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9 06:42: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尤其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更是达到极盛。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唐政府的腐朽已经日趋严重。而这一切,终于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得到完全暴露。历史不会骗人,舞台再美,也遮不住其后的朽坏。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一、唐玄宗晚年沉迷美色

公元755年,已经在位43年的唐玄宗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英明神武的君主,取而代之的是满头白发的糊涂老人。他整日躲在深宫之中,与年仅28岁的杨贵妃厮守美色,数十年如一日。与此同时,朝政日趋懈怠,奸佞当道,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更是专横跋扈,贪赃枉法,朝野上下无人敢言。

而在地方上影响最大的军阀安禄山,更是狡黠多计。明面上对唐玄宗谄媚奉承,暗地里却早已野心勃勃。这日,他又哭哭啼啼地来见唐玄宗,求认杨贵妃为干娘。唐玄宗听罢大喜,当即就召来杨贵妃和她的嫂嫂妹妹们,命令安禄山脱了衣服,让她们对他进行“洗儿礼”。

杨贵妃本就心术不正,得到机会立刻就丢掉羞耻心,和她的姐妹一个两个上手大肆揩油。安禄山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仍然身体强健,被一群美艳动人的女子围在中间,亵玩不休,实在是有些受宠若惊。

就这样,朝政日益败坏,唐玄宗丝毫没有觉察。他依旧整日游手好闲,拉着杨贵妃在后宫听曲看舞。除了寻欢作乐,就是与杨贵妃厮磨缠绵。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二、安史之乱爆发

就在755年这个盛夏,杨贵妃为唐玄宗排演了一场名为《霓裳羽衣舞》的歌舞。当唐玄宗看到杨贵妃穿着轻纱,婀娜多姿地翩翩起舞时,马上就陶醉不已,整个人如痴如醉。

然而就在这惬意悠闲的舞蹈还未结束时,外面却传来了一阵嘈杂喧嚣之声。原来,此时安禄山已经联合史思明在范阳发动大规模叛乱,直指长安而来。

“不好了,陛下,安禄山叛变了!”侍卫冲进殿中,跪倒在地大声禀报。

“什么?!”唐玄宗猛然清醒过来,脸色苍白,“安禄山这厮竟敢造反!”

“臣等谨遵圣旨,立即讨伐安禄山!”杨国忠率先响应。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好,朕即刻派兵前往平叛!”唐玄宗也终于意识到大势已去,决心调兵征讨。

于是,唐玄宗先后派出了哥舒翰、高仙芝等名将前去围剿,然而此时的禁军已经废弛许久,加之将领们骄奢淫逸,很快就在安禄山面前接连败退,丢盔弃甲而归。

更要命的是,唐玄宗不顾战局失利,执意让哥舒翰也出兵迎战,结果直接导致潼关沦陷。安禄山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杀到了长安城下。

“完了完了,大军来袭,我们该怎么办!”百姓们抱头鼠窜,四处奔逃。连唐玄宗也早已失去惊慌失措,他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甚至来不及带上随行的宫女太监。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三、长安沦陷十室九空

大唐的国运至此已是风烛残年。在唐玄宗仓皇出逃后,留在长安城的只剩下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很快,安禄山的大军就如蝗虫一般席卷而入,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残酷洗劫。

“救命啊!”百姓们哀嚎着四处逃窜,然而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杀人放火。官宅民居被掠夺一空,处处火光冲天,遍地哭声。

“哈哈,这些女人真漂亮,赶紧抓起来!”叛军纵情大笑,三五成群地抓住年轻貌美的女子,当场就摁倒在地凌辱。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别想跑!”还有叛军强行将百姓捆绑,用刀架在脖子上威胁,强迫他们交出所有财物。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把皇宫里的金银珠宝都搜刮出来!”安禄山下令大肆搜刮皇宫的财宝,those青金白玉的宫殿被全部焚毁。曾经金碧辉煌的长安城,顷刻间沦为一片废墟。

据历史记载,当年长安人口多达90万之众,然而此次兵祸过后,竟只剩下了区区千人不到。这曾经的盛世名都,经此劫难十室九空,人烟断绝。

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有个叫王仁的长安百姓目击了当时的惨状,后来对亲朋好友描述道:“那时叛军为了搜刮,竟然割开人的肚子取金,活生生把人剖开!”王仁说这话时,至今还是悚然止息、肝胆俱裂。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四、唐肃宗登基转机

面对国破家亡的浩劫,爱国志士纷纷站出来,希望转危为安。在他们的奋起呼吁下,唐玄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亨,李亨随即登基,是为唐肃宗。

