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9-29 13:47:00 来源:文慧园路三号

昨日午间,传来《里斯本丸沉没》代表中国内地竞逐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消息。很快,这信息就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大家纷纷回应:这次,实至名归,方励值得。

《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非典型的院线电影,它遵循的并非一般商业电影的运作流程,而是滋生于电影人理想主义的情怀。

《里斯本丸沉没》开头,字幕声明:电影完全基于历史真实。

一种对自己所讲故事的底气、向观众揭开历史的迫切愿望,从低调的影像中扑面而来。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然后,它从一艘在海底沉睡了70多年的沉船开始,由方励对事件的介入调查开始,一步步地带观众深入一个尘封的历史事件。

虽然是纪录片,但它是高度技巧化的,从叙事结构、动画制作,到音乐运用等,都经过创作者的精心布局和巧思。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关于遗忘与记忆

电影给我的印象,首先是两个主题:关于“遗忘”和“记忆”。

首先是“遗忘”。

泰坦尼克号的故事人尽皆知,里斯本丸的故事几乎无人知晓。

泰坦尼克撞上冰山,是不可抗力的天灾;而里斯本丸上那一千多名士兵所遭遇的事情,却更是离奇复杂、耐人寻味。

可关于这个历史事件,世人知之甚少;

沉船在中国的东极岛附近海域,但中国人对此无人知晓;

船底殉难的是800多名英国战俘,可英国人对此也无人知晓;

事件的始作俑者日本人,对战争暴行当然更是选择性地遗忘。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电影先是摆出了世人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你为什么这么执着地找一条船?

然后再以一个宏观的视角,讲述事件整体的时代背景,用一个“三幕剧”式的主线故事,来展示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一波三折,揭示其戏剧性与悲剧性。

然后以调查采访得来的各种细节,来充实宏大叙事,让事件中遇难与得救的那些人,不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一个个苍白的名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身后绵延至今的情感。

你以为遗忘了、伤口平复了,但对某些人来说并不是。电影一开始所渲染的“遗忘”,和之后一个个真实案例中刻骨铭心的记忆形成鲜明的对比。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那关于那些战俘的故事,一一在观众心里造成冲击。

战争的伤口,并没有完全愈合,那一个个生命在世间的痕迹,不曾完全消退。

电影人用有力的影像抒写,对抗着时间的磨洗,对抗着人们习惯性的忘却。

人情之美和人性之善

看《里斯本丸沉没》,有时候会恍惚于,真实世界如此割裂,但在这个讲述历史事件的纪录片里,世界仿佛被勾联了起来。一条里斯本丸的沉船,犹如一座巴别塔,分隔的时间和空间,彼此之间充满沟壑的人,意想不到地被联系到一起。

就比如电影里这个叫梁素琴的姑娘,在上世纪40年代的乱世,和一个来自英国的年轻人,不顾外界反对相爱了。

就真的有这样不分国族的爱情,在一个流离的乱世里,鲜艳而掘强地盛放着。然后这一段情感,并没有随着里斯本丸的沉没而烟消云散。

它有书信的见证,有两代亲人的执着的追寻,还有电影上映之后,照片上的姑娘信息被很快成功找到。

电影延续了东西世界的缘分,这大概也是现代传播媒介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案例。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还有一个战俘营里20多岁的青年,用极简短的文字,把父母托付给了幼小的弟弟。然后这个弟弟40多年都把这封信放在自己的钱包随身带着,始终记着这沉甸甸的嘱托。

女儿抱着爸爸送的洋娃娃,70多年等待爸爸回家。我们现在常常开玩笑说“爸爸在哪里”,孩子长大过程中爸爸缺席似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电影中的老太太说:“也许这对别人不重要,但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她一生如此深刻地眷恋着父亲。

夫妻之情、父女之情、朋友之情等等,这些情感都是如此浓烈,和现实的冷漠、疏离形成鲜明对比。

弗洛姆曾在他的《爱的艺术》中说,爱,是人类永久存续和幸福的终极答案,可在当代社会中,爱的能力,正实质性的走向消亡。消费社会,崇尚高效,情感也变成快餐式的。

而纪录片中古典主义的情感,朴素而真挚的人情之美,让人缅怀和动容。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纪录片也表现了人性之善。

不乏很多的电影,描绘的是在面临绝境时你死我活的资源争夺,展现人性之恶。

而《里斯本丸沉没》中,善良表现在,中国渔民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去拯救一个个落水的英国军人。贫穷的他们用自己的口粮,去维持被救上来之后人们的性命。然后又冒死救人、藏人、送人。

说起这些义举,他们如此轻描淡写,仿佛没有任何可称颂的,只是本能地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

