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5 15:2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岳飞被奸人害死时,为何十万岳家军无动于衷?四个原因,发人深省

公元1142年(绍兴十二年)1月27日,农历腊月廿九,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临安,岳飞元帅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噩耗传出,百姓们为之伤心欲绝的同时,纷纷提出一个质疑:岳元帅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无动于衷?对岳飞的遇害没有反应?

众所周知,岳家军能征善战,军纪严明,战斗力超强,打得金军满地找牙。连金军统帅金兀术都心服口服,曾经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既然如此,秦桧和宋高宗为什么敢处死岳飞,他们难道不害怕岳家军造反吗?原因既让人愤慨,也发人深省。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原因一:南宋重文轻武,岳家军没有抗争的胆量

众所周知,宋朝政权不是打下来的,而是发动军事政变得来的。

宋朝的开国皇帝名叫赵匡胤,他本来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手下的大将。公元959年7月,38岁的柴荣突然驾崩,后周政权落到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手里,兵权是掌握在节度使、检校太尉赵匡胤手中。

仅仅过了四个月的时间,赵匡胤在部下的“逼迫”下,在陈桥黄袍加身。小皇帝不得不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大宋政权从此建立。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因为自己的江山是从柴家夺来的,赵匡胤没有底气,唯恐手下的大将跟自己学习,重演“黄袍加身”的好戏。

因此赵匡胤在登基之后,大摆筵席,向在座的开国将领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哪一天,手下逼着你们穿龙袍的话,你们该咋办?

听了赵匡胤的问题,大家惊出一身冷汗,心说皇上莫非是要上演一场“兔死狗烹”的大戏?

不过赵匡胤态度和蔼,诚恳地对大家说:“诸位出生入死,无非是为了富贵荣华,如今这些朕可以满足你们,给予高官厚禄。”

“朕还可以跟你们结为亲家,让皇子和公主跟大家结亲,那样的话我们就是一家人,彼此和睦相处,总比我们将来君臣反目成仇要好得多。”

将领们一听,纷纷表态:

“是这个理,皇上说得太对了”。

“皇上英明,一句顶几万句”。

“皇上,我们带兵多年,也得了打仗恐惧症,干脆您行行好,把帅印给收了吧”。

就这样,赵匡胤在成功地导演了“黄袍加身”大戏之后,又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大将们非常知趣,交出兵权,避免了一场杀戮。他们全身而退,赵匡胤也去掉了一场心病,是个双赢的结果。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很快,赵匡胤又想起来,老将们的危险解除了,新生的将领难道就不会造反吗?想到此,赵匡胤依旧寝食难安。

长考的结果,从赵匡胤开始,就制定了一个基本国策,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文轻武”。

北宋的文臣地位出奇地高,皇上什么事都要听大臣的,我们不妨举例说明。

宋真宗想册封刘氏为贵妃,大臣不同意,皇上就让内侍拿着自己的手诏去做宰相李沆的思想工作。没想到,李沆拿来圣旨看都没看,就一把火给烧了,还对内侍说:“你就说我不同意。”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真宗得知后也没了脾气,这事只能作罢,宋真宗果然就没册封刘氏。

宰相寇准也非常大胆,敢当面跟宋太宗吵架,一句都不让。皇上气得脸色发青,心说我吵不过你,我总躲得过,起身要走。寇准一把薅住了宋太宗的衣服:走,哪里走?

太宗不但没有生气,还夸他是大宋的魏征。

相比之下,北宋武将地位可就低得多。文臣和武将在大街上相遇,如果是同级别的,武将必须要站到一边,给文臣让路。

事实上,武将无论立功多大,一般来说都只能担任副职,正职一般由文臣担任。

比如宋仁宗时的名将狄青,是个智勇双全的战将,他先是征战西北,随后平定了南方的叛乱,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然而战功卓著的他,在很长时间内,也只能担任副职,比如枢密副使,步军副都指挥使、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即使边境发生战争,带兵的都是文人,武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副职。

宦官童贯就多次带兵打仗,不是他的军事才华比武将高,而是皇上政策决定的。

到了南宋,武将地位更低,一度出现了武将争着找文臣做靠山,认文臣为干爹的风气。

宋高宗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奇葩事。

有一次,宋军跟金军交战,抵挡不住对方的攻势。这时候,中书舍人虞允文正好到达前线,为了鼓舞宋将斗志,给宋将画一个大饼:“仗打赢了,我认你当干儿子!”,众将军听后十分振奋,果然打出了一个大胜仗。

看看,这就是宋朝武将的地位。长期的重文轻武,让武将只会无条件服从。宋朝的武将们就像童养媳,已经习惯了在皇上和文臣面前低声下气、卑躬屈膝,没有了尊严和人格。

从上到下,各个级别的武将,一直没有抗争精神,在岳飞面临冤屈的时候,他们不是敢怒不敢言,而是根本就不敢怒。

岳家军将士素质高,技战术水平高,战斗力强,在战场上能把金兵打得溃不成军、满地找牙。但是在朝堂上,他们没有话语权。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而且长期的重文轻武,也培养了武将们的忠君精神。在他们心中,赵官家的意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的圣旨就是正确的,不能质疑的。

