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面对曹魏援军,诸葛亮派出马谡和将领王平一同驻守街亭,以抵挡魏军进攻。但是马谡虽书读兵法但是并不能活以致用,导致街亭失守,原本一切顺利的北伐不得不草草收场。之后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自贬三级,以示惩罚。在《三国志》中就曾经说到过,在刘备托孤时,就曾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既然刘备临终说马谡不可大用,只是可惜密谈被此人泄露,孔明无奈只能重用。那此人是谁呢?很多人都说刘备眼光狠毒,但是陈寿是怎么知道这句话的呢?
很多人在看到这一问题之后都很奇怪,这句话有什么玄机?马谡是跟随刘备战死在夷陵马良的弟弟,当时担任郡守,是当时蜀汉中的重要官员,所以这次谈话刘备不会当着众人面说的,但是蜀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那么这句话究竟是怎么样从刘备和诸葛亮之间流传出来的?第一种观点就认为是诸葛亮自己说的。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追究责任时,干掉马谡,同时自降三级,整顿军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当时对于自己的严格,之后在反思自己错误时说出了当初刘备给他说的话。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可能性的,诸葛亮对自己非常严格,所以在失败之后表示谢罪说出这段话也是很正常。但是既然刘备在之前已经说到过马谡不能重用,诸葛亮为什么还要重用马谡?而且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识人之明,为何偏偏在刘备强调之后还要重用马谡,这就成为疑问。
第二个观点认为是李严针对诸葛亮才说出了这句话。在刘备临死之前,迅速提拔李严为尚书令,也就是秘书长,所以当时刘备在和诸葛亮说马谡问题时,李严在场旁听。而且李严和诸葛亮两人一直都有矛盾,所以李严在诸葛亮兵败之后,说出了当初刘备所说话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而第三个观点认为,陈寿之所以知道这句话,很有可能就是从他的父亲口中知道一些信息,自己在书中编写上了这么一句话。陈寿的父亲曾经是马谡手下参军。马谡在兵败之后陈寿的父亲也受到了牵连,所以陈寿对诸葛亮怀恨在心。所以陈寿在听到一些小道消息之后,就利用这句话来攻击诸葛亮,说他用人不明。后来就有学者认为,当时蜀汉赵云、陈震、董和等大臣都在,但是刘备并没有作评论,为何一个官职不如赵云等人的马谡却受到刘备重视,而且当时马谡担任郡守并没有出错,那么刘备又是怎么判断马谡为人?
因此虽然史书是由一定历史依据的,但是也不能不考虑到史书毕竟是人写的,而人就会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在研究历史时可以依据史书,但是也不能够完全相信史书中的一些记载,所以还需要考古发掘来进行佐证,才能够证明史书中的是否都是真实存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