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WeGene的东南亚出海探索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24 15:28:00 来源:出海新观点

关键字:[亚马逊云科技出海日2024,微基因,基因检测服务出海,云计算基础设施,群体基因组学研究,个人基因数据分析,跨人群疾病风险预测]

本文字数:2600,阅读完需:13分钟导读

在2024年的”亚马逊云科技出海日”上,微基因CEO陈钢做了题为”WeGene的东南亚出海探索”的演讲。在这个演讲中,陈钢讨论了如何利用云计算为海外用户提供基因检测服务和产品;具体解释了微基因如何将国内的基因检测供应链和分析工具部署到云端,为海外用户提供个人基因组检测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服务,以及如何针对不同人群优化检测面板和分析方法。演讲重点阐述了微基因如何利用云计算实现基因检测产品的全球化,为用户带来个性化的疾病风险评估、药物基因组学指导等益处,并分享了在东南亚等地区出海的经验和教训。这个演讲由亚马逊云科技公司举办。演讲精华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本次演讲的精华,共2300字,阅读时间大约是12分钟。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演讲内容或者观看演讲全文,请观看演讲完整视频或者下面的演讲原文。微基因公司的CEO陈钢在本次分享中,向我们讲述了该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尝试将产品和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的经历和经验教训。陈钢先生首先简要介绍了自己和公司的背景-他是微基因的创始人兼CEO,微基因在泰国设有一家名为TYOMICS的合资公司,正如黄总所说,微基因在海外也与当地合作伙伴携手拓展业务,共享收益并分担风险。陈钢透露,微基因目前在海外已有一些业务落地。一方面,微基因原先在国内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基因组检测服务,为科研机构提供群体基因组学研究服务,出海后主攻的也是这两大领域。对于个人基因组检测服务,微基因将检测供应链、数据分析到报告输出的整个技术栈都基于亚马逊云计算平台,可以迅速复制到海外为客户提供服务。最初可先面向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华人群体,语言保持不变,之后再逐步本地化至英语、泰语等语种市场,这一切都可在云端快速实现。大模型的出现大幅减少了语言翻译的工作量,人工主要负责review工作。另一方面,微基因也与当地合作伙伴承接了一些大型群体基因组项目,支撑整体业务运营。比如为海外大型实验室提供服务,分散它们的硬件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又如泰国国家基因组项目,微基因在泰国建立了实验室为该项目提供服务。除此之外,微基因还为部分个人用户提供第三方基因组数据分析和解读服务。那么,微基因到底是做什么的呢?陈钢表示,微基因在国内主要从事个人基因组检测业务,已为超过50万终端用户提供了基因组检测分析服务,数据库中存有50万人的基因组数据。这可能是最敏感的生物医学数据之一,甚至可能超过了美国参议员当初制定HIPAA法案时所设想的个人基因组数据的敏感程度。凭借积累的大量自然人群基因组数据,微基因开始与国内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中国人群的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合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并获得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持。因此,微基因不仅拥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累积的数据,也拥有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形成的疾病队列数据。那么,个人测完基因组后能获得哪些信息呢?陈钢表示,这是一个很长的话题,但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群成分分析,美国已有4000多万人完成了所谓的”ancestry”分析,可根据基因组数据推测一个人的祖源成分,如南北方汉族、各种少数民族等。根据线粒体和Y染色体可判断父系或母系祖源。比如常见的新闻报道成吉思汗留下了多少后代,实际上就是根据其Y染色体单系群来判定的,还可分析古人类的复杂亲缘关系。其次是携带者筛查,对于健康人群而言,这一筛查可以指导生育决策。如果夫妻双方都携带有同样的致病突变,可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如体外受精等避免下一代患病。第三是疾病风险评估,即根据个人基因组信息预测其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这被称为PRS(polygenicriskscore)模型。大部分疾病风险和性状都不是由单个基因决定,而是受到多个乃至数千个基因的影响。微基因已构建100多个这样的模型,模型性能依赖于数据规模,数据库规模不断扩大有助于提高模型性能。第四是药物基因组学指导,典型案例是华法林的剂量把控。吃多了容易内出血,吃少了疗效不佳,主要影响因素是基因突变情况。此外,精神类疾病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也很重要,疫情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诊断率和知晓率都在上升,而这些药物需长期服用,即便微小的副作用也会累积。基因检测可评估个体对不同药物的代谢吸收能力,指导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基于大数据,微基因不断更新上述产品。随着国产测序仪和试剂供应链的完善,加之云计算平台的支持,这些产品可快速推向海外市场,尤其适用于数据量大、分析复杂的医学检测产品。那么,微基因是如何将业务拓展至海外的呢?最初,微基因为用户提供的是数据分析解读报告服务。用户在其他渠道检测完基因组后,可将数据上传至微基因平台,支付199元人民币,微基因会对数据进行imputation质量控制、数据管理,并提供注释、分析和报告服务,用户可使用平台上1000多项解读和分析服务,获得标准化的基因组数据。由于美国已有4000多万人测序了自己的基因组数据,用户可很方便地下载原始数据并上传至微基因平台获取分析服务。陈钢坦言,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存在一定风险。凭借在国内为大规模人群提供科研服务的经验,微基因开始为海外如泰国国家基因组项目提供基因测序服务。