岳飞被奸人所害,地位不高的岳家军将领,没有那个胆量去质疑,没有胆量据理力争,更不敢去要挟皇上对岳飞从轻发落。

原因二:有其他将领掣肘,岳家军难以匹敌

宋高宗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名将,岳飞只是其中之一。除了岳飞,还有张俊、韩世忠、刘光世三位大将,他们并列为“中兴四将”。

除了这四位,还有一个叫吴璘的战将,也很了不起。此人比岳飞大一岁,是甘肃人,即三国中说的西凉人,跟董卓的老乡。

西凉人作风彪悍,吴璘也是个军事天才。他的哥哥吴玠,也是南宋名将,弟兄俩把西夏人打得精神崩溃,患上“恐吴症”。

吴璘除了把西夏人打得服服帖帖,跟金兵交战也各有胜负,不分上下。吴璘一直战斗到60岁才退休,是南宋初年的中流砥柱,官至过节度使,拜太傅、新安郡王(南宋异姓七王之一)。

无论是贡献还是地位,吴璘都不在“中兴四将”之下。

说这么多,就是要表明,岳家军虽然有十万,但是在南宋政府军中微不足道。

就拿吴璘来说,他掌握的军队就有20万,金兵跟他对阵,一次出兵10万都占不到便宜,足见“吴家军”实力不容小视。

而且吴璘深受皇恩,在任期间,他曾多次遭到过政敌攻击,但却安然无事,66岁得以善终。

1165年,63岁的吴璘前往临安朝见,被封为新安郡王。离开临安时,宋高宗、宋孝宗都为他设宴饯行。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吴璘跟宋高宗君臣关系不错,他对南宋皇帝的忠心程度也没的说。岳家军真要以武力相威胁,那就是造反,性质就变了,从南宋政府军变成叛军。

到时候,无论是张俊,还是刘光世,抑或是吴璘,他们都会选择起兵勤王,保卫宋高宗。即使是同情岳飞的韩世忠,也不会跟岳家军站到一起,最多选择中立,当和事佬角色。

在此情况下,岳家军纵使有十万,也难以对宋高宗形成威胁,不会拥有话语权,更不会帮助岳飞洗脱冤屈。

总之,南宋将领那么多,大家无论是从忠君的角度,还是从明哲保身的立场去选择,都不会帮岳家军。

正因为如此,秦桧和宋高宗才敢于连发12道金牌,将岳飞召回,然后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投入监狱,处以极刑。

如果岳家军真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他们就不敢逮捕岳飞。他们这样做,无疑得到了一些将领的默许或者支持。

原因三,岳家军内部一盘散沙,无法一致对外

岳飞是岳家军的灵魂,他在军中的时候,岳家军是一个整体,可以统一行动;离开了岳飞,岳家军群龙无首,根本无法步调一致。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岳飞被剥夺兵权被捕的同时,其子岳云也被捕,岳家军名存实亡,岳家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不光如此,岳家军在高宗和秦桧构陷岳飞的时候,就出现了分裂。如果岳家军是铁板一块,秦桧很可能就找不到岳飞的破绽,拿不住他“犯罪”的把柄。

表面上看,陷害岳飞的是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和王俊,即跪着的五尊铁像。

不过参与谋害岳飞的人,岂止是这5人,还有秦桧的一众党羽,更让人愤怒不已的是,岳家军中的不少将领,也参与了谋害岳飞。

其中有九位将领,在告发岳飞谋反案的材料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出卖了自己的良知,背叛了岳飞。无中生有,落井下石,做了伪证,配合秦桧想置岳飞于死地。

秦桧知道,岳飞是抗金名将,是朝廷的柱石,想要扳倒他,必须有足够的“证据”,不然打虎不成反会被虎伤。

为了办成“铁案”,将岳飞置于死地,他首先跟大将张俊合谋,制定陷害计划。

然后在张俊的帮助下,秦桧派人渗透到岳家军,用高官厚禄做诱惑,迫使岳家军将领在告发信上签字。

人少了,告发材料没有分量,因此秦桧一伙策反了9名将领,他们有王贵、姚政、傅选、董先、徐庆、庞荣、李兴和李道等人。

其中陷害岳飞的关键人物,是大将王贵。这些将领中,王贵级别最高,跟岳飞关系最铁,他和岳飞是老乡,河南汤阴人,两人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用鲜血凝成了友谊,久经考验。

在岳家军的高级将领中,王贵是岳飞的得力干将,是独当一面的人物。起初王贵对岳飞也忠心耿耿,后来发生一件事,让二人关系出现裂痕。那是“郾城大捷”后,王贵做了一件事,差点掉了脑袋。

要砍他头的人,正是岳飞。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公元1140年7月,金兵在郾城遭受挫折后,转而集中兵力向颍昌府发起猛攻。此时,岳飞有事未在军中,安排王贵代理主帅,和岳云、董先等人迎战金军。