唐肃宗即位后,果断罢黜杨国忠,并且命令杨贵妃自尽。虽然已然失去太多,但至少清除了朝堂奸佞,为国家转危为安打下了基础。

很快,唐肃宗调动各地兵马,向叛军发起反攻。此时的唐军士气高昂,纷纷誓要驱逐胡虏,复兴大唐。在唐军的反击下,安禄山的叛军被迫从长安及其周边地区后撤,中原地区暂时得以喘息。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五、睢阳惨剧人祭城

然而,这还只是曙光初现,更惨烈残酷的战斗还在后头。公元756年,安禄山的心腹将领尹子奇率领18万大军猛攻睢阳,希望夺取这座中原要地。

而时任睢阳城守军的老将军张巡,手下只有7千兵马。面对整整18万叛军,张巡面无惧色,誓要固守睢阳,为国捐躯。

“来人,我这就要草拟奏表,请求朝廷增援。”张巡立即传令申请援军。

“将军,恐怕来不及了,眼看叛军就要打过来了。”属下劝阻。

“不要紧,哪怕一人一个也要守住睢阳,绝对不能让叛军得逞!”张巡态度坚决。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很快,尹子奇的大军就如洪水一般击打城门,张巡亲自带队迎战,数百次的外出突袭都没有退缩。然而援军迟迟不至,形势依旧严峻。

被围困的日子一长,城内粮草告罄。张巡首先宰马充饥,然后是杀犬食肉。直到最后,居民们被迫吃掉了所有老弱病残,共三万人。人吃人的惨状,填满了这座城市。

“将军,再这样下去大家都会被饿死,不如开城投降。”士兵们面黄肌瘦,精神涣散。

“绝不可!我与你们共存亡!”张巡仍然坚持战斗到底。

经过长达一年的围困后,睢阳最终还是沦陷了。但交换的是叛军数万人的生命。这场殊死博弈,成为了安史之乱中的一段佳话。即便城破人亡,也传颂了大唐士卒的忠诚与无畏。

安史之乱:长安的浩劫与唐肃宗的登基

结语

安史之乱导致了社会动荡,人心涣散,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我们必须认清历史,防止悲剧重演。唐玄宗晚年的蝴蝶快乐曲,直接导致了这场覆灭性的灾难。

朝堂腐败会毁掉一个文明,我们必须警醒。所谓东方盛世,也难逃滥杀滥施的宿命。让我们牢记历史,珍视今日的和平,共同守护文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盾重重,腐朽不堪了。安禄山抓住机会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大唐的一场浩劫,大唐的诗人们也没有躲过这场浩劫,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们的结局如何?一、王昌龄王昌龄,
2023-10-10 07:40:00
唐军兵力远胜叛军,为什么平叛仍用了八年呢
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场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大动乱一直持续到763年方告结束,昔日大唐的繁荣在战火中付之一炬,苍生饱受涂炭之苦。然而,一手发
2024-04-25 14:27:00
解密“三造唐朝”陈玄礼,为何成为唐朝皇室难以启齿的伤疤?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攻势凌厉公元756年六月攻克潼关剑指长安,唐朝百年盛世猝然终结,“马嵬驿兵变”催生出“皇室争权、宦官干政、禁军哗变”三大毒
2024-12-26 08:55:00
安史之乱后,李泌出山稳定了肃宗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
...迎接唐玄宗还朝结果房琯兵败:公元756年,房琯出兵征讨安史之乱的叛军,结果失败。▲房琯 始末1.仕途坎坷说到唐朝的宰相李林甫,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奸佞之臣。李林甫把持朝政,打压
2023-02-11 21:09:00
为什么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持续了八年之久呢
...一时的安禄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按理说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就应该歇菜了,可是在安禄山死后,又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这又是为何?首先,身为唐王朝的统治者的唐肃宗没能做好平
2023-05-10 22:25:00
...。在这8年中,安禄山1年后被杀,史思明6年后被杀,为何安史之乱却打了8年?安禄山一、叛军组织严密、素质极高、战斗力超强“擒贼先擒王”这话在唐朝根本不适用,安史叛军就跟打不死的
2024-07-18 21:51:00
聊聊安史之乱中各诗人的命运
...握重兵。安禄山的野心与日俱增,最终引发了惊天动地的安史之乱。这不仅是唐朝廷的灾难,也牵动了无数诗人的命运。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的人生轨迹,因此发生了逆转。以下是安史之乱中他
2024-05-15 13:44:00
为何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打了6年才平息呢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而这一场叛乱的主角自然是挑起战火的安禄山,安禄山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他通过各种讨好的手段获得唐玄宗的信任,在经过漫长的准备之后,最终发动了叛乱
2024-05-08 19:36:00
安史之乱究竟有多乱,安史之乱是如何被评判的
...国腰斩,让唐帝国不能恢复往日雄风,没错,这就是——安史之乱。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安史之乱,这4个字充满了,太多的无情和冷血,充满了太多的惨烈和昏暗,安史之乱的时候,究竟有多么的
2023-02-03 10: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