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在省市科技部门指导下,椒江向大陈派驻一批批专业人才
解密大陈黄鱼里的“科特派”力量
台传媒通讯员孙嘉翊
“大陈岛是一座蓝色富矿!”台州学院副教授梁仁杰与大陈岛的不解之缘因学术研究结下。每年5月,他都带领学生上岛,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
作为水产养殖方向的研究者,梁仁杰对大陈黄鱼情有独钟。2019年,梁仁杰以新身份——省级科技特派员再登大陈。这一次,他专为黄鱼养殖而来。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为渔民解决养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助力大陈渔业实现现代化转型。
“八八战略”强调,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自2005年起,椒江区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把科技特派员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向大陈镇派驻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助力椒江擦亮“中国东海大黄鱼之都”新名片。
擦亮“大陈黄鱼”金招牌
“怎么降低台风和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如何养出又大又漂亮的黄鱼”……2019年,梁仁杰带队的8人科技特派团接下科技特派员的接力棒来到大陈岛,一上岛,就收到了渔民们的求助信息。
在科技特派团眼中,这些让渔民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可以转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研究主题。很快,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养殖方法涌入大陈。
大陈黄鱼的主要养殖方式是大型铜网衣围拦模式。然而时间一长,弯角处的铜网易被磨损且难更换,就出现了铜网“穿孔”逃鱼导致养殖失败的情况。
梁仁杰带队攻克难点,研制出了国内首创的柱桩双侧连接网片构件,相当于为铜网和柱桩之间加固,提高了网衣的抗风浪能力与使用寿命。同时他们将网片模块化,一张大型铜网被分割成十数张6米长的小型网片,便于灵活组网和更换,降低网衣成本。这一创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已应用于大陈岛大型围拦的局部维护与整体升级,年创效益3000万元以上。
品质好、产量高是大陈黄鱼近年来火速“出圈”的根本原因。自2019年上岛以来,科技特派团积极与台州市椒江汇鑫元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台州广源渔业有限公司等6家大陈黄鱼养殖企业对接,帮黄鱼增产提质。
根据“黄鱼是底层鱼类,喜好深水环境”这一特性,梁仁杰建议渔民引进一批90米周长、8米水深的网箱代替原来60米周长、4米水深的网箱。活动空间大、水质变好,不仅缩短了黄鱼的生长周期,提高了品质,渔民们还拿到了实打实的利润。
“海洋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迅猛,科技特派员最重要的任务是了解学习世界各地的实用技术,再结合大陈岛的情况,将技术进行创新和运用,有效增加渔民收益。”梁仁杰说。
目前,科技特派团正在研发黄鱼几何形态分析模型。他们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绘制出大陈各养殖点的黄鱼形态特征,并与野生大黄鱼进行对比,力求培育出色泽、体型和肉质上都更接近野生大黄鱼的产品。此外,他们计划与椒江区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承担黄鱼养殖过程中的病虫害检测任务。
在科技特派员们的助力下,近年来大陈黄鱼连续获评“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大陈岛也一跃成为国家一级渔港和浙江省三大中心渔场之一。
向深远海要空间和品质
去年,全省首套“垦荒一号”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在大陈“下海”,标志着黄鱼养殖向深远海再跨一步。
“外海水质好、水流强,无限的空间意味着黄鱼养殖业无限的发展可能。”梁仁杰说,21世纪初,大陈岛上还未刮起“黄鱼养殖”的风潮。此时,岛上传统的木质渔排里养的多是鲈鱼。
2003年,高级工程师陈清建作为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与大陈渔民展开沟通交流,为他们解决水产养殖中遇到的难题。
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人走上黄鱼养殖道路。台州市椒江星浪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股东之一陈招德说,从2012年开始,大陈黄鱼养殖业从传统深水网箱养殖,转型升级为全国首创的大型铜网衣围海养殖模式,鸡笼头逐渐成为著名的黄鱼养殖基地。
如今,近海区域养殖空间趋于饱和。在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帮助下,大陈岛广源渔业与上海海洋大学、南海水产研究所等合作研制“垦荒一号”,向外海进发。
“垦荒一号”是大陈黄鱼可移动的家园,形似一艘船——平台长148米、宽37米、深17.5米,有效养殖水体达6万立方米。在海面较为风平浪静时,“垦荒一号”带领黄鱼寻找一处水质好、水温高的海域生活。等到台风来袭,这艘“船”可以驶回安全的港湾,躲避风浪。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大陈共有黄鱼养殖企业14家,养殖规模达到200万立方米水体,年养殖产量约7000吨,产值达8亿元以上,占全省产量的2/3。待“垦荒一号”调试成功后,大陈黄鱼可新增年产量300吨、效益3600万元。
在发展之上,养护海洋更为关键。对此,科技特派团与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项目,构建起了海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再生”的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
大陈渔业的未来在哪里?科技特派员和当地渔民已经找到一条“向海图强”之路:在养护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向深远海要空间和品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4 05: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