在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岳家军寡不敌众,损失惨重,王贵一看乱了方寸。为了避免更大伤亡,王贵决定撤军。

这时候,岳飞之子岳云挺身而出,劝阻道:“两军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再坚持一下,肯定会扭转战局,不可撤兵。”王贵这才改变主意,下令岳家军顶住,结果艰难获胜。

关键时刻退却,岳飞勃然大怒,决定将亲密战友斩首,以儆效尤。众将一见,纷纷跪地求情,岳飞这才饶他一死,以杖责替代。

其实岳飞这样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毕竟王贵平时表现还可以,也不是投敌。何况王贵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战斗以胜利告终。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岳飞这样做,有不得已的苦衷,都临阵脱逃,今后如何打仗?但是王贵却怀恨在心,在岳飞遇难的时候落井下石。

不过王贵也是有把柄在秦桧手里,才向奸臣妥协的。

《宋史》:(秦桧)闻飞尝欲斩王贵,又杖之,诱贵告飞,贵不肯……桧、俊不能屈,俊劫贵以私事,贵惧而从。”

“俊劫贵以私事”,就是张俊拿住了王贵以权谋私的证据,要挟他,王贵只得就范。

岳家军都分裂成这样子了,还会团结一致为岳飞说话?这也是最令人悲叹、最发人深省的一幕。

原因四,迫害有正义感的将领,肢解岳家军

岳家军将领有很多是有良知的,他们明白岳飞是忠臣,是蒙冤的。

秦桧最害怕的就是这些人,对他们,秦桧奉行的对策就是迫害。

比如岳飞的得力干将,“气死金兀术”的牛皋,后来被秦桧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害死。

岳飞掌握着十万岳家军,为何这些将士对他的遇害没有反应呢

即使是揭发岳飞的将领,如董先、徐庆等人,秦桧也没有让他们留在岳家军,而是将他们调走。

剩下的将领,如王敏求、杨浩、邢舜举、朱芾、李若虚、高颖、王良存、夏珙、党尚友、张节夫等,全被贬逐流放。

如此一来,曾经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成为历史,让人扼腕长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1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岳飞被秦桧陷害,10万岳家军为何见死不救
...飞有对朝廷不忠的痕迹,他很容易黄袍加身,成为第2个赵匡胤。所以宋高宗非常害怕。只有杀掉岳飞之后,他才敢睡得着觉。毕竟苗刘兵变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岳飞的威望虽然很大,但是皇帝
2023-02-12 16:28:00
...第三个问题更是不容许赵高有丝毫的情绪缓冲,直接抬出赵匡胤为例,断言岳飞必反无疑。试问一个皇帝,有多少人能容忍皇位的不安全性?所以,赵构在秦桧的拾掇之下,便不管不顾地把岳飞召回
2024-06-26 15:01:00
时代的悲剧,“岳家军”这个称呼,竟然成了岳飞的催命符
...他有“岳家军”。这就犯了赵宋王朝的大忌,要知道,从赵匡胤开始,牢牢限制武将,就是大宋的基本国策。让皇帝头疼了一千年的军权问题,赵匡胤是如何解决的?况且,岳家军战斗力极强,所谓
2025-02-02 00:07:00
如果宋高宗支持岳飞北伐,岳飞真的能成功吗?
...么黄袍加身开创伟业的吗?”这句话,太要命了!昔日,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过程是什么?北面出现强敌…调走京城所有部队…·...黄袍加身、登基称帝......秦桧这么说,就是想告诉皇帝
2023-02-12 15:07:00
岳家军为何无动于衷,没人去救援岳飞?
...兵权宋朝历史上有两次“杯酒释兵权”,第一次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起的,他在称帝后,为加强皇权,将禁军高级将领们的兵权解除,将禁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第二次是宋高宗赵构发起的。南宋
2023-08-29 06:02:00
岳飞手中握有重兵为什么不造反呢
岳飞是一员猛将,领着岳家军南征北战,从无败绩,一路所向披靡,打的金军狼狈逃窜,最后金军感叹“憾山易,憾岳家军难”,本来岳飞是中兴名将,但遭到秦桧等人的诬陷,最后惨死风波亭,留下无
2023-04-22 11:10:00
...可从此之后,赵构一怂到底,再也没有崛起过。在北宋,赵匡胤吸收了五代的教训,将兵权分得零零碎碎,武将们根本无法拥兵自重。而在建炎南渡后,国家危在旦夕,赵构才不得已让武将掌控兵权
2024-06-07 06:31:00
虎父无犬子:岳飞与岳云的军事才华与人生遭遇
...了宋高宗的忌惮。昔日宋朝能得以建立,便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在两宋交接这样如此特殊的时期,若是军队发展过旺,便自然会成为皇帝心里的“诅咒”。坐拥十万大军的武将
2023-11-30 14:42:00
岳飞死于一场政治阴谋
...场政治阴谋。这场政治阴谋的起源,则是来自于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经历了黑暗的五代十国的末代之乱,看到了民不聊生,就想一统天下,救民于水火。后来他玩弄政治把戏,搞了一场黄袍加身
2024-08-30 16: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