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4 23:53: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权谋沙场,历史长河中演绎了无数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其中,一位大臣以亲手斩杀当朝皇帝,并在后来投降大唐的壮举,让人唏嘘不已。这名大臣,拥有着何等的胆识和智谋,究竟是何方英雄豪杰?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隋末群雄逐鹿,裴虎通助李渊建唐

挥汗成河地域,闭月羞花家门。裴虎通生于一个达官贵人之家,父亲官至凉州总管,母亲出身名门望族。然好景不长,家道中落,父母双亡,裴虎通只得依靠一个从父的侄子过活。

小时候家贫如洗,青年时出身市井之地,也许这就是裴虎通性格中傲慢与急功近利的根源。要说好运的话,大概就是他因缘际会,进入了当时只是晋王的杨广手下,成了一个小小的侍卫官。

杨广武勇过人,深得其父隋文帝宠信。他带领裴虎通等禁军,率先南征北战,为隋朝复国立下汗马功劳。602年,隋文帝驾崩,杨广继位为帝。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隋炀帝登基后,深深信任裴虎通,提拔他为左右禁卫大将军,统领整个皇宫禁卫事务。而裴虎通也倾心辅佐,对杨广死心塌地。他一个市井出身的小官,因杨广得以高官厚禄。然而好景不长,杨广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他耽于享乐,长期不上朝。江都大兴土木,修建骄奢淫逸的宫殿。各地民变此起彼伏,而他却视若无睹,任由祸乱扩大。

裴虎通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却也无可奈何。他再三进谏,想让杨广正视国家大局。杨广却并不理会,依旧我行我素。裴虎通也曾思考过退位隐居,转而寻求下一个实权者效命。然心里那份多年感恩,让他无法抛弃杨广于不顾。于是他决意孤注一掷,劝说杨广远离江都,亲征各地反叛。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杨广狡黠一笑,头也不回地离开。任凭身后的裴虎通如何焦急,他也无法将这位不学无术的君主拉回正道。岂知大限已至,杨广终被群雄围攻于江都之中。而裴虎通在最后关头,也选择了背叛。611年春,李渊在河北起兵反隋。很快,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罗士信等关陇集团纷纷响应,一时间天下群雄,各归其帅,四分五裂的局面。

613年,李渊攻下东都洛阳。次年,率军直逼长安。与此同时,群雄中的翟让及王世充部将刘黑闼,突袭围困在江都的杨广。杨广仓皇出逃,被刘黑闼生擒。群臣哗然,纷纷退避。唯有裴虎通不离不弃,跟随至最后。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当刘黑闼左右将士嚷嚷着要杀死杨广时,杨广的内心是崩溃的。他死死抓着裴虎通的衣角,泪水涟涟地哀求:裴虎通面无表情,任由那双曾放在自己肩头的手无力地滑下。他缓缓抽出佩刀,在杨广绝望的眼神中,毫不犹豫地刺入心脏。

刺客的刀还在余颤,裴虎通已不再将视线停留在倒下的杨广身上。他甩袖离去,很快消失在乱军之中。命运的洪流在这一刻,悄然改变同年十一月,李渊杀入长安,次年称帝,建国大唐。而在关键的这几年,裴虎通作为内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朝建立的他,也因此功劳卓著。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裴虎通得意忘形恩将仇报

劫后余生的大唐,以裴虎通为第一功臣。李渊封他为辰州总管,爵位崇高富丽。本该知足之至,然而裴虎通却因此功臣的身份越发骄傲自满。

或许是出身市井,一朝扶助君主称帝,他没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态。见到权贵越发谄媚,普通百姓就越发视为尘埃。李渊赏赐的金银财宝,他毫无节制地挥霍遗散。铸就豪宅,购置美人,过起了纨绔子弟般的生活。

眼见突如其来的荣华富贵,裴虎通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变。他到处吹嘘自己功高于天,所有的官位爵位都不配与自己的汗马功劳相提并论。朝中百官劝他收敛,他置若罔闻;家人苦口婆心规劝,他直接勃然大怒。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唯我独尊的态度激怒了李世民。身为太子的他能容忍大臣们的劝谏,却极其讨厌裴虎通目中无人的傲慢。两人矛盾也因此渐起,裴虎通更是当众直呼李世民的名讳。

李世民放下这口恶气,对裴虎通极度反感。然国家大局为重,他还是忍让下来,没与裴虎通真刀实枪地过招。只教唐高祖暗中派人盯防,防止祸起膏肓。又过了两年,唐高祖驾崩,李世民即位为帝。而裴虎通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没有忌惮之心。继续我行我素,张牙舞爪。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贞观九年,李世民忍无可忍

