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而就是在这个最鼎盛的时候,我们的超级反派安禄山同志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这安史之乱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具体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就来讲一讲无父无母的安禄山究竟有何能耐,能搞得唐朝鸡犬不宁。
人物生平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其母阿史德氏,大燕皇帝,安史之乱祸首。开元初年,安禄山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之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历任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尚书左仆射等职,封东平郡王,于755年发动安史之乱。756年建立了燕政权,年号圣武,后被其子所杀,安史之乱也随之被平定。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所以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史之乱总是被认定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但关于安禄山集团的实力强弱却有很多种不同说法。其中即有人觉得安禄山代表着北朝以来的番兵番兵传统,有足够的军事和科技实力来对抗唐朝中央。也有人仅仅将其视为普通的地方大员,并认为其实力并不足以击垮长安的朝廷。
唐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大家对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的事情,早已经议论得沸沸扬扬,大家对这种事情很不满,不过平常也就发一阵牢骚罢了,无能为力。在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要杀杨国忠,也就是帮皇帝杀掉他身边的奸臣。这是在帮皇帝的忙呢,大家怎么会不积极踊跃呢?这些恐怕就是安禄山敢于在盛世的时候造反的原因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