苦不堪言。“两部电梯轮着坏,修也修不好。有时候突然下坠好几层卡在那里,真的很吓人。”多年后回想往事,居民金先生还心有余悸。而为确保有一部电梯能正常运行,社区请来维修人员将其中一台电梯关停,将其零件拆解后更换到另一部电梯上,以确保居民能正常出行。可这并非长久之计!2016年,换梯,加梯,居民呼声最高的问题摆在了“好街坊”面前,紧随而来的是困难重重。“没物业管事、住户不齐心、改造没有钱,是我们当时面临的最大的三个问题。”邬秋萍回忆道。面对电梯更新、加装这项涉及金额大、涉及人数多的大事,维修、改造还是更新,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更换2部电梯再加装2部,除去国家补贴费用,每户只需要交600元钱。”为了争取到大家的支持,“好街坊”队员分头上门,主动向业主做好解释工作。对于不理解,特别是将房屋出租出去的业主,队员反复上门劝说:“目前只剩一部带病的电梯在运行,迟早会停摆。届时,哪个租户会租一个要爬十几层楼出行的房子呢?”一遍两遍三遍,终于在队员们的耐心沟通下,半个月内将费用全部收齐。施工迅速进行,3个月内,不仅大楼原有的2部电梯全部更换完毕,同时还新加装了2部电梯。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电梯换新后,居民出行便捷度大幅提升。尤其是腿脚不便的老人们,可以不再“悬空”,乘电梯下楼接接地气。76岁的吴婆婆带着小孙子来到电梯口。进入电梯后,她刷了卡,按下数字6,电梯缓缓升至6层,门一打开就到了她家门口。吴婆婆告诉记者,上了年纪后,腿脚变得不利索,之前因为电梯不方便,平日里几乎不下楼,因此搬到外面和儿子一起住,直到听说重新安装了电梯才又搬了回来,“现在多好,坐电梯不用等,每天都可以下楼溜达。”上下楼,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看似事小,却与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息息相关。尚德里小区共有70岁以上老人超过30位,像吴婆婆一样,电梯安装好后,不少老人们又回到了尚德里。这些长者也可以经常下楼乘凉、聊天。加装电梯让小区居民享受到了更高品质的生活。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24小时监控保障了居民安全在完成电梯的安装后,“好街坊”利用加装电梯剩余的费用在每层楼配备了监控,进一步保障了楼栋的安全。“好街坊”还在组内进行了分工,配备了值班组,24小时监控和管理电梯。“有了监控以后,方便我们管理,也方便了居民。特别是原来多有发生的小偷小摸事件变少了。”“好街坊”成员夏莉说道。垃圾房改成“守望室”,居民有了安全感顺利啃下首个硬骨头后,“好街坊”便将目光定在了垃圾入楼的老大难问题上。尚德里9、10号虽然为两栋高楼,但共用一个单元门进入。最初,开发商在设计大楼时,采用滑道方式处理垃圾投放问题,两个单元楼每层平台的楼梯口处各建有一个垃圾投放口,通过滑道连通一楼。每天,工作人员会在垃圾从一楼通道内取出,堆放到楼内一楼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里暂存,待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再由环卫清扫车运走,而在此过程中,垃圾堵塞门栋、气味难闻,且易滋生病菌和蚊蝇,致使楼内居民怨声载道。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垃圾通道改造前,部分居民随手乱丢垃圾(通讯员供图)“存放垃圾的小房间位于进出楼内的通道口,每天我们都是闻着臭气进出家门。”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居民刘先生忍不住皱眉道。能否将这个惹人嫌的“垃圾堆”换个地方?“好街坊”多方征求意见,寻找地方,可终因楼栋外场地较小,没有建设垃圾房的位置条件而只能作罢。建房条件不允许,那就换个思路!能否不将垃圾堆进小屋里,直接由垃圾车清运走?2020年,在社区的支持下,居民们的垃圾由入楼存放改为及时清运,从此,居民们告别了进出楼道掩鼻的尴尬了。“以前垃圾堆在楼内的房间里,脏乱差还到处都是蟑螂、苍蝇。”小区居民刘女士表示,“改造好了后,感觉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街坊’们又做了一件大好事。”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垃圾通道改造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通讯员供图)垃圾房闲置后,“好街坊”队员们商议能否将其“废物利用”,“这可是进出楼内的必经之地,用作值班室服务居民岂不是很好?”说干就干,在征得产权部门同意后,队员们自筹资金对房间进行了清理、消毒、粉刷。并搬来居民家中闲置的二手桌椅和沙发,一个小小的值班室就诞生了。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值班室内留有独居老人信息“小陈,我把菜先放这里哈,我去办点事等下回来拿。”居民孙婆婆将装满菜的布袋放在桌上,打声招呼便转身离开。5月20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尚德里9、10号一楼的这间小值班室内,只见桌椅上摆放着不少居民们“暂存”的物品,包括蔬菜、钥匙、婴儿车等。“自从有了这个值班室,我们居民就多了一个串门的好地方。”居民朱爹爹告诉记者,由于此前没有专人看守楼栋进出口,不少闲散人员随意进出,每月都有居民家中物品失窃的现象。“现在楼内几乎再也没有被小偷光顾过了。”社区书记刘静介绍,为加强小区管理,经“好街坊”公开征集居民意见,成立了楼栋自管小组,每天小组成员24小时轮班值守、巡逻,大大地提升了小区的安全。楼顶改造升级,居民“晒”出幸福感“胡大姐,能否跟‘好街坊’队员们反映一下,能否引入天然气”“刘师傅,小区四周都是高楼,无处晾晒衣被,能否想下办法?”……居住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居民们看在眼里,更期盼着能有更多的改变。“引进天然气可以参照更换电梯的模式来操作。”在“好街坊”小组上,76岁的成员胡春姣提出了建议。“小区一楼院子过于狭窄无法用作晒场,只能向‘天上’要空间,楼顶平台能否利用起来?”队员吴建平说。“对,楼顶这么大的区域,全天都有阳光照射,当作晾衣场是不是很合适?”刘汉华接话道。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改造前的楼顶破乱不堪(通讯员供图)在社区全力支持下,队员们登门入户收集意见,有高达九成的居民投了赞成票。但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在楼栋下,记者看到了天台改造前的照片,只见平台保温层楼板破损严重,各类杂物、垃圾堆积,杂乱不堪,几乎没有下脚之地。工作量大、资金哪里来?困难再度摆在面前!再难也要迎难而上!“好街坊”积极联系社区,申请到惠民资金后,请来专业队伍。先清理杂物、拆除楼板,然后统一进行防水施工,架设晾衣绳,前后花了数月时间。

