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史之乱攻破长安城为什么唐朝没有灭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0 11:0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玄宗执政后期,是非常昏庸的,整天和杨贵妃嬉戏玩乐,荒于朝政,而且生活非常奢侈。因为唐玄宗后期的昏庸统治,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是唐朝一次非常大的灾难,叛军一度势不可挡,攻破了大唐首都长安,迫使唐玄宗逃往蜀地。我们知道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但是,安史之乱也使得唐朝由盛转衰。既然当时反叛军一度势不可挡,甚至连长安都攻破了,最后还是被平息了呢?

安史之乱攻破长安城为什么唐朝没有灭亡

唐朝经过几代皇帝的开疆扩土,所拥有的疆域很大,唐玄宗为了抵御可能来自突厥、吐蕃、契丹、西域、阿拉伯的进攻,就设置了十个兵镇: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每个兵镇拥有数个州,节度使不仅管理军事,还负责民政与赋税,就像三国时期各个州的州牧,对唐朝朝廷,已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安禄山因为受宠而担任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与时任宰相杨国忠有矛盾,杨国忠是杨贵妃之兄,安禄山拥有三镇重兵,又有野心,所以才起兵反唐。最简单来讲,安史军团只是唐帝国之下的一支军队,而唐帝国不止这一支军队。安禄山这支部队以幽州为中心,主要由东北缘边蕃汉武人构成,经济资源有限,兵员获得补充很慢。

安史之乱攻破长安城为什么唐朝没有灭亡

因为本身就是帝国边缘的武人,也无法得到内地士人的支持。这样一来,即使能够征服内地一些地区,也难以有效利用这些地区。唐帝国就全然不同了,除了安禄山军团以外,西北仍有许多兵团,东南仍然有相当的经济基础。经过开元天宝的盛世,得到广泛的拥戴,可以发动更多的资源来平息叛乱。

唐王朝之所以能够抵挡住安史叛军的进攻并且最终扭转形势与一批得力的文武大臣的尽忠职守有很大关系,这其中包括李光弼,郭子仪,张巡等。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郭子仪还在丁忧,在夺情起用之后,郭子仪以超凡的能力收复唐王朝的两京。张巡死守睢阳,以三千弱兵抵挡安庆绪的十三万叛兵,张巡死守了数月,为唐军反击争取了时间。

安史之乱攻破长安城为什么唐朝没有灭亡

虽然唐朝皇室在安史之乱期间表现非常差劲,但是唐王朝的官员们还是有许多尽忠职守的。其次,安史叛军内部的矛盾也是导致安史之乱不可长久的重要原因。安禄山是个性格非常暴躁的人,不仅对臣下随意辱骂惩罚,即便是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安禄山的二儿子安庆绪因为不满安禄山对他的冷落,联合安禄山身边的宦官李猪儿杀死了安禄山。

安史之乱的另一个主角史思明也是和安禄山一样的结局,也是为其子所杀。安禄山死后,所谓的“大燕政权”基本上已经土崩瓦解。总的来说,安史之乱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既有唐朝文武大臣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原因,也有反叛军内部本来就矛盾与纠纷。其实,导致反叛军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反叛军内部的矛盾。但是,自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确实是一个悲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0 13: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史之乱多年战乱人口锐减,大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仍有“唐人街”这样的存在。然而,盛唐的巅峰时期却被安史之乱所截断,这场八年之久的战争让唐朝人口锐减一半,使得这个曾经的世界中心逐渐边缘化。开元盛世之巅峰盛唐时期,由唐玄宗创造
2024-07-23 17:04:00
安史之乱究竟有多乱,安史之乱是如何被评判的
...国腰斩,让唐帝国不能恢复往日雄风,没错,这就是——安史之乱。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安史之乱,这4个字充满了,太多的无情和冷血,充满了太多的惨烈和昏暗,安史之乱的时候,究竟有多么的
2023-02-03 10:41:00
安史之乱的6大猛将有多猛
...辉煌的朝代之一,最终是为何由盛而衰呢?这就与著名的安史之乱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该场战争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发起叛乱,因此史称安史之乱。唐朝是唐高祖李渊结束隋朝后定都洛阳建立
2023-07-24 20:41:00
安史之乱究竟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
...强大的王朝,却在一场动乱之后迅速没落,这场动乱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究竟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长达八年的动乱中,使得唐朝人口锐减3000多万,皇城被破,皇帝被迫出逃,繁华的都城
2024-06-01 21:14:00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表象之下,唐政府的腐朽已经日趋严重。而这一切,终于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得到完全暴露。历史不会骗人,舞台再美,也遮不住其后的朽坏。一、唐玄宗晚年沉迷美色公元755年,已经在位43年
2023-09-19 06:42:00
安史之乱爆发后,仅一个月时间,安禄山就从范阳经河北攻破了东都洛阳,随后安禄山称帝,几个月后,崔乾佑在灵宝击败哥舒瀚,歼灭唐军20万,一天后,崔乾佑就攻破了潼关,十余天后,安史叛军
2024-07-18 21:50:00
一、长安第一次被攻陷:安史之乱,唐玄宗出逃唐朝都城长安第一次被攻陷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时间是在公元756年6月,距离安禄山起兵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当唐玄宗得知潼关被攻破时,第二天天还
2024-07-18 21:49:00
安史之乱:唐朝的崩溃与杨贵妃的牺牲
安史之乱是唐朝灭亡的起点,诗人杜甫就曾写下《悲陈陶》,以“血作陈陶泽中水”这样的诗句描写安史之乱的惨烈,整个世间就好似人间炼狱。就连李唐皇室都拖家带口远逃蜀地,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
2023-09-11 22:54:00
聊聊安史之乱中各诗人的命运
...握重兵。安禄山的野心与日俱增,最终引发了惊天动地的安史之乱。这不仅是唐朝廷的灾难,也牵动了无数诗人的命运。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的人生轨迹,因此发生了逆转。以下是安史之乱中他
2024-05-15 13: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