还有里斯本丸被击中后,日军倒行逆施各种暴行,战俘们在逃出船舱时发生骚乱,这个时候,卡斯伯森上尉本来是已经逃出船舱了,但还是返回去,维持秩序,给人提供各种帮助。他是如此勇敢、临危不惧,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方励:人生七十,玩兴正浓

在位于北京七棵树创意园区的劳雷影业,幕味儿记者见到电影导演方励,他和媒体记者展开了小型的座谈。

1953年出生的方励,已年过七十。与他同龄的朋友大多已在安享天伦,但他依旧精力旺盛、玩兴正浓。

他“白天干科技,晚上干电影”,除了工作,还有从互联网拨号时代开始,就每天必玩的几个电脑小游戏,加上冰可乐、冰奶茶等等日常点缀,完全年轻人的做派。

他舍不得睡觉,每天只舍得睡上三四个小时。用他的话来说,生命进入倒计时,那还不抓紧时间玩个够。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但是,一向好玩的方励,在里斯本丸这个沉重的历史命题之前,空前严肃了起来。

一开始,他找到沉船后,只是想做一些访谈,抢救一些历史影像档案。

但慢慢的,随着采访工作的越来越深入,方励也在这个事件里越陷越深。

他是天选之人。因为只有他,既懂得科技也懂得电影,如果不去打捞这段历史并向公众传播,如他所言就成了历史的罪人。

除了使命感,还有电影人的直觉。这些源自于真实的故事力量如此强大,牢牢抓住了他,他也迫切地想讲给世人听。

他为这项目奔走8年,耗尽钱财,积累的素材众多。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但限于电影篇幅,很多素材最终并没有在电影中得到呈现。

这一次,他还给在场记者分享了几个电影以外的故事。

比如有一位战俘逃出船舱的时候,目睹了他的战友身体卡在了舱舷,挣扎无效,只能静待死亡。看着好朋友慢慢下沉,他最后潜入水中,和战友握手行礼,作了最后的告别。

联想到电影之中,在里斯本丸沉没的时候,舱底的年轻士兵们也用歌声向世界道别。

一切是那么绝望,但人还是保存着那一份教养和礼仪,在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厄运面前,尚且保存着一份人的尊严。

对于这份尊严和礼仪的描述,不亚于《泰坦尼克号》中,巨轮即将沉没时,在死神面前,几个小提琴手仍然恪尽他们的职守,为人们进行最后演奏的动人场面。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当有人问道:“票房达到多少才回本?”

方励挥挥手,说:“回本,那是绝无可能。”但为了这部纪录片倾家荡产,他此生无悔,并且引以为傲。

与此同时,随着观众口碑的发酵,电影开始为更多人知晓,票房也渐渐好起来了。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

因为方励的这部电影,沉睡海底80多年的里斯本丸不再沉默,那些人也不再成谜。

电影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介入历史的书写,做了本该由历史学家来做的事情,这也成就了电影史上一个独特而有力的案例。期待方励和《里斯本丸沉没》能够明年在奥斯卡取得好的成绩——或许,如今能够提名,它的价值已然说明一切!祝贺它。