这一项目由泰国政府拨款30亿泰铢(约合5亿人民币),1/3用于采样,1/3由各大医学院和医院负责采样,剩余1/3由DMSC完成DNA提取后将样本送至微基因在泰国的合资实验室TYOMIC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会通过云端专线传输至泰国国家生物银行,经检查无误后再通过云端交付。TYOMICS的成立是微基因出海的重要一步,有了这一大型项目的支撑,微基因才能放心在海外投资建设大规模测序中心。TYOMICS位于曼谷至芭提雅的途中,装备有三台国产的测序仪,是东南亚地区通量最高的实验室。除陈钢外,TYOMICS所有员工均为泰国本地人,实现了技术本地化,获得了泰国政府和客户的认可。虽然2021年底才中标泰国国家基因组项目,但凭借中国供应链和泰国合作方的大力支持,TYOMICS的建设进度非常迅速。2022年2月,也就是疫情期间,第一台测序仪就已安装调试完毕,尽管当时物流费用高昂,但供应链一直在周围,各方通力合作终于如期完成了实验室建设。短短15个月,TYOMICS就完成了从中标到1万个基因组测序的全过程,可谓是微基因出海的成功实践。基于TYOMICS的实验交付能力,加上云计算平台的支持,微基因自身的IT和数据分析系统可快速从国内复制到海外,为当地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微基因不仅在泰国支持国家基因组项目,也开始为泰国、香港、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等地区的用户提供个人基因组解决方案。在出海过程中,微基因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教训。首先是基因组数据具有明显的人群特异性,国内产品的性能在海外会发生变化,需要针对目标人群进行优化。比如去年发表的一项关于利用基因组数据预测成年身高的研究,该模型在欧洲人群上的性能达到了很高水平,但在其他人群上就会明显下降。为了提高在中国人群上的性能,微基因采用了跨人群的PRS模型构建方案,利用transferlearning的思路,基于欧美500万人的统计数据,加上4万中国人的数据样本进行训练,用1万人独立测试集评估,最终使得该模型在中国人群上的性能达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技术指标要求。但这一套模型再拿到东南亚地区就需要重新来过,检测面板到数据分析方法都需要针对目标人群进行优化,否则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不仅发生在国家之间,就连国内不同地区,如北京到新疆,同一产品的检出率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越是高通量、覆盖基因位点越多的产品,人群差异带来的影响就越大,直接将国内的试剂盒拿到海外使用是行不通的。其次,遗传数据监管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各国对此的文化接受程度差异很大。比如在国内已测了数百万人的唐氏筛查,在很多穆斯林国家就几乎无法开展;在中东地区,沙特做ancestry分析属于违法行为;即便是酒精代谢基因检测报告,在中东地区也需要全部去除。遗传数据的政治敏感性使得微基因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出台的监管政策,就连美国一家小公司发布的报告都可能将微基因卷入其中。第三,虽然生命科学行业与学术界联系紧密,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欧美。以泰国为例,当地学生更倾向于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读书深造,他们的导师也更习惯申请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基金,从而导致相关的招标项目存在供应链偏好的问题。有些项目在招标之初就已决定采用欧美路线,等到中国企业参与时,发现技术方案的顾问委员会全部由欧美人员组成,中国的科研人员反而无法参与。虽然中国科研实力已经接近国际水准,但国际化程度的差距仍然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出海。因此,微基因在出海时也面临着学术界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挑战。陈钢表示,希望学术界和政府能够加大国际参与度,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当地的学术会议,分享与企业合作的研究成果,这对于企业产品的商业化出海是很大的助力。尽管如此,出海依然是一个机会。陈钢举例说,在泰国的一些高端国际医院,对新技术的导入速度远快于中国本土医院。去年,微基因就开始在泰国医院开展基于DNA甲基化的胎儿无创产前筛查,而在国内这项检测还未普及开展。另外,中国在基因检测供应链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强的竞争优势。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一家如微基因般的小公司,借助亚马逊云计算平台和中国供应链优势,在政府、学术界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也能够将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品成功拓展至海外市场,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基因检测服务。但与此同时,微基因的出海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人群差异带来的产品本地化需求、遗传数据监管的文化差异和政治敏感性、中国科研在国际化方面的滞后等,都是微基因需要直面的挑战。解决这些挑战,需要企业、学术界和政府的通力合作。企业需要具备将产品快速复制和本地化的能力,既要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也要充分发挥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学术界需要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出海;政府则需要为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扫清障碍,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只有三方通力合作,中国的生命科学和基因检测产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下面是一些演讲现场的精彩瞬间:陈钢先生,微基因公司的代表,在大会上分享了他们公司在国际化业务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WeGene的东南亚出海探索

