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跨越海峡、扎根贵州十六年,中国刺梨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余严尊,因一颗布满小刺的野果——刺梨,将贵州视为第二故乡。
2009年,因被一张“三王之果、维C之王贵州刺梨”海报所吸引,时任台湾宜兰大学食品科技学系教授的余严尊,毅然投身贵州刺梨的研发与技术探索。为深入验证刺梨的价值,他利用假期频繁往返于两岸,将样品带回台湾实验室,对其特有成分进行精密检测。
“结果显示,刺梨富含多种人体必需营养素远超一般水果。我于是下定决心不仅要让贵州刺梨成为人类健康的坚实依托,更要让当地农户少走弯路,助力这颗‘山中珍宝’走向世界。”余严尊回忆。
2015年,余严尊辞去台湾宜兰大学的教职,全身心投入刺梨产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从种植优化、产品多元到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余严尊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无糖饮料、全系列果酒、果醋酵素、果糕果酥、泡腾片等60余款“刺梨+”产品,并跨界推出刺梨面膜、籽油护肤品、益生菌油等,将废弃果渣果籽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附加值提升数十倍。
此外,累计申请专利57项、商标615个,构建了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技术体系,推动刺梨从“山野珍果”升级为符合国际标准的标准化商品。还协助相关企业将贵州刺梨产品推入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和荷兰等国际市场,并引进机械化采收、光电分选、喷流粉碎、纳米果浆加工、无热超高压保鲜等先进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果实品质,为产业规模化与国际化奠定基础。
十余年来,余严尊从一位台湾教授转变为贵州“果农”,用一颗刺梨架起两岸共谋发展的桥梁。他动情地说:“科技无界,亲情更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刺梨带回台湾,让这份来自贵州的甘甜滋养两岸同胞,让共同富裕的梦想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李蔓毓
编辑 向莉君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岳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9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