岁月荏苒,转眼间李世民登基已经八载有余。这九年来,李世民忍让裴虎通已久,内心早已郁结。

朝臣们也多次劝谏,裴虎通已成心腹大患。再不除掉,只会祸害无穷。李世民心知肚明,却始终下不了决心对功臣动刀。这日,李世民难得清闲,于乾阳殿品茶小憩。忽然门外传来哗哗声,竟是裴虎通不请自来。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裴虎通仗着自己立功在先,竟然肆无忌惮地冲入乾阳殿,丝毫不讲皇上的威严。他理直气壮,仍旧是那一套我有大功你不能动我的说辞。李世民勃然变色。左右禁卫应声上前制服裴虎通,将他五花大绑跪在地上。

朝臣们也纷纷出面请罪,并极力劝谏李世民严惩裴虎通以儆效尤。李世民这才想通,一锤定音当晚,裴虎通便被押赴刑场,处以极刑。其家人也被牵连,尽数就地正法。悲惨结局,实为咎由自取。功高震主招灭门,裴虎通的下场,实为咎由自取。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裴虎通命运转折劝世

有人说李世民治裴虎通太重,毕竟曾立大功。然则有大功的人,岂能像裴虎通那样目无法纪、恃宠生骄,最后祸及全门?

裴虎通一生,命运多舛,由宠转嫌,由功臣沦为祸患,最后被诛三族。种种迹象都在提醒他,及时收敛,功成身退,才是立身之道。奈何他沉迷在一朝功名带来的虚荣中,最后只能以悲剧收场。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古人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口出狂言,自取灭亡,裴虎通又何尝不是如此?李世民终究是一代明君,给了裴虎通余地。只要他稍知收敛,或许还能功成身退,享福余年。奈何人在做,天在看,裴虎通没抓住最后机会,只能求之不得。

种种迹象都在提醒,做人处世,当知进退。如裴虎通,骄不可长,功不可傲。识大体,顾大局,退而不伤,乃大丈夫。否则必然难逃失败厄运,坐失人生。

裴虎通杀隋炀帝归顺大唐,因功高震主被灭三族

结语

人生最可贵的是机缘。裴虎通能有幸成就一统江山的唐朝,却因骄傲自满最后一败涂地。命运弄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注定就是历史的一个教训。

裴虎通虽死,唐朝却因此更加鼎盛。失去了祸患,李世民顺利开创大唐盛世。而裴虎通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提醒后人不可重蹈覆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可惜,这个要求被拒绝,最终,杨广被黄绫活活勒死。隋炀帝杨广,不管他是否伟大了,不管他是否昏庸,大运河也罢,洛阳城也罢,他最终死在了江都。而杀他之人,就包括他曾信任的裴虔通。
2024-06-18 06:12:00
李世民诛杀裴虔通,背后的原因与历史影响
隋炀帝死于他手,在唐朝为官多年,最后被李世民诛三族天下大势自古以来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乱世之后总会有人一统大局,应运而生的秦朝完成了第一次大一统,隋朝完成了第二次大一统,可是
2024-01-23 20:13:00
李渊算是一个昏君吗
...唐高祖李渊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在他前面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在他后面的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这两位可都是历史知名人物,夹在他们中间,也难怪唐高祖李渊的存在感不高。后来唐太
2023-05-30 12:14:00
古代刽子手两次改变历史,成就了两位名将
...史上最关键的“刀下留人”的传奇吧。#02.八百多年后,隋炀帝杨广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的反抗。太原留守李渊看到隋朝气数已尽,于是准备在河东起兵。此时担任马邑(今山西省朔县)郡丞
2023-03-06 13:36:00
哪位大臣亲自杀了隋炀帝并归顺大唐,最终被灭三族
...最终惨死在了路途之中,还连累三族,皆被李世民铲除。隋炀帝的一生,可谓是三言两语难以言表,有人大骂他大兴徭役,开运河,北征高丽,导致国家衰败,最终引发隋末乱世。但是晚年的隋炀帝
2024-06-12 14:29:00
传奇美人萧皇后的沉浮人生
...。公元604年,杨广继位,成为了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隋炀帝。萧氏也随之成为了隋朝的皇后。但是,随着权力的增长,杨广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沉迷于歌舞升平,每日与众多
2023-09-17 00:31:00
...被那骨子里透出的风韵所倾到,龙颜大喜。这个女人就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唐初名臣魏征盛赞萧后道:“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有辅佐君子之心”。追溯这萧后,自童年
2023-03-06 22:05:00
杨广、李渊、李建成也是有才之人,李世民为何抹黑他们
...最终成功的当上了太子,成为了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隋炀帝。隋炀帝中的炀是杨广的谥号,只不过这不是一个好的谥号,本来杨广的谥号是明字,可惜的是唐朝给他改了,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2023-07-11 18:48:00
李世民如何实现从谏如流、亲贤臣远小人的
...而导致人亡政息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隋炀帝杨广。“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谏官的缺位,见证了隋朝的二世而亡 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朕即位以来,每虚心求谏公元6
2023-10-27 07: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