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马景林:
着眼于学生 着力于教师 强化教研活动实效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7日  第 03 版)
新时代中小学教研工作的突出使命,是不断探索完善核心素养下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立德树人”保驾护航。虽然教研的直接对象是老师,但最终指向必然是学生。在“着力于教师”的教研活动中,课程建设和教研方式都应该从“着眼于学生”出发。建议:
职能定位要科学。要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业务保障,推动教研机构在全区域范围内深度调研,了解教育的共性与差异性问题;根据问题、针对难题,与一线合作开展相应研究。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专业指导,提供工具性的操作范式。要为一线教师提供帮助各类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指导,进而为各类学生成长提供方法选择。
课程建设要系统。一般教研部门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学科类课程、年级类课程、综合素养类课程。年级类课程内容相对稳定,主要就日常教学开展持续且精细的研究与学习。学科类课程要关注到学科专业类和学科教学类的区别,一方面要重视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重点问题的分析解决,以及学科前沿问题或学术动态的了解学习;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科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培训和研究。综合素养类课程的丰富性是关键,要涵盖健康、审美、文化传统等方面内容,更要有学生心理、认知科学、脑科学、学习科学、教育学等方面内容。
教研方式要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强调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合作、体验、探究,最终真正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先行改变。一般而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项目类型有三种:短期会议或工作坊式的专业培训、聚焦教育理论或基于知识的长时间的专业教育、内嵌于教师工作过程的职业支持。要客观地根据不同的教研目标、教研内容,特别要根据成人培训“任务驱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这样才有助于提升教研质量,有助于参与教师的有效获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06: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