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备想确保荆州不丢夷陵不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1 09:29:00 来源:戏说三国

诸葛亮在隆中给刘备戴了一顶高帽子:“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刘备是帝室之胄,这是真的,思贤如渴也是真的,刘备缺兵少将没谋士,更是真的。当时杰出的人物都被曹操划拉走了,江东孙权家族根深蒂固,也有一帮精英扶持,而刘备就像熊掰苞米——地盘和能人随得随丢。

最令人遗憾的,是后汉三国时期,有三位能人抛弃了刘备,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这三位能人有一位留下,是不是就能确保荆州不丢夷陵不败?如果荆州不失夷陵不败,三国历史是不是就要改写了?

刘备的“大汉皇叔”是演义小说封的,如果刘备真想当皇叔,那得等一两百年以后汉献帝刘协的七世孙出生——按照族谱排辈,刘协比刘备大五辈。

年纪小的刘协比年纪大的刘备大五辈,这在源远流长的大家族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刘家在汉朝经过四百年发展,差十辈的同龄人也会出现,读者诸君可能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回乡遇到一位白发老人,刚想开口叫“大爷”,没想到他却先开口管您叫“爷叔”。

不管怎么说,大五辈的刘协都不可能管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刘备叫叔叔,当时曹操和孙权都不否认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经过魏晋官方审核的《三国志》,也写得明明白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酎金失侯”是汉武帝刘彻对付宗室和诸侯的一个损招:哪怕你交上来的是千足金,我也说你成色和分量都不足,既然酎金(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每一千户封邑交黄金四两,万户侯四十两)都不能保质保量上缴,那你这个侯爵也别当了!

刘备的祖上就是被汉武帝用近乎无赖的手段剥夺了爵位,只好凭本事在州郡当基层干部——刘备织席贩履未必是亲自劳作,很可能是开了手工作坊,如果他每天干活,也不能跟经学大师卢植学习,更没条件“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像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应该是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十万计,我们翻开《三国志》就会发现,很多汉室宗亲都在给曹操袁绍孙权打工,刘备更是用正当和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本家兄弟”的荆州和益州,就连他后来的穆皇后吴氏,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她原本是刘璋的三嫂。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值钱,所以导致了很多智能之士抛弃了他——按照正史记载,刘备身边至少有三位重量级人物抛弃刘备而投奔了曹操,有人说这三个人如果一直辅佐刘备,那么荆州就不会丢,即使刘备找茬伐吴,也不会遭遇夷陵惨败。

抛弃刘备的能人,当然要包括陈登陈元龙和徐庶徐元直,尤其是陈登陈元龙,那可是当世俊杰:要是没有陈登支持,刘备就不可能在陶谦死后接管徐州;要是没有陈登出谋划策,曹操也不能在白门楼勒死吕布。

本来陈登是一门心思帮助刘备的,但是不知为什么,他后来却不再追随刘备,而是通过曹操向大汉天子刘协申请,被任命为伏波将军、东城太守。

跟陈登一样抛弃刘备而投奔曹操的,还有一个徐庶徐元直。所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只是演义小说一厢情愿的想法,徐庶进了曹营,不但不是一言不发,而且还成了曹魏第一话痨——后汉三国不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一把手,每天领着一帮御史言官逮谁骂谁,而徐庶就是骂将之首、御史中丞。

陈登徐庶半路追随刘备,然后又半路离开,这都有情可原,最让人莫名其妙的,是刘备的发小兼刎颈之交牵招,居然也跑到曹操那里去了。

牵招后来成了曹魏中护军(类似赵云在蜀汉的位置)、持节护鲜卑校尉(相当于都护府长官)、雁门太守,算是二千石高官,陈寿在其传记中当然不能写此人与刘备的关系,但是牵招的墓碑上写得清清楚楚:“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因恐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

“同契”是不是结义换帖,这一点笔者不敢肯定,但是古诗文可以作证,“同契”的关系应该很铁:“比志同契,惟予与子。”“缱绻觏良宵,千载结同契。”

这三位能人都离开了刘备,其离开的原因咱们也不去深究,因为咱们今天的话题是如果他们三位不离开,能否确保荆州不失、夷陵不败。

读者诸君都知道,刘备阵营的人才匮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只有一个可以带着出征的参谋长:一开始是徐庶徐元直,徐元直走了之后是庞统庞士元,庞统牺牲,刘备入川作战带的是法正法孝直,法正病故,刘备哭了好几天——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参谋长了。

