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仪伶牙俐齿,是典型的大忽悠家,为何嬴荡继位后却不待见他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5 17:46:00 来源:精彩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每一家都在为自家的主张和思想到处游说,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伶牙俐齿的人,他们可以将黑的说成白的。

其中有一个人,他凭借一张嘴从底层爬起,是战国时期典型的大忽悠,

秦武王嬴荡继位后,为何却不待见他呢

张仪伶牙俐齿,是典型的大忽悠家,为何嬴荡继位后却不待见他呢

图片:大忽悠张仪剧照

一、鬼谷子的第一门生——张仪

此人便是张仪,张仪是鬼谷子的弟子,来自魏国,鬼谷子一共有五位比较著名的徒弟,张仪可在其中排行第一。

张仪学成出师以后,先是拜谒了楚国的相国,可在参加酒席的过程中,相国丢失了一块玉佩,与此同时,

相国府的商人为了明哲保身,再加上张仪本人贫困且人品不好,导致相国府内部的下人都污蔑张仪,说玉佩乃是张仪所偷。

于是,张仪被相国派人狠狠打了一顿,整整有几百大板。可张仪始终不肯承认偷盗玉佩,相国拿他没办法,只好放了他。被打得浑身都是伤的张仪回到家中,妻子很是担心,同时也埋怨他,对他说:“如果你没有去学辩论,怎么会被打得如此之惨?”

可张仪对此不以为然,他只问了妻子一句话:“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点头后,张仪才镇定自若地说了一句:“只要舌头在就够了,其他不重要。”

张仪伶牙俐齿,是典型的大忽悠家,为何嬴荡继位后却不待见他呢

图片:相国的玉佩剧照

后来,张仪只身前往秦国,秦惠文王是一位眼光独到的君主,他一下子就看出张仪是有用之才,对他十分欣赏,让张仪当了相国。张仪主张的连横之说,让秦国长期面临的困境迎刃而解,而秦国也成为一大强国,再也不怕其他国家前来侵犯,即便其他六国合起来打,也不一定是秦国的对手。

智力超群的张仪,先是劝秦惠文王将之前从魏国掠夺的土地重新还回去,这个决定看起来很荒唐,

可张仪还加了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让赵魏两王对秦国称王

而秦惠文王也成了秦国的第一位君

张仪伶牙俐齿,是典型的大忽悠家,为何嬴荡继位后却不待见他呢

图片:张仪与秦惠文王剧照

二、张仪戏谑各国

张仪为了让其他国家臣服于秦国,想出了一个当“间谍”的办法,他先是离开秦国去魏国,魏国的大王让他做了相国,接着,张仪拼命劝说魏王向秦国低头。

而此时的魏国已经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先前已经接连几次与秦国作战,并战败而归,这些战役导致魏国失去了河西地区,再无能力与秦国对抗。

无奈之下,魏王只能与秦国结盟,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特地将少梁和上郡十五县一同赠予秦国。这么一来,张仪又立了大功,回到秦国后,秦王封其为“相邦”。

战国时期,除了秦国之外,楚国也是一个大国,魏国虽说表面上臣服秦国,可内心还是不服气。魏国多次求助楚国,希望楚国可以罩着它。秦国见魏国还是不老实,又出兵收拾了它一番,并抢了曲沃,这下魏国彻底安分了,见此情形,其他各国也假装表面上臣服于秦国。

张仪伶牙俐齿,是典型的大忽悠家,为何嬴荡继位后却不待见他呢

图片:张仪回到秦国剧照

再来说说楚国,当时的楚怀王十分好色,魏国给他送来一个绝色女子魏美人,让宠妃郑袖十分窝火,很快就想了一个妙计。

郑袖先是对魏美人嘘寒问暖,照顾

无微不至,什么好东西都让给魏美人

甚至让楚怀王以为郑袖喜欢魏美人远超过喜欢自己。

一天,郑袖告诉魏美人一个秘密,说是楚王特别讨厌她的鼻子,为了固宠的魏美人见到楚王后,用各种办法捂住鼻子,一脸疑惑的楚王跑去问郑袖,郑袖“无奈”地告诉楚王:“妹妹是嫌你有狐臭。”

这下可把楚王惹火了,不仅派人割了魏美人的鼻子,还将其打入冷宫,由此可见,郑袖是一个心机颇深的女子。

张仪伶牙俐齿,是典型的大忽悠家,为何嬴荡继位后却不待见他呢

图片:魏美人捂住鼻子剧照

张仪和秦惠文王曾经答应过楚国,如果它愿意解除与齐国的合约,就将商於的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可真到要割让的时候,张仪和秦惠文王却想反悔了。

没过多久秦国有事求楚国,楚王趁机发泄:土地我不要了,你把张仪送来给我泄愤。

张仪丝毫不惧怕,他非常淡定地来到楚国,

先是秘密相见了楚国的大夫靳尚,商议一番后,靳尚又去见了南后郑袖。

一见面,靳尚就焦急地告诉郑袖,她马上就要失宠了,因为张仪是秦王最看重的大臣,他被送到楚国来给楚王出气,秦王势必会将土地和美人一起送过来交换张仪,到时候楚王身边美人成堆,哪有郑袖的一席之地?

