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强大的王朝,而盛唐时期正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期间。
唐玄宗继承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打下的基础,励精图治,最终在开元年间将唐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此时的唐朝“八方来朝”,国富民强。
然而,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率15万兵南下,势如破竹,迅速攻破洛阳、长安,唐玄宗不得不西逃,直到公元763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回顾“安史之乱”,让人奇怪的是,安禄山在一年后被杀,史思明在六年后被杀,但为何这场叛乱,却耗时八年呢?
唐玄宗晚期,由于国家稳定,没有大的叛乱,开始懈怠朝政。遇到杨贵妃后,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只专注于玩乐。这让杨国忠抓住了机会,之后把持朝政。
安禄山因立功而受到皇帝的器重,这引起了杨国忠的忌惮,两人互看不顺眼。
此时的安禄山早已有了异心,加上人们对唐玄宗的愤怒日益增加,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也让唐朝由盛转衰。
一、叛军首领更换频繁
“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在“安史之乱”中并不适用。安禄山占领洛阳后,就开始沉迷享受。想要立小儿子为继承人,但引起次子安庆绪的不满,联合内侍李猪儿等人,杀害安禄山,之后称帝。
作为“安史之乱”始作俑者之一,安禄山之死并没掀起多大风浪。安庆绪却实在有点“烂泥扶不上墙”,九个月丢掉长安,一个月丢掉洛阳,没过多久,性命也丢了。
与此同时,安禄山死后,留守幽州的史思明在部下的怂恿下投降了大唐。
但他的背叛,让安庆绪面对唐军节节败退,不得不求助于史思明。解围后,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之后,史思明称帝。
这次,是史思明打得李光弼率领的唐军节节败退。这时,史思明想要学习安禄山,扶持小儿子,长子史朝义和其属下就不干了。于是,解决掉史思明,史朝义称帝。
虽然史朝仪赢得了位置,但叛军武将都不信任他。因为当时天下大乱,很多带兵的都是安禄山的属下。信服的是安禄山,连史思明都不太看在眼里,更别说他儿子。
最后,史朝义被逼得自缢而死,首级被他任命的范阳节度使李怀仙送到长安,至此,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二、叛军实力强大
安史之乱爆发前,京畿地区多年未有战争,导致官兵们的数量和实力大大减少。
而安禄山等叛军军队,由于对外扩张的需要,常年保持着大量的兵力,安禄山在不断对外扩张的同时,吸收少数民族加入自己的军队,成为自己的私人力量。
所以,安禄山麾下的士兵不仅人数众多,战斗力也很强,因为他们经过了长期的战争磨砺,战斗力十分强悍。
再加上安禄山一路的“励志人生”,让不少叛军觉得十分“激励人心”,对他们来说动力十足,就像“打不死的小强”。
三、唐军没有统一的领导
唐肃宗上位后,他既没有能力平定叛乱,也没有任命新的统一战场指挥。再加上他常被宦官左右,决策常常乱来。
其实,唐肃宗本可以任命一位有能力的大将,助他平息安史之乱,但他又怕养出了新的“安禄山”,所以将兵权牢牢抓在手里,对郭子仪等人猜忌怀疑不断。
出于对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防范,他甚至任命一窍不通的鱼朝恩前去指挥。于是,结果十分显然。李光弼等人出征,唐军大败,丢失河阳、淮州等地。
虽然唐军成功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它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安史之乱,就像撕开了盛唐华丽的丝帛,里面显现的尽是溃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