刷屏了!代表中国,实至名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里斯本丸”号营救事件情谊何以历久弥新?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湖州4月2日电(林波)“以‘里斯本丸’号营救事件为契机,打造舟山对外交流‘新窗口’。”4月2日,在浙江安吉举行的新时代国际传播余村对话上,舟山市委宣传部
2024-04-02 19:18:00
《东极岛》开机,梁静官宣男一号朱一龙,中国版《敦刻尔克》来了
...来自英国有着特殊身份的游客登上东极岛,他们是当年“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的后代。他们中既有白发老人,也有未成年的孩童。此次他们远隔万里来登岛,是为了缅怀他们的先辈,更是为了
2024-06-24 18:30:00
...队的人群。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参加浙产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世界首映。该影片入选了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并以首场放映的形式拉开了本届电影节的大幕。它也是此
2024-06-14 16:26:00
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走进上外 导演方励对话多语种国际传播学子
东方网通讯员董嘉骐、记者王珂然报道:10月27日,《里斯本丸沉没》导演兼制片人方励做客上海外国语大学《影视国际传播》课程,吸引了近700位外语及复合型专业师生到场聆听。来自广州、
2024-10-29 00:59:00
《里斯本丸沉没》电影导演和故事主人公的女儿鹭岛相拥
...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昨日,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与电影主人公之一、厦门女孩“梁秀金”的女儿黄女士、孙辈苏先生在厦见面。 此前,《里斯本丸沉没》在
2024-11-18 07:55:00
《里斯本丸沉没》全国热映口碑持续高涨 马航遇难者家属观影后会哽咽感谢方励
...方励担任制片人、导演,历时八年倾家荡产完成的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于9月6日登陆全国院线,影片凭借着对真相抽丝剥茧般的探寻,和一个个饱含真挚情感的真实故事,收获了行业内外的一致
2024-09-09 16:56:00
全平台无差评的电影来了!《里斯本丸沉没》年度最佳!
...个看过的人都毫不吝惜地打出了五星好评!是的,就是《里斯本丸沉没》!看之前以为只是一部纪录片,看完之后才发现远远不止!如果你也看了《里斯本丸沉没》,你应该也会有同样的感受——首
2024-09-08 23:27:00
近期院线最高分电影,为何这么凉?
...的院线片,那一定是这一部。由方励先生执导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豆瓣过万人评分,9.2分。而猫眼和淘票票的观众评分则都是9.6分,同样是高分评价。反正呢,仅从评论来看,这绝
2024-09-13 10:05:00
《里斯本丸沉没》在东极岛首映,致敬舟山渔民
...沈杰群)8月23日,由方励担任制片人、导演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岛举行首映礼。影片将于9月6日全国上映。首映现场。主办方供图82年前,经过日军武装的货船
2024-08-24 20:19: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临沂第八中学七年级举办语文课本剧大赛
鲁网11月3日讯当最后一幕灯光渐暗,台下掌声久久不息,临沂第八中学“演绎经典,传承文化”中学生课本剧展示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5-11-03 10:52:00
临沂三河口小学:秋季运动会燃情开幕 萌娃逐梦绘运动新篇
鲁网11月3日讯秋意渐浓,激情正燃!在这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季节里,临沂三河口小学的绿茵场上热闹非凡——2025年秋季运动会如约而至
2025-11-03 10:54:00
导演、制片人、中闰汉宇文化集团夏翘楚正式加入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
2025年10月,经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六届四次主席团会议研究,同意中闰汉宇文化集团夏翘楚正式加入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
2025-11-03 10:59:00
13.5万名观众齐聚厦门 五月天演唱会连唱三场圆满落幕
10月24日至26日,五月天 “回到那一天 ”25周年巡回演唱会在厦门落下帷幕。三天共吸引了13.5万名观众到场观看,预计实现观众消费超12亿元
2025-11-03 10:59:00
汪峰相信未来巡演首站:真实之声与现场之重
当你带着一夜沸腾后的酣畅与满足走出演唱会现场,却发现整场演出在网络世界里,被切割得只剩几段失误碎片。那一刻你会不禁困惑——我们刚刚共同经历的感动与震撼
2025-11-03 08:58:00
青年画家陈泽谦携笔墨赴北海公园写生之约
当《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慢直播镜头对准北海公园,青年画家陈泽谦执起画笔,以水墨技法在生宣纸上晕开第一笔濠濮涧轮廓。这幅以北海烟霞为背景的濠濮涧写生
2025-11-03 09:29:00
“鸢舞潍坊”风筝系列文创产品获国赛大奖
鲁网11月3日讯10月31日,在青海西宁举办的202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潍坊市博物馆与歌尔创客(潍坊)数字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鸢舞潍坊”风筝系列文创产品
2025-11-03 09:44:00
河北两名青年编剧获田汉戏剧奖
评剧《徐九经粜谷记》剧照。 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近日,第39届田汉戏剧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2025-11-03 08:30:00
南京文化魅力 “光影不散,余温长存”
百位电影人、高校学子及志愿者登“长江之恋”游轮,赏长江风光、听江豚保护成果。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当“留左大鼓”的120声鼓点在朝天宫大成殿前震荡
2025-11-03 07:38: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这‘福’字可真漂亮,边上还有蝙蝠,寓意福气连连呀!”10月29日上午,厦门市第九中学求实楼图书馆内笑语阵阵
2025-11-02 08:11:00
鲁网11月2日讯近日,由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党建办、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与人文艺术系联合主办的“军歌嘹亮 青春激昂”校园音乐会在体育馆举行
2025-11-02 19:21:00
夕阳映金秋 套圈乐银龄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举办重阳节趣味活动
胶东在线10月29日日讯(通讯员 唐萌菲)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10月29日重阳节当天
2025-11-02 21:46:00
临沂八中举办“感恩岁月,致敬芳华”荣退仪式
鲁网11月2日讯躬耕杏坛育桃李,岁月如歌敬芳华。10月29日上午,在重阳佳节这个满载敬意与温情的日子里,临沂八中为李杰
2025-11-02 20:39:00
与蓝天有关的故事②——《苏联空军第611歼击航空兵团第1航空兵大队大队长尼古拉·巴扎诺夫中校肖像》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1-02 15:59:00
2025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启幕:南京变“影城”,全城偶遇老戏骨
2025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启幕南京变“影城”,全城偶遇老戏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秋色浸染,古韵流香。11月1日
2025-11-02 0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