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新规则带来新变化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3-03 05:5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满一年——

新规则带来新变化

新规则带来新变化

2022年对于银行理财市场来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这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面对新规则,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了不少新变化。一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2年12月末,理财产品规模达27.7万亿元,其中投向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19.7万亿元。二是养老金融发展迅猛。截至2023年1月末,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已突破千亿元。三是转型成效十分显著。截至2022年12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比已高达95.47%,保本理财全部清零,预期收益型产品基本压降完毕。

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在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方面,银行理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2万亿元,其中投向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19.7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增长43.9%。“2022年,我们先后发布了多项意见通知,引导市场机构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从资金流向看,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过2700亿元,投向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2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5万亿元。“我们强化对重点领域的支持,投资绿色资产超4800亿元,制造业投资余额保持千亿元规模。”工银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组织特色业务,通过场内股票质押、股权投资等方式,精准服务先进制造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为配合“保供稳链”工作,工银理财还加大了对能源、农产品、物流等行业主体的资金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双碳”目标、助力乡村振兴等,银行理财市场还发行了多款主题产品。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主题产品110只,合计募集资金超700亿元;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131只,募集资金约500亿元。截至2022年12月末,ESG主题产品存续规模达1304亿元,较当年初增长35.55%。

银行理财市场自身也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从产品类型看,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占比最高且占比有所上升。《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6.1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高达94.50%,较2021年同期增加2.16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41万亿元,占比5.10%,较2021年同期减少2.28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9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与以上变化相对应,投资者风险偏好也有所下降,个人投资者仍占据了绝对主体地位。截至2022年12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较年初增长18.96%。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01%,机构投资者占比仅为0.99%。“这主要得益于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不断降低、产品日益丰富。”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认为,但也要看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截至2022年12月末,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最高,达35.44%;风险偏好为三级(平衡型)、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有所减少。

养老理财破千亿元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养老理财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养老理财产品存续51只,47万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达到1004亿元。

2021年9月,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正式启动。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选择“四地四机构”,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试点。同年12月,首批试点养老理财产品发售,兼具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三大特征,起购金额仅为1元。2022年3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十地十机构”。

“总体来看,试点运行平稳有序,市场反应积极正面,理财产品得到了投资者的踊跃认购。”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按照“小步慢跑、总体渐进”的工作思路,通过优化大类资产配置、设立收益平滑基金和风险准备金、非母行第三方独立托管等方式,促进养老理财产品稳健、审慎运行。

除了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监管部门还着力推动理财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同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随后,以商业银行、理财公司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加速布局、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

目前,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数量已增至18只。今年2月10日,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3家机构共发售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全部产品均为公募类净值型开放式产品,其中5只为新发产品,2只为存续产品;1只为混合类产品,6只为固定收益类产品。随后,第二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公布,新增了中银理财旗下5只产品、工银理财旗下2只产品、农银理财旗下3只产品、中邮理财旗下1只产品。

“银保监会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理财行业平台建设,督促理财公司做好产品设计、投资运作和风险管理。”银保监会上述负责人说,接下来将稳步有序推进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工作,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金融需求。

该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还将引导理财公司坚持养老金融“稳健、长期、普惠”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名实相符、运作安全的养老金融产品,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转型发展空间广阔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的第一年,从整体来看,银行理财的转型步伐稳健。“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银保监会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抓主要矛盾,扎实推进理财业务整改转型。”银保监会上述负责人说,一是下大力气整治各类资管乱象,直击根源,纠正资金脱实向虚与监管套利;二是组合出拳、严惩违规,发挥监管的威慑作用;三是多措并举,指导银行落实存量业务整改,稳妥有序加快个案处置。

