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 (张伟帅 张素)“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类整理数据,并可能在未来10年间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杜鹏近日在北京说。
5月14日,“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暨青年科学家科技前沿课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讲。图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杜鹏进行科学讲座。未来论坛供图。
“同上一堂科学课”主题活动暨青年科学家科技前沿课,5月14日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讲。杜鹏以《揭秘跨物种基因工程:未来科技的魔法棒与奇妙应用》为主题,围绕“青霉素的发现”“基因编辑技术”“跨物种基因治疗”等话题,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科学讲座。
杜鹏以青霉素为例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的灵感来源。他说,这项研究展示了人类通过改造生物体以产生有用化合物的可能性,推动了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杜鹏还介绍了其团队利用跨物种基因工程的思路,即通过植物免疫蛋白RDR1,开发出对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的有缺陷的miRNA的编辑和修复技术,恢复miRNA的整体表达水平,从而实现对多种不同肿瘤细胞生长的广谱抑制。该技术有望助推开发出一款广谱低毒的原创抗肿瘤药物。
当日活动现场,青少年们向杜鹏提出“人工智能与跨物种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等方面的问题。杜鹏在回答时说,生命科学研究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人工智能并非万能工具。他还表示,希望年轻一代永葆好奇,用科学点燃青春。
此次活动由未来论坛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共同策划推出。为鼓励年轻学子心存科学热情和探索精神,杜鹏在现场向青少年代表赠送了《“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系列书籍。(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