郑袖本是一个眼里不容一点沙子的人,一听到秦国要送美女,立刻去劝说楚王放了张仪,楚王又是一个耳根子软的人,根本受不住郑袖一番哭哭啼啼的攻势,最终放了张仪。

张仪伶牙俐齿,是典型的大忽悠家,为何嬴荡继位后却不待见他呢

图片:郑袖在一旁哭哭啼啼剧照

三、秦武王不喜张仪

可以说,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聪明灵光的脑子,让自己的政治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他是当之无愧的忽悠王,尤其是魏国和楚国,都被他忽悠得团团转,可对于秦国来说,张仪却是大功臣。

秦惠文王时期,张仪凭借各种外交战略让秦国渔翁得利,在各国之间坐上了头把交椅,秦惠文王去世之后,秦武王继位,可秦武王就是不喜欢大忽悠张仪,这是为啥呢?

原来,打从秦武王还在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了,当时,张仪是秦惠文王身边的大红人,而秦武王是个崇尚武力的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跟其他大力士比武。

秦武王根本不明白张仪的存在可以给秦国带来什么好处,而张仪也打从心底里觉得,秦武王实在和秦惠文王差太多,可以说,两个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张仪伶牙俐齿,是典型的大忽悠家,为何嬴荡继位后却不待见他呢

图片:张仪与秦武王嬴荡剧照

张仪的地位上升后,导致外来的客卿的地位也跟着提高,势必损害了秦国本国大臣的利益,双方之间只要一见面就互怼

而秦武王更看重本国大臣,张仪等外来客卿自然说不上什么话了

在秦武王和政敌的双重打击下,张仪根本无法在秦国立足,最后,张仪还是选择了离开。

张仪伶牙俐齿,是典型的大忽悠家,为何嬴荡继位后却不待见他呢

图片:张仪离开秦国剧照

张仪虽然帮秦国捞到了不少好处,却将自己在外的名声搞得很臭,有些人欣赏张仪游说的谋略和计策,但大多数人却不喜他的人品。总之,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终究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仪:从秦国相位到魏国流亡的纵横家
...一个大一统的强国。说起秦王朝,很多人都能想到商鞅和张仪这两位。他们二人一个变法图强,一个游说各国,为秦国争取时间,可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张仪却被迫逃往魏国。张仪为秦国操劳了半
2024-01-12 05:34:00
张仪是秦国宰相,为秦国强盛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在魏国去世?
众所周知,张仪是秦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秦相之一,他提出的“连横”和“弱楚”战略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鲜为人知的是,张仪最后却没有在秦国去世,而是在“连横”的对象魏国去世的。那么
2023-04-21 18:48:00
...,然而这些人才的最终下场却大多不好,卫人商鞅、魏人张仪、魏人范雎、楚人李斯便是其中典型,那么这四人之中,谁的下场最惨呢?第四名,张仪:武王嬴荡即位后失宠,最终病逝于魏国相位张
2024-06-08 08:58:00
张仪的外交策略:秦国十五年不出函谷关,势力强劲上升
一,贤明的秦惠王张仪与司马错论伐蜀的结果表明,司马错着意于安定后方,志在巴蜀;张仪锐于进取,志在东方。秦惠文王两便之,让司马错伐蜀,让张仪谋韩。战国七雄在\"秦不伐六国\"的短短
2024-01-23 12:47:00
张仪如何用连横策略征服魏国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他活跃在秦惠王时期,而秦惠王的妾就是著名的宣太后芈月。秦国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攻伐、吞占六国,当时为了让其他六国向秦称臣,张仪开始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连横
2023-10-03 15:50:00
商鞅和张仪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对张仪和商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一统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
2023-07-13 21:03:00
张仪欺魏、欺齐、欺楚,为秦国谋取利益
张仪是不是小人?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相对来看待。对于楚国、魏国来说,他们肯定觉得张仪是小人中的人渣,可是对秦国来说,张仪却是大英雄。战国时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一
2023-11-19 22:28:00
张仪与公孙衍:战国连横与合纵的真正创始人
世人皆以为,张仪和苏秦是一对对手,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
2023-11-27 09:04:00
战国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的高徒,大秦一统天下的得力助手
张仪,魏国贵族的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和军事家。张仪发起了连横的外交战略,并为秦朝游说。秦王任命张仪为他的大臣。后来,张仪派遣外交使团游说所有诸侯,使得所有国家从加入
2024-02-25 17: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