至于诸葛亮,很不好意思,刘备活着的时候,从来就不让这位“萧何”随军出征的:“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糜竺、简雍、孙乾才能有限,特别是不适合当参谋长,冲锋陷阵也不在行,所以刘备在用人上左支右绌,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荆州就只剩下了军事在行,民政外交都玩儿不转的关羽——关羽连内部团结都搞不好,就更别提跟孙权保持表面上的和睦了。

关羽在荆州孤掌难鸣,而刘备伐吴,也是一个像样的大将和谋士都抽不出来:黄忠已经病逝(刘备称帝前就没了,根本没参加伐吴之战),马超也已垂危(章武二年死),至于关兴张苞,那只是小说中的英雄,在正史中都没有突出表现:“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

张苞有名无字,可见虽然有了儿子,但还没到加冠取字的年龄。这样盘算下来,只有镇守汉中走不开的魏延和不赞成伐吴的赵云比较能打却不能来打,而参谋长人选,则是一个都没有。

缺少独当一面的大将,也没有一个称职的参谋长,刘备伐吴即使不连营七百里,也会被陆逊抓住破绽击溃——刘备虽为一代枭雄,但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这时候我们就不禁想起了抛弃刘备的那三个能人:如果徐庶、陈登、牵招中的某一位协同关羽镇守荆州,荆州还会丢吗?如果徐庶陈登给刘备当参谋,刘备会听他们的话吗?如果荆州不失,夷陵不败,刘备有没有可能一统三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掉了曹魏,东吴孙权不攻自破,可刘备没有听取,结果“夷陵之战”惨败而回,导致消耗了国力……诸葛亮的《隆中对》,“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2023-08-28 19:50:00
刘备伐吴,真的是战略失误吗?
...解,令蜀国步向灭亡之路,这还正确吗?刘备伐吴,遂有夷陵之战,并最后以惨败告终。这件事的对与错,历来争论不休。概言之,认为是一个战略失误者居多,几乎没有人认为刘备此举实际上是是
2023-03-08 12:48:00
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要是和孙权发生全面战争,谁会赢
...期,孙权没有大败的记录。反而是赤壁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都很经典,包括曹丕时期的江陵保卫战。纵然有偶然的因素,但孙权集团的战略决策、战术运用都是相当了得。反观刘备集团,关
2023-06-10 13:27:00
...羽不死,刘备不可能因私废公,东征孙权,也就不会遭受夷陵惨败。刘备之所以倾全国之力东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关羽被杀,第二个是荆州被夺。刘备集团之中有很大部分人来自荆州,如蒋琬
2023-01-05 14:37:00
夷陵之战时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为何不同意?
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夷陵之战时已经称帝,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开国之君,夷陵之战时尚未称帝,看待刘备与孙权的行为,得从政治角度出发。一、夷陵之战引发的原因夷陵之战引发的原因就是:
2023-06-08 10:45:00
...捺不住自己的怒火,他决定群起反攻之。于是他便发动了夷陵之战,一是为给关、张报仇,二是为了挫一挫东吴的威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蜀汉竟又吃了一场败仗,也就是此次失误,刘备的气焰彻
2023-05-12 10:37:00
三国时期,刘备的政权是如何发展的?
...亡是尽早的事,这就是失荆州的后果。三国鼎立图二、败夷陵刘备一生最大的败仗就是夷陵之战,他的一世英名就毁在了夷陵,战前赵云劝刘备不要发动战争,说最大的敌人是曹魏,但刘备盛怒之下
2023-08-23 14:53:00
张飞的死破坏了刘备的伐吴计划,如他不死能打赢夷陵之战吗?
...部下杀害,携带他的首级投奔了东吴。那么,张飞的死对夷陵之战产生了什么影响?张飞如果不死,刘备能打赢夷陵之战吗?一、张飞之死的经过。张飞是刘备手下屈指可数的猛将,史书上记载他雄
2023-02-27 22:54:00
解析夷陵之战刘备的主要目
在《三国演义》里夷陵之战被描述为,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以怒兴师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劝谏,导致惨败。那么夷陵之战刘备的主要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还是为了夺回荆州?找寻
2023-04-21 07: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