武汉江岸这个老小区,有一支“老街坊”女子志愿队

改造后,居民们晾晒衣物5月20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来到19楼,只见整个天台焕然一新,地面重新铺装了防水层,统一安装了晾衣绳。住户徐女士正在平台晒衣服,她说:“原来每次晒衣服都要去楼下拉线挂在树上,不方便不说也不美观,现在到平台修整后既宽敞又明亮,全天都有阳光照射,衣物一下就晒好了。咱们妇女小组又做了一件大好事。”啃完一个难题,下一个接踵而来。“坛子气不仅贵,用起来还不安全。好几次做饭做到一半气用完了。我早就盼着开通天然气了。”和之前的电梯相同,用气难题一直困扰着楼内居民的老大难问题,安装天然气成为大多数居民心里的期盼。2018年底,借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好街坊”向社区提出建议每栋楼开通天然气获得支持。小组紧锣密鼓地召开座谈会摸底居民意愿,近90%的居民同意安装,并愿意缴纳1600元—2100元不等的安装费用。随后,小组分工明确,由专人主动对接天然气公司,并和社区工作人员、施工方实地踏勘。同时,部分小组成员向不愿交费的居民普及天然气对全体居民的好处,最终说服所有居民同意安装天然气并收齐了费用。不久,天然气公司顺利进场施工,于当年完成通气入户。“让小区里的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是社区带领我们‘好街坊’努力的目标。现在,居民们不必出小区,基本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就能得到满足。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让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节节高升!”邬秋萍充满期待地说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老里份玩出“新花样”
...,走进位于湖北武汉江岸区一元街道同兴社区的同兴里,老街散发的浓郁城市风情扑面而来。里份作为武汉一种特有的建筑群落类别,是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如同
2024-01-15 16:31:00
...街面敞亮这样的治理成果来之不易。社区与居民联动组成志愿队伍,共同维护街内秩序。“同志您好,国子监街内不能停车,请您把车挪走。”李秀芬阿姨今年68岁,也在国子监街住了68年,她
2024-03-18 13:35:00
武汉江岸以城市更新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环境。在劳动街道艺苑社区的共享戏台前,居民朱婆婆和老街坊们聊着自家房子的新变化。“外墙刷新了,楼道灯也亮了。大家关心什么,改造就改什么。共同参与家园事,小区里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2023-02-04 19:32:00
百姓记录|从捡垃圾开始 重大女博士让故乡的老街“活”了
...久之后,大家就不再乱丢垃圾了,街道恢复了整洁……”老街坊也曾不理解 她送去鲜花垃圾捡干净了,但还远远不够。有的老居民缺乏水土保持意识,割掉芦苇,在江边开垦耕地,种植豌豆、青菜
2023-07-14 12:45:00
组织青年参与服务 激发社区治理活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立了“平安福”巡逻队、“啄木鸟”护绿队、“管得宽”志愿队等,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数达1772人,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20多岁,年纪大的则超过80岁。青年人有激情、有活力,但和群众
2024-05-22 06:26:00
武汉磨刀匠靠精湛手艺月入过万
...者一直在心里暗想:到孙师傅摊上磨刀的应该都是附近的老街坊。然而,几天观察下来,记者发现,除了老街坊,不少做餐饮的专业人士也专程找他磨刀。胡先生几天前找孙旭国磨了4把刀。他告诉
2024-01-10 04:46:00
...网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山海关路,是武汉最正宗的“过早老街”之一。这条刚刚由武汉市汉口历史风貌区EPC工程项目改造完工的道路,“焕新”迎客。记者在现场看到,糯米包油条、豆皮、鸡冠
2023-10-12 22:14:00
“胜似亲人!”他上班是公交车司机,下班当老街坊的“专职司机”
...看望雷辛华老人。李振兴告诉记者,这些老人都是自己的老街坊,房子拆迁后又搬到同一个小区住,认识几十年感情很深。以前老人身体还比较健康,生活能够自理。2020年疫情期间李振兴遇到
2023-03-18 15:41:00
...路。武汉新生路项目部积极与社区联动,成立“铁建红”志愿队,为马拉松助力添彩。为了给参赛选手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志愿者提前学习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对赛事的赛道路
2024-03-28 08:0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