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为何会变成八旗子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3 19:38:00 来源:戏说三国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以及末代黔国公沐天波后人为什么都变成了八旗子弟。

顺便,兰台在这里给我的视频栏目“兰台”打一个广告,我在西瓜视频开了一个视频节目,有西瓜账号的朋友,不麻烦的话请帮忙点一个关注啊,多谢了,毕竟我西瓜粉丝才500人,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啊。

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郑成功嫡孙,第三代明朝延平郡王郑克塽投降清朝后,被封为海澄公的同时被编入八旗正黄旗汉军,后来在雍正四年,被雍正帝挪到正红旗。

老实讲,清朝对待郑克塽就不如对待李定国儿子厚道,虽然给郑克塽封了公爵,但是也只给了他一个佐领的世职,这其实已经很刻薄了,因为李定国儿子没有任何封爵,但是他依然有一个佐领的世职。

郑家最惨的时候只剩下半个佐领,另外半个还和郑克塽时代,明郑军事真正负责人刘国轩家共享。只不过后来刘国轩家族直系血脉断绝,这半个佐领才还给了郑家。

郑成功这批被编入八旗的直系后人在清朝过得不算如意,郑成功第九世孙郑承宗曾在湖南巡抚手下担任中军参将,这应该是郑成功直系后人在清朝担任过的最高官职了。

所谓中军参将,其实就是巡抚警卫营营长。

到了清末,郑成功的直系后人基本上完全满人化了,取名都完全是八旗式的双喜、德福、恩铭了。

不过当泉州郑氏想修族谱找上门来求资助的时候,郑成功这些完全八旗化的直系后人依然慷慨的资助了好几十两银子;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虽然郑成功直系后人在清朝没出什么牛人,但是依然算得上衣食无忧了。

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为何会变成八旗子弟?

再说说沐天波。

说实话,沐天波可以算得上明末最有血性的勋贵了,他作为末代黔国公一直坚持抗清,最后更是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替死。

沐天波死后,沐天波嫡子沐显忠跟随李嗣兴一同投降清朝,被编入八旗正白旗汉军,后来听说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造反,在北京忧惧而死。

自此,明朝黔国公沐英彻底绝嗣。

不过虽然沐显忠之死代表着沐英嫡系绝嗣,但是这不代表沐天波血脉就此断绝。因为沐天波把女儿嫁给了大西军四巨头一的艾能奇的儿子艾承业。

艾承业本人在艾能奇战死后,带着艾能奇残部北上四川投降了清朝,被编入了八旗镶黄旗汉军;而艾承业与沐天波女儿所生的嫡子艾芳曾在清朝担任过刑部侍郎

艾承业的嫡子艾芳曾担任镶黄旗汉军的身份担任过清朝刑部侍郎,而艾承业的四世孙艾肇昌在乾隆朝曾担任过八旗镶黄旗汉军副都统。

既然说到艾能奇了,我多说一句,大西军四巨头的后人在清朝都成了八旗子弟。

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为何会变成八旗子弟?

李定国嫡子李嗣兴投降清朝被编入汉军旗,刘文秀的儿子刘震随同李嗣兴投降清朝,也被编入汉军旗;艾能奇之子是主动投降清朝的,孙可望也是主动投降清朝,这两人都被编入了八旗汉军旗,后人也都满洲化成了满人。

老实讲,这些被编入八旗的抗清将领后人在清朝,应该说,都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从史料看,都算是清朝上流社会的一份子,比如郑家后人能一次性拿出几十两白银出来资助修族谱,这就不是普通家庭能做到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2:46: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多厉害?竟然被外国人称作神话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其父郑
2022-12-18 12:55:00
一字王和二字王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给功臣。例如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他就被南明政府封为延平郡王,简称延平王,是二字王。(郑成功,爵位——延平郡王)在最初的时候,南明政府想封郑成功为亲王,名字都想好了,叫潮国国王
2024-07-01 16:24:00
郑经不投降大清,原因有以下几点
...几点: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继承了他父亲的抗清志向和延平郡王的爵位。郑成功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亲眼目睹了清军的暴行和南明的衰落。郑经的祖父郑芝龙曾经投降过清朝,但是结果是
2023-04-21 20:36:00
揭秘郑成功弟弟郑袭:为何在抗清之路中途投降清朝?
1662年五月初一,延平郡王郑成功病死。在前一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以及几个弟弟在北京被清朝处死。此时,郑成功只有一个弟弟在世,即排行第五的郑袭,他当年没有跟随父亲投降清朝,而是
2023-10-14 08:10:00
明朝最后一位王爷朱术桂,100多座疑冢背后的历史真相
...。1647年,朱术桂抵达肇庆拜见朱由榔,被派往厦门担任郑成功部监军。南明势力崩溃后,郑成功逐步做大,朱术桂前往投靠,并享受了很好的礼遇。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朱术桂都在旁观礼。
2024-02-06 18:46:00
...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隆武二年(1646年),阻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移师南澳(今属广东)。后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
2024-06-26 16:57:00
为什么延平郡王郑经不拥立朱术桂做皇帝?
从广义角度来说,明朝的历史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吴国时期(朱元璋以韩宋吴王身份存在时期)、正统明朝时期(从朱元璋称帝到崇祯帝自杀,这部分是明朝历史的主体部分)、南明时期(从弘光帝登基
2023-05-02 16:49:00
李定国、郑成功的后裔后来都怎样了?
...还惨遭杀害。在冯锡范的拥护下,年仅12岁的郑克塽成为延平郡王。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领兵出征,在取得澎湖海战的胜利后,冯锡范劝说郑克塽投降清朝。之后,康熙帝加封郑克塽为公爵
2023-08-29 06:01:00
为何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想做清朝藩属
核心提示: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郑成功是忠于明朝的,是因为不肯降服灭亡大明帝国的清政府,不肯剃发不肯易服,才跑到孤岛上以图恢复大明朝的英雄。其实,郑成功收复台湾却是为实现自己及其子孙
2023-11-16 16: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