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建文帝失踪后 朱棣曾经派此人前去寻找 找了18年终于有了答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7 09:55:00 来源:历史的奇界

靖难之役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重要的转折关键,他不仅让燕王朱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造反的藩王,同时也改变了后来明朝定都的命运。但在靖难之役中,由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使得即位后的朱棣,一直惴惴不安,难以入睡。为了彻底找到建文帝,朱棣名义上派郑和出使西洋,宣扬大明的国威,但在暗地里,却指派官员深入民间去查访建文帝下落。

建文帝失踪后 朱棣曾经派此人前去寻找 找了18年终于有了答案

而被朱棣指派去暗访建文帝下落的官员正是户部官员胡濙。

说起胡濙的经历,简直可以用传奇来形容。

胡濙出生时满头白发,到了满月以后才渐渐变成黑色。而在靖难之役后,朱棣下令指派胡濙去暗访建文帝下落,胡濙甚至还一度到仙山上去拜访得道高人,史载“并访仙人张邋遢(张三丰),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在十四年暗查走访的过程中,除了帮明成祖朱棣寻找建文帝下落之外,也在帮着朱棣查访民间的情况,甚至在老母亲去世后,皇帝都下令他不准回家丁忧,并封他担任礼部左侍郎。

虽然朱棣对胡濙极尽礼遇,但胡濙的暗访生涯并没有就此终结。

建文帝失踪后 朱棣曾经派此人前去寻找 找了18年终于有了答案

朱棣当时已经就寝,听说胡濙来了,立刻起床召他入见。胡濙将自己寻访建文帝时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棣。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胡濙和朱棣对话的具体内容,但“至是疑始释”一语,已然说明胡濙已经找到了建文帝失踪之谜的答案。

建文帝有可能早已死去,他的尸首被胡濙寻到;

也有可能他早已如传闻中那样渡海远去,胡濙这次暗访找到了相关证据;

也有可能已经出家为僧,在与胡濙的对话中,吐露自己不再贪恋权力,只求安度晚年的心愿;

当然也有可能,建文帝在被胡濙探访到后已被灭口;

但建文帝不论是死是活,都不会再对朱棣的皇位造成威胁了,这也是朱棣最想从胡濙口中得到的那个答案。那天晚上胡濙显然给了朱棣这个他最渴望的答案。

于是朱棣放心了,而胡濙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暗访使命。

由于胡濙任劳任怨的风格,深受明成祖的器重,曾被委派到南京去监督太子朱高炽的行为,而胡濙负责的监督态度,也为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所赏识。但赏识归赏识,胡濙却因自己向明成祖上过秘密奏折而受到明仁宗的怀疑,后一直被安排在南京任职。

后来明仁宗驾崩,明宣宗朱佑樘即位,“汉王反,与杨荣等赞亲征。事平,赉予甚厚”,汉王朱高熙谋反,胡濙与杨荣等人一起力主明宣宗出征,让胡濙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由于规劝皇帝亲征,使得明宣宗对胡濙非常信任,“明年赐第长安右门外,给阍者(守门人)二人,赐银章四。生辰,赐宴其第”,而从赏赐礼物的规格也能看出明宣宗对胡濙的态度。

建文帝失踪后 朱棣曾经派此人前去寻找 找了18年终于有了答案

胡濙不仅任劳任怨,而且极力主张节俭朴素,无论是从明成祖时期,还是一直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都极力主张节俭,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明朝历史上官员行列里面勤俭持家的典范人物。

虽然胡濙节俭的品格受到了赞扬,但是胡濙却在即将退休的时候闹了一出笑话。

在礼部任职期间,胡濙曾两度把礼部大印丢失,导致被皇帝问罪下狱,好在后来大印失而复得,才使得胡濙没有被革职重判。

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已到杖国之年的胡濙选择致仕,但明英宗却不同意,无奈只好继续在朝廷工作。

而几年之后便发生了土木堡英宗北狩的事情,当时百官担心瓦剌会夺下北京城,希望迁都,但胡濙提出“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坚定留守北京,不予迁都,并联合兵部侍郎于谦,稳住了朝臣的心。