该负责人表示,经过近五年的综合治理,目前影子银行风险显著收敛、行业风险乱象根本扭转、“资管新规”过渡期整改任务总体完成。具体来看,一是空转嵌套、资金池运作等一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二是保本理财清零,预期收益型产品基本压降完毕,同业理财较峰值大幅压缩99.9%,银行发行的理财投资非标债权资产较“资管新规”发布时下降89.2%。三是绝大多数存量资产已处置完毕,总体完成过渡期整改任务。“对于个别银行剩余的少量难处置资产,依规纳入个案处置,加快推进清理,总体进度优于预期,个案处置进入收尾阶段。”该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银行理财市场的变化尚未被投资者充分接受,一些新的难题也随之出现。比如,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在存续规模、新发产品数量等方面出现了下降。《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47万只,较当年初下降4.41%;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受内外部诸多复杂因素影响,2022年3月、11月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回撤较大,部分投资者主动赎回,因此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有所下降。”董希淼分析认为,规模回落也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有关。

“2023年,机遇与挑战并存。银行理财也将迎接新挑战、获得新发展。”董希淼建议,一要提高对趋势的研判能力和应对能力,二要做好投资者分层服务,三要加强和改进投资者教育。董希淼认为,在前期风险偏好极低的投资者离场后,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的赎回压力已大幅减轻。接下来,银行和理财公司应正视市场变化,进一步找准定位。相较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性更加显著;相比于各类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性更加突出。如果银行理财能够较好地平衡稳健性、收益性,那么它将在资产管理市场中发挥出独特价值,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将系统施策、综合治理新阶段的新问题,继续健全理财业务法规体系,强化理财专业化监管,提升理财行业基础设施能力,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05: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65万亿,收益率2.1%
...,但还未恢复至赎回潮前水平,对于未来3个月理财收益变化,按照乐观预测,理财综合收益全价指数将在3月初恢复至赎回潮前水平;按照中性预测,理财综合收益全价指数将在3月中旬恢复至赎
2023-02-26 22:37:00
银行理财越来越好卖了
...流动性,严控组合的久期敞口、信用风险,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积极优化配置结构,争取创造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权益市场方面,重点关注结构性的波段成长机会,高端制造业工程师红利效应仍然显
2024-07-25 00:03:00
钱袋子如何越来越鼓?加大多元投资力度,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3.39%
...特点而推出的、一种有特定起存金额、利率、期限、计息规则以及附加条件的存款产品,起存点通常在1000元~5万元之间,利率相比普通定期存款产品高。 但是近期“特色存款”的利率也
2023-10-31 16:15:00
农银理财净利润“腰斩”,规模收缩,新总裁毛焱能否破局?
...披露的年报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实力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历经2022年四季度的债市巨震后,国有行系理财子公司规模滑坡数千亿后一蹶不振,股份系理财子公司则一举反超。2023年
2024-04-30 18:33:00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家机构的7只产品可选最短可只持有360天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终于上线了。2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
2023-02-12 11:18:00
...理想,又现“不成立”。 因募集规模不达标、市场情况变化、拟投资的资产情况等原因,华夏理财、广银理财、浦银理财、中邮理财、平安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均在今年发布了相关公告,宣
2023-10-30 09:19:00
银行间债券市场迎来新规范,“真实出售、破产隔离”激发市场活力
...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规则》(下称《业务规则》)及《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披露指引》(下称《信息披露指引》),两文件将于2023年9
2023-03-18 00:04:00
多银行发力  “零钱组合”类理财迎集中调整
...成调整,在赎回额度、赎回功能、持仓金额和申购金额等规则方面进行更新。在业内人士看来,“零钱组合”业务的收紧,可能是银行出于合规性考虑,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A 多家银行收紧“零
2024-04-17 08:05:00
FOF产品最全测评:FOF理财青睐非标、优先股,FOF基金业绩输普通基金、部分大比例投资同门基金,FOF配置趋于保守
...“私募FOF”,由于公募类产品信息披露透明度更高、监管规则更严,公募FOF基金和FOF理财产品运作相对更为规范。不过,很多人仍然很关心,FOF产品运作有何特点,资产配置有何偏
2023-12-05 10:28: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