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袁航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发挥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充分激发和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促进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创造。
应该看到,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唯论文、重资历、一刀切、重形式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在很多时候极大影响了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评价问题不加快解决,就难以实现对科技人才的有效甄别、使用、支持和激励,就难以支撑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有怎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有怎样的科研活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评价科技人才,就是要打破过去传统的评价方式,回归创新本质,更加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看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引导各类科技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对科技人才的评价要强化国家使命导向。要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
对科技人才的评价要避免“一刀切”。每一类创新活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对科技人才的评价也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要按照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的导向分类设置人才评价标准,所谓“干什么评什么”,让科技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发光发热。
对科技人才的评价要持续推进破“四唯”。长期以来,对于科技人才的评价倾向于“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往往忽视了科技成果的原创性、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受到影响。必须要从制度设计的根源上解决“四唯”问题,持续打破旧有条框与束缚,让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受论文、奖项等的羁绊,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人才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土壤的滋养。要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