通过与医院和科研机构合作,积累了大量中国人群的基因组数据,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

WeGene的东南亚出海探索

通过基因检测和携带者筛查,可以为高风险群体提供更好的疾病管理和生育指导。

WeGene的东南亚出海探索

通过基因组信息预测疾病风险和性状,利用跨人群转移学习模型提高中国人群数据规模要求微晶从14年底开始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解读报告服务,不断完善功能,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的经营组数据分析。

WeGene的东南亚出海探索

通过迁移学习和大量中国人群数据训练,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人群上实现了身高预测模型的高精度,提前一年完成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技术指标。

WeGene的东南亚出海探索

在大会上,领导谈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政策监管和潜在风险,并提到了一些中国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努力。

WeGene的东南亚出海探索

总结

微基因是一家基因检测公司,在国内提供个人基因组检测和面向科研机构的群体基因组学研究服务。近年来,微基因开始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他们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国内的基因检测供应链和数据分析工具迁移至云端,快速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同时,微基因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承接大型群体基因组项目,如泰国国家基因组项目。在出海过程中,微基因面临了几个主要挑战。首先是监管问题,不同国家对基因数据的监管政策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调整产品和服务。其次是人群差异,不同人群的基因组存在差异,需要针对目标人群优化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模型。最后是学术界的国际化程度有限,制约了基因组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总的来说,微基因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和本地化策略,逐步将基因检测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但同时也面临着监管、人群差异和学术界国际化等挑战,需要持续优化和创新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内首个心血管疾病多基因风险评分模型MetaPRS在上海落地
...全国15省市12万以上人群队列的随访数据、大样本中国、东南亚和欧美人群的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基因组研究资料;并纳入了冠心病、脑卒中以及血脂、血压、血糖、肥胖等危险因素相关的600
2023-06-12 00:52:00
...发展。华大:泰国市场取得丰硕成果远在泰国的华大集团东南亚区域总经理曹苏杰通过视频向市民拜年。近年来,在“中泰一家亲”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华大集团依托自身科技创新
2024-02-10 07:02:00
最新科技考古成果!无锡首次获得6000年前古人类DNA
...系人群的遗传谱系比较,我们发现马鞍古人与中国南方、东南亚的古代人群存在母系的遗传联系。同时,与现代各语系人群的谱系比较,我们也发现马鞍古人与现代侗台语人群、中国南方汉族存在密
2023-09-17 13:03:00
成果累累!华大集团携旗下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与产品亮相数贸会
...”的全球最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x2,在每年完成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将单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100美元以内,创造了全球基因测序仪通量和单人测序成本的新纪
2024-09-25 16:21:00
日本人祖先的谜团被解开!DNA检测结果让日本人难以置信!
...们可能是东亚大陆移民与当地原住民混血的后代,或者是东南亚或西藏的远亲。然而,通过最新的科技手段,我们可以通过DNA检测找到答案。令人震惊的是,最新的DNA测试结果揭示了一个令
2024-09-11 14:18:00
“德尔塔克戎”变异株和德尔塔有啥关系?我们需要担心吗?
...粒所必须的蛋白质,而非结构蛋白有十几种,它们是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是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咱们要是把新冠病毒的RNA拍扁了,就会发现很长的
2023-01-20 08:35:00
华大基因核心主业战斗力不减 加大研发瞄准海外 行业标杆地位稳固
...序仪和配套试剂自主可控,中游在全球范围内运行超200个基因组学实验室,具有领先资质优势,下游至行业各细分领域进行布局。最新数据显示,华大基因业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08-18 12:30:00
云南大学研究团队发现穿山甲新物种
...;另一个是由于从香港和云南查获的亚洲穿山甲主要来自东南亚岛屿,而且新物种又是和其他亚洲穿山甲一起被查获,提出东南亚岛屿也可能是其潜在的分布地。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胡靖扬助理研
2023-11-29 09:00:00
...的关键是什么?赵立见:华大成立初衷是为了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中国基因组学从参与、接轨、同步、赶超再到引领的全过程。华大基因通过不断自主创
2023-12-28 15:5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