后来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送回,朝廷文武百官商量迎接的礼仪,胡濙因为和王直私下讨论,被朝臣林聪弹劾。

胡濙建议景泰帝“肃宗迎上皇典礼,今日正可仿行。陛下宜躬迎安定门外,分遣大臣迎龙虎台”,胡濙希望景泰帝朱祁钰能够亲自率文武大臣到安定门外奉迎英宗还朝,但是景帝死活不同意。

建文帝失踪后 朱棣曾经派此人前去寻找 找了18年终于有了答案

英宗还朝后,胡濙还多次和景帝唱反调。如在明英宗到南宫的时候,请求率领百官到延安门拜贺,遭到景帝的反对,在明英宗寿辰的时候,胡濙再度率领百官到延安门拜贺,同样遭到了景帝的反对。

胡濙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和景帝唱反调,是因为明英宗是名正言顺登基的皇帝,同时又是太上皇,所以理应行礼拜贺,而景帝之所以不愿意让更多的大臣接触明英宗,是害怕这些官员拥护明英宗,所以处处忌惮,时时防备。

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八十九岁的胡濙走完了自己漫长的一生,在他充满辉煌和传奇的八十多年里面,见证了明王朝从富强走向鼎盛,也见证了明鼎盛时期的历史兴衰。作为一个明王朝历史上能力不算特别突出,但事迹足够传奇的人物,胡濙的人生轨迹也为鼎盛时期的明王朝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同样是削藩,汉景帝赢了,为何建文帝却输了
...为什么西汉景帝时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能被平息,而明初建文帝却灭不了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呢?对于这两场目的相同的叛乱,汉景帝赢了,建文帝却输了。有学者将前者的胜利归结于“得到人
2024-06-12 15:34:00
汉朝七国之乱和明朝靖难之役,为何结局不一样
...终还是靠战争解决问题。吴楚七国之乱一千五百多年后,建文帝朱允炆也面临着削藩的难题。一边上自己的藩王叔叔,一边是股肱之臣齐泰、黄子澄。权衡之下,建文帝也选择了削藩。洪武三十一年
2024-05-07 21:32:00
同是藩王作乱,汉景帝一战定乾坤,建文帝打了四年还丢了江山
...行分封,并赋予各地藩王军权,最终朱棣“靖难”成功,建文帝下台。可以说,只要推行分封,允许藩王有实权,叛乱几乎无法避免。一般情况下,中央政府对各地藩王拥有巨大优势,只要藩王敢作
2024-08-08 09:41:00
建文帝削藩失败原因:无基础、无策略、无威望
导读:建文帝朱允炆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最废柴、最天真、最作死的帝王了。哪怕再普通的帝王都可以凭借庞大的国力生耗也能把朱棣耗死,但是建文帝冲动善变的性格把这一切都拱手相让。所谓谋定而
2023-09-27 07:07:00
汉武帝用“推恩令”削藩,明朝建文帝为何不效仿
...无法威胁中央朝政。那么有人就会想了,如果千年之后的建文帝朱允炆读过这段历史的话,那么他为什么不用“推恩令”的方法去削弱藩王呢?实际上,任何政策的实施都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建文
2024-06-22 14:41:00
朱元璋分封藩王,是否害了孙子朱允炆?
许多人习惯认为,朱元璋分封诸王是开历史倒车,所以建文帝上位,必须马上削藩,否则就会危险至极。秦统一六国后,通常人们只看到秦始皇强调分封的弊端,却没有看淳于越和王绾说,如不分封诸王
2023-01-26 21:02:00
历史上以“清君侧”为名义的造反事件有哪些
...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
2023-04-30 16:15:00
16个明朝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皇陵
...一,有着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二、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炆做皇帝不久,其四叔燕王朱棣在北京发难,兵戎相见,从北京杀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进皇城,建文帝朱允炆无
2023-04-22 14:25:00
建文帝朱允炆去哪里了呢?专家给出答案,谜底终于解开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哪里了呢?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其父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传位于他在位仅四年,就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武力推翻,史称“靖难之役”。而建文帝却下落不明,他的去
2024-10-16 13: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